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实现模式 第三章 一种编程理论
全书内容导游图
咱们先从第三章“一种编程理论”开始:
3.1 价值观
三要素:沟通、简单、灵活
沟通
代码要能够便于他人理解、维护,从其他看代码的人的角度来审视代码的编写过程。
始终想着“如果别人看到这段代码会怎么想”。
程序代码应该能够读起来像一本书一样,有情节、有韵律。
为什么要这么做,从作者个人经验来说,花在阅读既有代码的时间要比编写全新的代码长得多。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减少代码所带来的开销,就应该让他更容易被读懂。
简单
去掉多余的复杂性可以让那些阅读、使用和修改代码的人更容易理解。有些复杂性是内在 的,他们准确地反映了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复杂性 。但有些复杂性的产生完全是因为我们忙着让程序运行起来,在摆弄过程中留下来的“指甲印”没有擦干净。
在各个层次上都应当要求简单。对代码进行调整,删除所有不提供信息的代码。
设计中不出现无关元素。
对需求提出质疑,找出最本质的概念。
沟通和简单通常都是不可分割的。
多余的复杂性越少,系统就越容易理解;在沟通方面投入越多 ,就越容易发现应该被抛弃的复杂性 。
灵活
程序的绝大部分开销都是在它第一次部署以后才产生,所以程序必须要容易改动。想象中明天或许会用的上的灵活性,可能与真正修改代码时所需要的灵活性不是一回事。
要选择哪些提倡 灵活性并能够带来 及时收益 的模式。对于会立刻增加成本但收效却缓慢的模式,最好让自己多一点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