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去东莞,小米去武汉,这些富可敌国的巨头也在逃离高房价?

前不久,华为启动了第二轮的搬迁工作,从深圳总部继续往东莞松山湖华为基地迁移,此轮搬迁共涉及近6000名员工,加上第一轮搬迁的近3000人,当前东莞松山湖基地已经容纳了近9000名华为员工,据了解紧接着的第三轮搬迁涉及的员工将高达8000人。情况已经很明显了,华为正在有计划地撤离深圳,虽然任正非再三向深圳*保证“华为总部一定会留在深圳”,但是,主体的研发人员和产品人员都撤离了,光剩下管理层的总部空壳留在深圳意义到底有多大呢?

华为去东莞,小米去武汉,这些富可敌国的巨头也在逃离高房价?

另一家IT巨头小米,最近也被传出即将撤离北京,回到雷军的老家武汉。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消息了,早在今年4月份,雷军旗下的小米科技、金山软件和顺为资本正式和武汉市*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有媒体就曾报道,签署会现场同时为小米的武汉新总部揭牌,新总部落户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市*特意规划出了500亩的产业园。待产业园完成建设以后,数百家小米生态链企业和小米公司的主体业务将会迁往武汉。

深圳、北京一般被誉为创业“南北双都”,无论是创业环境、政策环境,还是人才资源,在国内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像华为、小米这样的科技巨头反而要逃离呢?它们在逃离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任正非也曾做出过回应,“深圳的商业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发展。”而雷军也曾向媒体表达过类似的意思,小米的基础在新制造,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很难有足够大的空间去支持小米新制造的发展。

毫无疑问,这是导致华为、小米出逃深圳、北京的一个原因,在企业的初创阶段,确实需要在深圳、北京这样创业环境浓厚、贴近产业链和用户、易于招揽到一流人才的城市中成长,但一旦发展到像华为、小米这样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阶段,其实大城市给它们的增值已经很小,开句玩笑话,如果华为明天要ipo,难道资本市场会因为华为在东莞而不在深圳就拒绝它的进入吗?如果小米给你一个条件优厚的offer,难道你会应为小米工作地点不在北京就拒绝吗?显然不会。

IT型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深圳、北京这样的超大型企业给它们带来的更多的是限制,比如说发展的空间,深圳、北京*不可能特殊考虑它们为它们规划发展用地,但东莞、武汉*为了引进它们则可以做到这一点,而且在地价上给予的优惠会非常大。比如说人才引进,虽然深圳、北京的人才资源非常多,但是架不住竞争激烈啊,深圳、北京云集了那么多的大企业、创业企业,它们对人才的饥渴程度远远超过已经走向成熟稳定的华为、小米,所以它们能开出的条件也明显优于华为和小米,所以,超大城市的人才资源上对华为、小米来说反而成为劣势。

比如武汉,武汉高校云集,一共有82所大学,高校数量中国第二,一本高校10所,二本12所,军事院校7所,其中985工程建设大学两所,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大学四所,211工程建设大学有七所。在校大学生规模居中国首位,达104万人。武汉当地并没有太多优势企业,小米一旦进驻,这些人才资源将优先供应小米。比如东莞,虽然东莞本地人才资源相对匮乏,但距离深圳不远,人才迁移难度不大,而更为重要的是,让研发人员“躲在”松山湖基地里安安心心地搞研发,没有那么多其他企业的诱惑,对人才队伍的稳定大有好处。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它们的逃离呢?我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高房价。

据说,华为在推进搬迁工作的同时,也在帮助员工实现在东莞安居乐业,有传华为在东莞拿地1900亩准备为员工兴建住房,同时在东莞提供3万套员工住房,其中松山湖2000亩项目(预计2万套)、松山湖安居房项目443亩(5500套)、湖畔花园175项目(3000套)、松山湖南区公寓115亩(2500套)。显然,哪怕是以华为的财雄势大、以华为员工的高收入高分红,在深圳这个寸土寸金、动辄十万一平米的城市,要实现安家乐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新进员工而言,而搬迁到东莞则轻易能够实现这一点,华为无力改变大环境,但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小环境——松山湖基地中规划好了包括大型超市、医院、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的教育资源,有员工戏称,进入了松山湖基地,可以好几年不用出去。

华为去东莞,小米去武汉,这些富可敌国的巨头也在逃离高房价?

而北京的高房价世界闻名,小米的出逃肯定也受此影响,虽然小米不久前的成功ipo在一夜之间早就了一大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但小米员工数量多达1.5万人,绝大多数员工在北京买房还是非常困难的,同时,员工落户北京和孩子教育问题,也是相对严峻的问题。而搬迁至武汉,这些问题估计都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