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暑期留校及物联网大赛经验总结

2017年暑期物联网大赛
学习交流经验总结
从六月初确定暑假留校学习到八月底结束山东物联网创造力大赛,在这将近三月的时间里我经历了太多之前从来没有过的经历,比如在实验室学习的同时还要准备持续一个月、每周都有两到三门考试的期末考试;比如在暑假里冒着酷暑全程跟随学长学姐们进行2017年电子设计大赛国赛的前期准备、开赛后通宵达旦的设计制作以及紧张残酷的现场答辩;还有从最初的一片茫然无从下手到后来宋老师帮忙确定ICAN物联网大赛的参赛作品思路,再到之后得到老师和学长们的不断帮助使我们最终完成项目顺利比赛。在比赛现场我们的作品得到了包括评委老师在内很多人的关注,作为该项目的参与者和整个过程的亲历者,我深知这背后的艰辛和不易,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将自己的经历与经验记录下来,作为之后不断完善与改进这个项目的思路源泉。
一、 想法确定
我们参赛作品最初的灵感其实是来自一位学长的毕业设计,这主要还是感谢宋老师的信任与无私的帮助,在我们深感无从下手的时候,他向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助我们打开了思路,后期我们作品内容不断的丰富,功能也更加的完善,但最初的创意离不开老师和学长的的指导。
二、 作品简介与具体分工
我们的团队由5位同学组成,并且全部都是2016级大一学生。我们的项目叫做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是一个包含温湿度、PM2.5、PM10、倾角传感器等众多传感器、单片机控制系统、WiFi数据通信模块、基于云服务器设计开发的系统网站和针对主流安卓端开发的APP以及可以实现下行控制的喷淋系统组成。
我和团队的唯一一个女生骆飞同学负责网站部分,主要是因为我们有一定的JAVA基础,刚好借助这个项目锻炼自己的JAVA Web项目开发的实战能力,到后期骆飞同学还负责现场答辩需要准备的一些材料,以及系统的外观设计与完善,因此网站的开发主要由我来承担,这之中还得到了李文平和于洪飞学长的不断帮助;我们团队的队长孟凡腾同学主要负责硬件系统的搭建与设计,同时与刘鹏昀同学合作完成了系统传感器部分的调试与WiFi模块数据传输的测试;王德虎同学主要负责的是APP的开发和设计美化工作,并随着项目的不断进展逐步优化APP的功能。
三、 开发过程
由于我主要负责系统的网站设计,下面我将自己在开发过程中的历程简要记录,对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整理和反思。
在项目最初阶段,由于我学习JAVAWeb开发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基础可以说相当薄弱,没有写过完整的页面,更不用说一个包含前端页面与后台架构的完整项目了。但是团队里只有我有过这方面的基础,在老师的鼓励和压力下,我只能硬着头皮上。结果可想而知,基本上前两个周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的。虽然这之中我不断的联系已经毕业的一个学长想要寻求一些帮助,但是学长的水平高我太多,很多技术层面的知识尽管他很耐心的解释我还是不明白,于是我只得拼命恶补一些基础。之前学过的一点JAVA知识只是语言语法方面的,在实际项目开发中,用到的更多是一些具体的技术,比如反转、依赖、注入等,而这些恰恰是我欠缺的。
后来老师给了我学长之前项目的源代码,但是问题又随之出现,学长开发项目时用的是Idea,而我之前学习包括后来写过一部分都是用的MyEclipse,两款编辑器各有优势,但是使用风格差别很大,一些资深的项目开发人员会选择Idea,因为他在代码自动补全以及项目框架搭建方面十分便捷,开发效率极高,但对于新手来说很难上手。可是没办法,只有代码不能运行这个项目就是死的,于是我重头下载安装Idea,一点一点的练习使用Idea,这个时候百度可以说是非常好的一位老师了,(在这里顺便贴几个非常有用的网址,主要是一些博客和前辈的经验 脚本之家http://www.jb51.net/ ****博客http://www.****.net/ 太平洋电脑网http://www.pconline.com.cn/ 博客园https://www.cnblogs.com/ )对于程序员来说,时常关注一些技术论坛和个人的博客还是会学到不少东西的。
