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数据结构-有序数组的二分查找法解读
文章目录
一、二分查找法
二分查找法(binary search)是一种思想,当需要在一段有序的数据中(升序或者降序)中查找某个数据时,如在一个形如1,2,3,4,···,99,100的数组中判断60是否存在,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遍历判断:
for(int i = 0;i < array.length;i ++){
if(array[i] == 60){
System.out.println(“存在”);
}
}
对于100个数据来说,最坏的情况就是查找比对100次,但是随着元素的扩充,查找的时间会越来越长,比对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所以这时,二分查找法这种思想出现了:
每次都“猜测”一个数据范围段中的中间值,如果这个值比我们需要查询的数大,那么说明我们需要的值在这个中值的左边区域,即将查找的范围缩小的一半,同理,如果这个中值小于我们所需的查询值,那么我们要查的值就在右半部分,通过这种思想,每次查询都能排除掉1/2的数据,这就是二分查找法。
public void binarySearch(int[] array,int searchkey){
int lowerBound= 0;
int upperBound= array.length - 1;
while(true){
int currentIndex = (lowerBound + upperBound)/2;
if(array[currentIndex] == searchkey){
System.out.println("已经找到"+searchkey);
return;
}else if(lowerBound > upperBound){
System.out.println("不存在"+searchkey);
return;
}else if(array[currentIndex] != searchkey){
if(array[currentIndex] > searchkey){
//在左半部分,上确界改变
upperBound = currentIndex - 1;
}else{
//在右半部分,下确界改变
lowerBound = currentIndex + 1;
}
}
}
}
二、大O表示法
大O表示法是用以估算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的一种方法,它用符号O(N)来表示算法执行时间,其中N是一个和元素项相关的表达式的取最高阶,忽略掉了常数项。比如查找长度为10的数组中的某一项时,最多需要查找10次;当长度为100时,最多需要查找100次,假如每一次查找需要消耗时间为k,那么算法执行时间t和数组长度的关系可表示为 t = kn,其中k是常数,n的最高次为1,可不写,那么用大O表示法表示其时间复杂度为O(n);
而二分查找法的时间复杂度可以表示为O(logn),其中n为元素数;
用大O表示法表示的时间复杂度,O(1)表示的是常数时间操作,这是算法最理想的一种情况,但是绝大多数算法都无法达到这样的效率;二分查找法是时间复杂度为O(logn),算法的执行时间和元素数符合对数增长,是一种很好的情况;而最不理想的情况就是O(n^2)这类的指数型增长了。
三、二分查找法快速估算
使用二分查找法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如图
即二分查找法的范围r和查找次数s可以用对数函数s = log2(r)
来表示,比如在100个数据中查询一个数据吗,最多需要log2(100) <=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