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内存模型 JVM内存结构

Java内存模型

起因
我们写程序,为什么要考虑内存模型呢,缓存一致性问题、内存一致问题是硬件的不断升级导致的。解决问题,最简单直接的做法就是废除CPU缓存,让CPU直接和主存交互。但是,这么做虽然可以保证多线程下的并发问题。但是,这就有点时代倒退了。

所以,为了保证并发编程中可以满足原子性、可见性及有序性。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内存模型。

即为了保证共享内存的正确性(可见性、有序性、原子性),需要内存模型来定义了共享内存系统中多线程程序读写操作行为的相应规范~

JMM

Java内存模型是根据英文Java Memory Model(JMM)翻译过来的。其实JMM并不像JVM内存结构一样是真实存在的。它是一种符合内存模型规范的,屏蔽了各种硬件和操作系统的访问差异的,保证了Java程序在各种平台下对内存的访问都能保证效果一致的机制及规范。就像JSR-133: Java Memory Model and Thread Specification 中描述了,JMM是和多线程相关的,他描述了一组规则或规范,这个规范定义了一个线程对共享变量的写入时对另一个线程是可见的。

那么,简单总结下,Java的多线程之间是通过共享内存进行通信的,而由于采用共享内存进行通信,在通信过程中会存在一系列如可见性、原子性、顺序性等问题,而JMM就是围绕着多线程通信以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特性而建立的模型。JMM定义了一些语法集,这些语法集映射到Java语言中就是volatile、synchronized等关键字

在JMM中,我们把多个线程间通信的共享内存称之为主内存,而在并发编程中多个线程都维护了一个自己的本地内存(这是个抽象概念),其中保存的数据是主内存中的数据拷贝。而JMM主要是控制本地内存和主内存之间的数据交互的。

Java内存模型 JVM内存结构

在Java中,JMM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正是由于有了JMM,Java的并发编程才能避免很多问题。

JMM应用

了解Java多线程的朋友都知道,在Java中提供了一系列和并发处理相关的关键字,比如volatile、synchronized、final、concurrent包等。其实这些就是Java内存模型封装了底层的实现后提供给我们使用的一些关键字。

在开发多线程的代码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使用synchronized等关键字来控制并发,从来就不需要关心底层的编译器优化、缓存一致性等问题。所以,Java内存模型,除了定义了一套规范,还提供了一系列原语,封装了底层实现后,供开发者直接使用

并发编程要解决原子性、有序性和可见性的问题,我们就再来看下,在Java中,分别使用什么方式来保证。

原子性

原子性是指在一个操作中就是cpu不可以在中途暂停然后再调度,既不被中断操作,要不执行完成,要不就不执行

JMM提供保证了访问基本数据类型的原子性(其实在写一个工作内存变量到主内存是分主要两步:store、write),但是实际业务处理场景往往是需要更大的范围的原子性保证。

在Java中,为了保证原子性,提供了两个高级的字节码指令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而这两个字节码,在Java中对应的关键字就是synchronized。

因此,在Java中可以使用synchronized来保证方法和代码块内的操作是原子性的。。

可见性

可见性是指当多个线程访问同一个变量时,一个线程修改了这个变量的值,其他线程能够立即看得到修改的值

Java内存模型是通过在变量修改后将新值同步回主内存,在变量读取前从主内存刷新变量值的这种依赖主内存作为传递媒介的方式来实现的。

Java中的volatile关键字提供了一个功能,那就是被其修饰的变量在被修改后可以立即同步到主内存,被其修饰的变量在每次是用之前都从主内存刷新。因此,可以使用volatile来保证多线程操作时变量的可见性。

除了volatile,Java中的synchronized和final、static三个关键字也可以实现可见性。

有序性

有序性即程序执行的顺序按照代码的先后顺序执行。

在Java中,可以使用synchronized和volatile来保证多线程之间操作的有序性。实现方式有所区别:

volatile关键字会禁止指令重排。synchronized关键字保证同一时刻只允许一条线程操作。

好了,这里简单的介绍完了Java并发编程中解决原子性、可见性以及有序性可以使用的关键字。读者可能发现了,好像synchronized关键字是万能的,他可以同时满足以上三种特性,这其实也是很多人滥用synchronized的原因。