经过大概一周的摸索和不断的卸载、安装、配置后,我逐渐习惯了Idea的基本使用,而且对于JDK环境、JRE、tomcat服务器、MySQL数据库等一些基础软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实践出真知,实际安装配置一些工具软件低于六七遍是不会熟练使用他们进行项目开发的,没有翻过软件的安装目录一遍一遍查找使用日志、错误记录是不会发现真正的问题出现在哪里的,更不用说调试程序了。
虽然对着一份完整的代码不断地调试,不断地配置,但似乎总是有问题,错误提示常常是上百条,这样的问题一般是缺少程序运行需要的依赖包,但是我找学长要了原来的包文件导入后还是不行。来来去去将近四五天的时间一直在原地踏步,我实在是没办法了,刚好知道学长还在学校附近住,就请老师联系他约个时间请他过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问题。在这真的要感谢学长,明明已经毕业了,但是还是牺牲自己的时间来帮助学弟解决问题,确实很仗义。
学长来了之后,对我们的项目提了一些意见,主要是如果参加物联网大赛的话我们的硬件部分还是很欠缺,相反,网页端可能就没必要写的这么复杂了。物联网主要是物物互联,所以手机端的APP应该是不可或缺的。他建议我们如果没有APP开发的经验那就借助微信公众号,而且有教程很简单。但是APP也不难,就跟写web页面差不多,但是我们都没有接触过,所以还是怕时间来不及,后来学长又建议可以用易安卓开发,易安卓是一款中文安卓开发工具,做一个简单的APP还是绰绰有余的。也多亏了学长的建议我们后来的APP开发很顺利,还加入了二维码的相关功能。同时学长还建议我们Java web刚入门不适合看他的代码,主要是它采用的SSM框架,需要导入的依赖包很麻烦,建议我们借鉴之前做过的那个实验室管理系统,那个只是初步用到SSH框架,页面也不复杂,适合移植。后来我们最终还是放弃了他的系统,决定自己改写实验室管理系统。
李文平学长向我提供了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原始代码,而且是在MyEclipse上开发的,我在初步修改一些页面布局之后,发现这个代码很适合移植到工地管理系统,同样是管理系统,所以后台的布局非常相似,我们只需要修改前端页面,另外增加传感器数据收集并显示以及下行通信控制的部分就行。
前端页面很简单,我很快就修改好了,但是在端口通信方面我又遇到了障碍,虽然是很简单的一部分,但是要完全自己写,而且我对于Socket通信了解不够,应该说是还没学过,这部分李文平学长帮了我很大的忙。后来就是电赛比赛阶段了,我们有幸去山科实地的见识了电赛国赛的比赛现场,应该说增长了不少见识,也见识到了山东各地高校的水平。
电赛后的一段时间大概三四天,个人觉得比较懈怠,一个原因是要收拾电赛实验室和整理器件,所以自己的任务也暂时不想做了,然后就是在页面显示数据上遇到了很大的问题,自己完全不知道怎么写,也就放弃了,直接做好了假的页面,数据都是直接写好的并不是端口发过来的数据,这一段时间基本上没有什么进展,到开赛前几天才觉得时间太紧张了,赶紧重新查资料,但时间来不及了,所以我们直到去蓬莱的那天才请李文平学长帮忙写,然后比赛前一晚还在宾馆里熬夜修改代码,其实如果早点找学长帮忙我们应该来得及。虽然后来实现了功能但是稳定性真的要靠运气,现场的信号又很差,所以数据基本上还是没有完美的呈现出来。到比赛时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有:1.端口数据获取不稳定,成功率低。2.倾角数据没有采集到,用的是假的页面。3.扫描二维码得到工人信息页面,由于系统的bug,只能手机后台先登录后才能访问到数据库,不然扫描进去没有数据表显示。
四、 赛后反思

