贝壳(3)

1.TCP和UDP区别:

什么是TCP和UDP?
贝壳(3)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定义。UDP定义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是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 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

TCP的优点: 可靠,稳定 TCP的可靠体现在TCP在传递数据之前,会有三次握手来建立连接,而且在数据传递时,有确认、窗口、重传、拥塞控制机制,在数据传完后,还会断开连接用来节约系统资源。

TCP的缺点: 慢,效率低,占用系统资源高,易被攻击 TCP在传递数据之前,要先建连接,这会消耗时间,而且在数据传递时,确认机制、重传机制、拥塞控制机制等都会消耗大量的时间,而且要在每台设备上维护所有的传输连接,事实上,每个连接都会占用系统的CPU、内存等硬件资源。 而且,因为TCP有确认机制、三次握手机制,这些也导致TCP容易被人利用,实现DOS、DDOS、CC等攻击。

UDP的优点: 快,比TCP稍安全 UDP没有TCP的握手、确认、窗口、重传、拥塞控制等机制,UDP是一个无状态的传输协议,所以它在传递数据时非常快。没有TCP的这些机制,UDP较TCP被攻击者利用的漏洞就要少一些。但UDP也是无法避免攻击的,比如:UDP Flood攻击……

UDP的缺点: 不可靠,不稳定 因为UDP没有TCP那些可靠的机制,在数据传递时,如果网络质量不好,就会很容易丢包。 基于上面的优缺点,

那么: 什么时候应该使用TCP: 当对网络通讯质量有要求的时候,比如:整个数据要准确无误的传递给对方,这往往用于一些要求可靠的应用,比如HTTP、HTTPS、FTP等传输文件的协议,POP、SMTP等邮件传输的协议。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使用TCP协议的应用如下: 浏览器,用的HTTP FlashFXP,用的FTP Outlook,用的POP、SMTP Putty,用的Telnet、SSH QQ文件传输 ………… 什么时候应该使用UDP: 当对网络通讯质量要求不高的时候,要求网络通讯速度能尽量的快,这时就可以使用UDP。 比如,日常生活中,常见使用UDP协议的应用如下: QQ语音 QQ视频 TFTP ……

贝壳(3)
贝壳(3)

3.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我们先明确两个定义:

1,client为数据发送方 

2,server为数据接收方

https://blog.csdn.net/scuzoutao/article/details/81774100 帮助理解。
贝壳(3)
贝壳(3)

贝壳(3)
贝壳(3)
贝壳(3)
贝壳(3)

4:七层协议,tcp是哪个层,http是哪个层

贝壳(3)
各层功能

应用层

与其它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程序员就需要实现OSI的第7层。示例:TELNET,HTTP,FTP,NFS,SMTP等。

表示层

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例如,FTP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ASCII格式传输。如果选择二进制,那么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改变文件的内容。如果选择ASCII格式,发送方将把文本从发送方的字符集转换成标准的ASCII后发送数据。在接收方将标准的ASCII转换成接收方计算机的字符集。示例:加密,ASCII等。

会话层

它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包括对多个双向消息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示例:RPC,SQL等。

传输层

这层的功能包括是否选择差错恢复协议还是无差错恢复协议,及在同一主机上对不同应用的数据流的输入进行复用,还包括对收到的顺序不对的数据包的重新排序功能。示例:TCP,UDP,SPX。

网络层

这层对端到端的包传输进行定义,它定义了能够标识所有结点的逻辑地址,还定义了路由实现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为了适应最大传输单元长度小于包长度的传输介质,网络层还定义了如何将一个包分解成更小的包的分段方法。示例:IP,IPX等。

数据链路层

它定义了在单个链路上如何传输数据。这些协议与被讨论的各种介质有关。示例:ATM,FDDI等。

物理层

OSI的物理层规范是有关传输介质的特这些规范通常也参考了其他组织制定的标准。连接头、帧、帧的使用、电流、编码及光调制等都属于各种物理层规范中的内容。物理层常用多个规范完成对所有细节的定义。示例:Rj45,802.3等。

5:.linux基本指令
挑选几条记住:
https://blog.csdn.net/xiaoguaihai/article/details/8705992 这是详细地址

贝壳(3)
贝壳(3)
贝壳(3)

贝壳(3)

贝壳(3)
贝壳(3)

贝壳(3)

贝壳(3)

贝壳(3)
贝壳(3)
贝壳(3)