但是synchronized是比较影响性能的,虽然编译器提供了很多锁优化技术,但是也不建议过度使用。

JVM

我们都知道,Java代码是要运行在虚拟机上的,而虚拟机在执行Java程序的过程中会把所管理的内存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数据区域,这些区域都有各自的用途。下面我们来说说JVM运行时内存区域结构

JVM运行时内存区域结构
在《Java虚拟机规范(Java SE 8)》中描述了JVM运行时内存区域结构如下:

1.程序计数器

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也有称作为PC寄存器。想必学过汇编语言的朋友对程序计数器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在汇编语言中,程序计数器是指CPU中的寄存器,它保存的是程序当前执行的指令的地址(也可以说保存下一条指令的所在存储单元的地址),当CPU需要执行指令时,需要从程序计数器中得到当前需要执行的指令所在存储单元的地址,然后根据得到的地址获取到指令,在得到指令之后,程序计数器便自动加1或者根据转移指针得到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如此循环,直至执行完所有的指令。

虽然JVM中的程序计数器并不像汇编语言中的程序计数器一样是物理概念上的CPU寄存器,但是JVM中的程序计数器的功能跟汇编语言中的程序计数器的功能在逻辑上是等同的,也就是说是用来指示 执行哪条指令的。

由于在JVM中,多线程是通过线程轮流切换来获得CPU执行时间的,因此,在任一具体时刻,一个CPU的内核只会执行一条线程中的指令,因此,为了能够使得每个线程都在线程切换后能够恢复在切换之前的程序执行位置,每个线程都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程序计数器,并且不能互相被干扰,否则就会影响到程序的正常执行次序。因此,可以这么说,程序计数器是每个线程所私有的。

在JVM规范中规定,如果线程执行的是非native方法,则程序计数器中保存的是当前需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如果线程执行的是native方法,则程序计数器中的值是undefined。

由于程序计数器中存储的数据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会随程序的执行而发生改变,因此,对于程序计数器是不会发生内存溢出现象(OutOfMemory)的。

2.Java栈

Java栈也称作虚拟机栈(Java Vitual Machine Stack),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栈,跟C语言的数据段中的栈类似。事实上,Java栈是Java方法执行的内存模型。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就来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

Java栈中存放的是一个个的栈帧,每个栈帧对应一个被调用的方法,在栈帧中包括局部变量表(Local Variables)、操作数栈(Operand Stack)、指向当前方法所属的类的运行时常量池(运行时常量池的概念在方法区部分会谈到)的引用(Reference to runtime constant pool)、方法返回地址(Return Address)和一些额外的附加信息。当线程执行一个方法时,就会随之创建一个对应的栈帧,并将建立的栈帧压栈。当方法执行完毕之后,便会将栈帧出栈。因此可知,线程当前执行的方法所对应的栈帧必定位于Java栈的顶部。讲到这里,大家就应该会明白为什么 在 使用 递归方法的时候容易导致栈内存溢出的现象了以及为什么栈区的空间不用程序员去管理了(当然在Java中,程序员基本不用关系到内存分配和释放的事情,因为Java有自己的垃圾回收机制),这部分空间的分配和释放都是由系统自动实施的。对于所有的程序设计语言来说,栈这部分空间对程序员来说是不透明的。下图表示了一个Java栈的模型:

Java内存模型 JVM内存结构

局部变量表,顾名思义,想必不用解释大家应该明白它的作用了吧。就是用来存储方法中的局部变量(包括在方法中声明的非静态变量以及函数形参)。对于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则直接存储它的值,对于引用类型的变量,则存的是指向对象的引用。局部变量表的大小在编译器就可以确定其大小了,因此在程序执行期间局部变量表的大小是不会改变的。

操作数栈,想必学过数据结构中的栈的朋友想必对表达式求值问题不会陌生,栈最典型的一个应用就是用来对表达式求值。想想一个线程执行方法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不断执行语句的过程,而归根到底就是进行计算的过程。因此可以这么说,程序中的所有计算过程都是在借助于操作数栈来完成的。

指向运行时常量池的引用,因为在方法执行的过程中有可能需要用到类中的常量,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引用指向运行时常量。