报到地点——蓬莱创客活动中心
参见完这个比赛,我们对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应该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对于我而言,可能是暑假留校觉得时间比较充裕的缘故,并没有很踏实的深入学习JAVA,总是三分钟热度,因此我感觉大部分时间都被浪费了。通过这个比赛我也看到了自己的水平,觉得应该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学一些东西,而不是盲目地去参加比赛,为了实现功能,想尽一切办法。当时为了实现某个功能,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网上搜此类源码,并没有仔细的去探究为什么这样。因此当没有源码参考时自己根本就写不出来甚至是不会写,陷入被动后只能依赖学长的帮助,这样对自己是极为不利的,面对问题迎难而上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
还有一方面就是作为一个团队,我们缺乏必要的沟通,最初只是明确每个人的任务后就开始着手去做,并没有将项目作为整体进行必要的测试和演示,直到比赛前几天老师组织统一演示我们才真正进行了一次,然而还是漏洞百出,各种准备不齐全。这也就注定了我们到比赛现场之后会更加受到实际环境的限制。

比赛场地——蓬莱体育馆
另外程序员最怕的事就是自己辛辛苦苦敲的代码由于种种问题找不到,而我就经历了这一点,因为参加完电赛之后回到实验室打开电脑就发现自己的电脑蓝屏了,重启并没有什么用,多方查找资料后发现只能重装系统,这样代码就可能完全找不到了。好在我用的电脑装了两个系统,而另外一套系统还可以打开,这样虽然麻烦点但是资料还是没丢。以此为鉴,重要资料及时做好备份还是十分必要的。
赛前一周电脑出现问题
五、 个人感悟与体会
1. 交流学习大于参赛获奖(眼界,创意,经验交流)
去蓬莱的这不到三天的时间,算是大一一年来比较难忘的一次经历。虽然我们的学校也就在海边,但是蓬莱的大海好像更有灵性,不愧为八仙过海的人间仙境。

比赛当天,我们上午早早便来到现场进行准备,可能是出于对自己作品的不自信,也可能是由于不知道具体答辩时间的焦虑,我们一直都在自己找好的位置上等着,没有出去看看别人的作品。这期间有很多外来的人员包括一些家长,老师,还有企业的技术人员来参观交流,我们再向他们介绍自己作品的思路的同时,也从他们口中得知了很多想法和建议,对自己作品的优势和不足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通过不断的讲解和交流,也间接整理了一下自己答辩的思路。

下午答辩结束后,虽然实际演示的方面不是很成功,但是觉得评委对我们项目还是很感兴趣的,所以我们还是有一部分信心的。在评委现场点评的环节,我们也随着他们的脚步参观了一下别人的作品,发现了很多新奇的创意,比如3D打印雕刻机器人、能爬楼梯的自动清扫机器人、以及一款大学生自制的无线充电模块,

也见识到一些很普通的创意,比如智能家居、智能发热除菌鞋垫(应该属于智能穿戴设备吧)还有基于物联网的校园管理机器人等。虽然点子普通,但是功能确实非常的完善,便且演示很成功,这是很重要的地方。很多吸引评委和观众的点子其实并不是那么新颖,但是别人的作品非常健壮,并且作品的外观、用户体验做得非常的好,同样能以它华丽的外表和演示赢得了评委及其他参赛队的好评。创意可能不是最新潮,但是实力并非空穴来风,自有别人做不到的地方。