贝壳(3)
8.线程和进程的区别,加锁

https://blog.csdn.net/afei__/article/details/80468265

9:左连接和右连接

Left Join / Right Join /inner join相关

关于左连接和右连接总结性的一句话:

左连接where只影向右表,右连接where只影响左表。

Left Join

select * from tbl1 Left Join tbl2 where tbl1.ID = tbl2.ID

左连接后的检索结果是显示tbl1的所有数据和tbl2中满足where 条件的数据。

简言之 Left Join影响到的是右边的表

Right Join

select * from tbl1 Right Join tbl2 where tbl1.ID = tbl2.ID

检索结果是tbl2的所有数据和tbl1中满足where 条件的数据。

简言之 Right Join影响到的是左边的表。

inner join

select * FROM tbl1 INNER JOIN tbl2 ON tbl1.ID = tbl2.ID

功能和 select * from tbl1,tbl2 where tbl1.id=tbl2.id相同。

inner join:理解为“有效连接”,两张表中都有的数据才会显示left join:理解为“有左显示”,比如on a.field=b.field,则显示a表中存在的全部数据及a\b中都有的数据,A中有、B没有的数据以null显示

right join:理解为“有右显示”,比如on a.field=b.field,则显示B表中存在的全部数据及a\b中都有的数据,B中有、A没有的数据以null显示

full join:理解为“全连接”,两张表中所有数据都显示,实际就是inner +(left-inner)+(right-inner)

贝壳(3)
10.sql索引的作用

在查询数据量很大的时候,提升查找效率。
什么是索引:

实际上,您可以把索引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目录。微软的SQL SERVER提供了两种索引:聚集索引(clustered index,也称聚类索引、簇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nonclustered index,也称非聚类索引、非簇集索引)。

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一下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的区别:
其实,我们的汉语字典的正文本身就是一个聚集索引。比如,我们要查“安”字,就会很自然地翻开字典的前几页,因为“安”的拼音是“an”,而按照拼音排序汉字的字典是以英文字母“a”开头并以“z”结尾的,那么“安”字就自然地排在字典的前部。如果您翻完了所有以“a”开头的部分仍然找不到这个字,那么就说明您的字典中没有这个字;同样的,如果查“张”字,那您也会将您的字典翻到最后部分,因为“张”的拼音是“zhang”。也就是说,字典的正文部分本身就是一个目录,您不需要再去查其他目录来找到您需要找的内容。我们把这种正文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的目录称为“聚集索引”。

如果您认识某个字,您可以快速地从自动中查到这个字。但您也可能会遇到您不认识的字,不知道它的发音,这时候,您就不能按照刚才的方法找到您要查的字,而需要去根据“偏旁部首”查到您要找的字,然后根据这个字后的页码直接翻到某页来找到您要找的字。但您结合“部首目录”和“检字表”而查到的字的排序并不是真正的正文的排序方法,比如您查“张”字,我们可以看到在查部首之后的检字表中“张”的页码是672页,检字表中“张”的上面是“驰”字,但页码却是63页,“张”的下面是“弩”字,页面是390页。很显然,这些字并不是真正的分别位于“张”字的上下方,现在您看到的连续的“驰、张、弩”三字实际上就是他们在非聚集索引中的排序,是字典正文中的字在非聚集索引中的映射。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找到您所需要的字,但它需要两个过程,先找到目录中的结果,然后再翻到您所需要的页码。我们把这种目录纯粹是目录,正文纯粹是正文的排序方式称为“非聚集索引”。

12:替换字符串,abcde:把ab替换为c;并写出测试用例

public class Solution {
    public String replaceSpace(StringBuffer str) {
        //找出空格的数量
     int spacenum = 0 ;
        for(int i=0;i<str.length();i++){
            if(str.charAt(i)==' ')
                spacenum++;     
        }
        //替换之前的长度
       int indexold  = str.length()-1;
        //替换之后的长度
       int newlength=str.length()+spacenum*2;
       int  indexnew= newlength-1;
        str.setLength(newlength);//再次设置字符串长度    
        //在替换之前的字符串中从后往前开始遍历寻找空格
        for(;str.length()>=0 && indexold < indexnew; indexold--){//
            if(str.charAt(indexold)==' '){            //从后面开始替换!!!!
                str.setCharAt(indexnew--,'0');
                str.setCharAt(indexnew--,'2');
                str.setCharAt(indexnew--,'%');
            }else{
                str.setCharAt(indexnew--,str.charAt(indexold));
            }
        }
        return str.toString();//调用StringBuffer中的toString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