方法返回地址,当一个方法执行完毕之后,要返回之前调用它的地方,因此在栈帧中必须保存一个方法返回地址。

由于每个线程正在执行的方法可能不同,因此每个线程都会有一个自己的Java栈,互不干扰。

3.本地方法栈

本地方法栈与Java栈的作用和原理非常相似。区别只不过是Java栈是为执行Java方法服务的,而本地方法栈则是为执行本地方法(Native Method)服务的。在JVM规范中,并没有对本地方发展的具体实现方法以及数据结构作强制规定,虚拟机可以*实现它。在HotSopt虚拟机中直接就把本地方法栈和Java栈合二为一。

4.堆

在C语言中,堆这部分空间是唯一一个程序员可以管理的内存区域。程序员可以通过malloc函数和free函数在堆上申请和释放空间。那么在Java中是怎么样的呢?

Java中的堆是用来存储对象本身的以及数组(当然,数组引用是存放在Java栈中的)。只不过和C语言中的不同,在Java中,程序员基本不用去关心空间释放的问题**,Java的垃圾回收机制会自动进行处理**。因此这部分空间也是Java垃圾收集器管理的主要区域。另外,堆是被所有线程共享的,在JVM中只有一个堆。

5.方法区

方法区在JVM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它与堆一样,是被线程共享的区域。在方法区中,存储了每个类的信息(包括类的名称、方法信息、字段信息)、静态变量、常量以及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

在Class文件中除了类的字段、方法、接口等描述信息外,还有一项信息是常量池,用来存储编译期间生成的字面量和符号引用。

在方法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运行时常量池,它是每一个类或接口的常量池的运行时表示形式,在类和接口被加载到JVM后,对应的运行时常量池就被创建出来。当然并非Class文件常量池中的内容才能进入运行时常量池,在运行期间也可将新的常量放入运行时常量池中,比如String的intern方法。

在JVM规范中,没有强制要求方法区必须实现垃圾回收。很多人习惯将方法区称为“永久代”,是因为HotSpot虚拟机以永久代来实现方法区,从而JVM的垃圾收集器可以像管理堆区一样管理这部分区域,从而不需要专门为这部分设计垃圾回收机制。不过自从JDK7之后,Hotspot虚拟机便将运行时常量池从永久代移除了。

Java对象模型的内存布局
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而Java对象在JVM中的存储也是有一定的结构的。而这个关于Java对象自身的存储模型称之为Java对象模型。

HotSpot虚拟机中,设计了一个OOP-Klass Model。OOP(Ordinary Object Pointer)指的是普通对象指针,而Klass用来描述对象实例的具体类型。

每一个Java类,在被JVM加载的时候,JVM会给这个类创建一个instanceKlass,保存在方法区,用来在JVM层表示该Java类。当我们在Java代码中,使用new创建一个对象的时候,JVM会创建一个instanceOopDesc对象,对象在内存中存储的布局可以分为3块区域:对象头(Header)、 实例数据(Instance Data)和对齐填充(Padding)。

对象头:标记字(32位虚拟机4B,64位虚拟机8B) + 类型指针(32位虚拟机4B,64位虚拟机8B)+ [数组长(对于数组对象才需要此部分信息)]
实例数据:存储的是真正有效数据,如各种字段内容,各字段的分配策略为longs/doubles、ints、shorts/chars、bytes/boolean、oops(ordinary object pointers),相同宽度的字段总是被分配到一起,便于之后取数据。父类定义的变量会出现在子类定义的变量的前面。
对齐填充:对于64位虚拟机来说,对象大小必须是8B的整数倍,不够的话需要占位填充

JVM内存优化

在《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一书中讲了很多jvm优化思路,下面我来简单说说。

java内存抖动

堆内存都有一定的大小,能容纳的数据是有限制的,当Java堆的大小太大时,垃圾收集会启动停止堆中不再应用的对象,来释放内存。现在,内存抖动这个术语可用于描述在极短时间内分配给对象的过程。 具体如何优化请谷歌查询~

jvm大页内存

什么是内存分页?
CPU是通过寻址来访问内存的。32位CPU的寻址宽度是 0~0xFFFFFFFF,即4G,也就是说可支持的物理内存最大是4G。但在实践过程中,程序需要使用4G内存,而可用物理内存小于4G,导致程序不得不降低内存占用。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现代CPU引入了MMU(Memory Management Unit,内存管理单元)。