2. 什么是物联网,怎么做物联网(不可为了物联而联,画蛇添足实不可取,注重联系实际)
经过这次比赛,我们不光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还是对于物联网这个概念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在现场通过不断的与别的参赛队员交流以及听取评委老师对每个队伍的点评,我们发现很多队伍包括我们走向了一个误区,就是没有考虑物联网存在的意义,而是“为了物联而物联”,意思就是说为了一味地去迎合物联网这个命题,将各个功能拼凑到一块,期望自己的项目变得多功能,高大上。还有就是将各种传感器凑在一起实现某种功能,最好是能够连上Internet就是物联网。另外,现在有很多人都将物联网与智能绑定在一起。好像用了几个传感器去实现了某个功能就叫做智能。其实仔细考虑之后就会发现基于这种思路下实现的作品完全经不起推敲,一味地去追求多功能,往往是最大的败笔。
现在各种智能硬件以及传感器层出不穷,这看似更加便于开发,实则反而淹没了物联网存在的意义。以用户需求为根本是物联网的灵魂所在,没用心去了解用户需求,没有考虑过实际应用的场景,没有精确的模型和算法决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无限制的整合传感器,盲目的开发APP,作品没有亮点最终肯定会堕入平庸。
借鉴我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话:“一个好的点子和一些有特点的功能将是吸引评委的法宝,一个好的作品永远不会因为它的功能是有多么多取胜,而是他做的有多么精取胜。”
3. 创新不等于另辟蹊径
很多时候,我们或许听老师或者其他人强调创新的重要性,然后走进误区,浪费很多时间在寻找创意上,认为一定要想出一个没人想到过的点子,然而这样的点子,尤其是在21世纪的今天,是很难有很大的创新的。有经验的朋友应该知道,自己想的一个貌似无人问津的好点子,网上搜索,会出现大量类似的东西。那是不是代表我们就不能做了呢,这样的东西是不是就没有创意了呢,其实并不然。创意并不仅仅来自于最初的概念。所以创意是重要的,但它的前提是便于操作、可实现。如果你还在纠结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这么普通,如果还在为想不到好的概念而发愁,何不就已有的概念在其实施方面寻求突破呢,想想如何将它的功能做得可实现、可操作、更吸引眼球呢?其实等到你的产品完成,基本上是没有人去在意是否有创意,而是在意你的功能实现的怎样。
就像我们的作品一样,从最初的一个简单的管理系统,到后来加上各种传感器,再到后来想到通过网页或者手机APP端进行设备的控制,再到后来又加入了基于二维码的工人信息管理,这么多的功能都是围绕一个创意展开的,但是我们做的这些可能别人已经做过了,这时候不论你这套系统功能多么完善,还是处在一个整合应用的层面,此时应用点越多反而会使作品的亮点没有那么突出。反过来说,如果本身功能比较齐全,而且在某一个地方我们做到了突破,那么可能这一个地方就会成为点睛之笔。因此,我想说的是在科学技术已经深入发展到每个角落的今天,再从源头上创新可能是难上加难,但是如果我们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突破,不断优化达到极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创新呢?
4.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提升个人能力,功利心不可有)
在暑期参加电赛的阶段,我就不断地听到吉院长和老师们强调不要在意“功名”这个问题,老师们的提醒确实很有针对性。参加比赛,获得荣誉是每个人的愿望,但是没有自己的知识能力作为支撑,荣誉和奖励不会白白送给你。在参加完这次比赛后,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相比于比赛之初关心自己能否顺利地答辩取得不错的成绩,在和现场的人员交流后我更开心的是自己得到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见识到了很多不错的创意,知道了不同企业对于同一个项目的侧重点在哪里,还结识了从事这一行很多年、目光敏锐的前辈,比赛结果和这些经历相比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
爱因斯坦说过:“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加难能可贵”。相比于靠一张证书来说明自己的能力,扎扎实实的去学本事才是提高自己竞争力的最好方式。
六、 总结
总的来说,这次比赛带给我的收获是巨大的,让我重新的审视了我们的作品,它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也看到了一味的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我们需要的是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而这样的机会又恰恰少之又少,因此很感谢老师的信任。第一次写这么多的总结,内心有点小激动,毕竟经历了这么一段难忘的时光,还是很有收获的。参加完这次比赛,奋斗过这段时间,我们确实需要总结,这既是对自己获得的经验的积累,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反省与审视。找准眼前的方向,看清脚下的路,才能更好的继往开来。

2017暑期留校及物联网大赛经验总结
2017暑期留校及物联网大赛经验总结



kexuejuren

2017.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