MMU 的核心思想是利用虚拟地址替代物理地址,即CPU寻址时使用虚址,由MMU负责将虚址映射为物理地址。MMU的引入,解决了对物理内存的限制,对程序来说,就像自己在使用4G内存一样。

内存分页(Paging)是在使用MMU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内存管理机制。它将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按固定大小(4K)分割成页(page)和页帧(page frame),并保证页与页帧的大小相同。这种机制,从数据结构上,保证了访问内存的高效,并使OS能支持非连续性的内存分配。在程序内存不够用时,还可以将不常用的物理内存页转移到其他存储设备上,比如磁盘,这就是虚拟内存。

要知道,虚拟地址与物理地址需要通过映射,才能使CPU正常工作。而映射就需要存储映射表。在现代CPU架构中,映射关系通常被存储在物理内存上一个被称之为页表(page table)的地方。 页表是被存储在内存中的,CPU通过总线访问内存,肯定慢于直接访问寄存器的。为了进一步优化性能,现代CPU架构引入了TLB(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页表寄存器缓冲),用来缓存一部分经常访问的页表内容 。

为什么要支持大内存分页?
TLB是有限的,这点毫无疑问。当超出TLB的存储极限时,就会发生 TLB miss,于是OS就会命令CPU去访问内存上的页表。如果频繁的出现TLB miss,程序的性能会下降地很快。

为了让TLB可以存储更多的页地址映射关系,我们的做法是调大内存分页大小。

如果一个页4M,对比一个页4K,前者可以让TLB多存储1000个页地址映射关系,性能的提升是比较可观的。

开启JVM大页内存
JVM启用时加参数 -XX:LargePageSizeInBytes=10m 如果JDK是在1.5 update5以前的,还需要加 -XX:+UseLargePages,作用是启用大内存页支持。

通过软引用和弱引用提升JVM内存使用性能
强软弱虚
强引用:
只要引用存在,垃圾回收器永远不会回收

Object obj = new Object();

//可直接通过obj取得对应的对象 如obj.equels(new Object());

而这样 obj对象对后面new Object的一个强引用,只有当obj这个引用被释放之后,对象才会被释放掉,这也是我们经常所用到的编码形式。

软引用(可以实现缓存):
非必须引用,内存溢出之前进行回收,可以通过以下代码实现

Object obj = new Object();

SoftReference sf = new SoftReference(obj);

obj = null;

sf.get();//有时候会返回null
这时候sf是对obj的一个软引用,通过sf.get()方法可以取到这个对象,当然,当这个对象被标记为需要回收的对象时,则返回null;软引用主要用户实现类似缓存的功能,在内存足够的情况下直接通过软引用取值,无需从繁忙的真实来源查询数据,提升速度;当内存不足时,自动删除这部分缓存数据,从真正的来源查询这些数据。

弱引用(用来在回调函数中防止内存泄露):
第二次垃圾回收时回收,可以通过如下代码实现

Object obj = new Object();

WeakReference wf = new WeakReference(obj);

obj = null;

wf.get();//有时候会返回null

wf.isEnQueued();//返回是否被垃圾回收器标记为即将回收的垃圾
弱引用是在第二次垃圾回收时回收,短时间内通过弱引用取对应的数据,可以取到,当执行过第二次垃圾回收时,将返回null。弱引用主要用于监控对象是否已经被垃圾回收器标记为即将回收的垃圾,可以通过弱引用的isEnQueued方法返回对象是否被垃圾回收器标记。

虚引用:
垃圾回收时回收,无法通过引用取到对象值,可以通过如下代码实现

Object obj = new Object();
PhantomReference pf = new PhantomReference(obj);
obj=null;
pf.get();//永远返回null
pf.isEnQueued();//返回是否从内存中已经删除
虚引用是每次垃圾回收的时候都会被回收,通过虚引用的get方法永远获取到的数据为null,因此也被成为幽灵引用。虚引用主要用于检测对象是否已经从内存中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