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常用命令1
【cd ..】:返回上一层目录;
【cd 目录名称】:进入指定目录;
【ls】:显示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
【ll -sh】:显示当前目录下文件的大小及总大小,单位是K
【PWD】:显示当前路径
【history】:查看历史命令
【tail -f 文件名称】:输出指定文件的内容;
【tail -f catalina.out |grep "S201903161209220000001"】:输出指定文件的指定的内容;
【cat 文件名称】:查看指定文件内容;
【find / -name '*rabbit*'】:查找指定名稱的目錄和文件
【ps -ef|grep nginx】:查看指定程序進程PID
【tar -zxvf nexus-2.14.8-01-bundle.tar.gz】:解压指定文件
【less 文件名稱】:打開文件 —> 【/搜索內容】進行搜索 —> 按【N】跳到下一個;按【(下)方向箭頭】往下滾動內容
【service iptables status】:查看防水墙是否开启
防水墙开启状态:
防水墙关闭状态:
【service iptables stop】:关闭防火墙
【chkconfig iptables off】:开机关闭防火墙
【whereis mysql】:查看指定组件的安装文件路径
【touch /var/log/kibana.log
】:创建一个文件;
【chmod 777 /var/log/kibana.log】: 运行命令后,kibana文件的权限就被修改为777(可读可写可执行)
【fuser -v -n tcp 8093】:查看哪些进行使用了指定的端口 (-v详细模式),(-n 指定一个不同的命名空间(space). 这里支持不同的空间文件(文件名,此处默认)、tcp(本地tcp端口))
【df】:列出文件系统的整体磁盘使用量
-a:列出所有的文件系统,包括系统特有的/proc等文件系统
-k:以KB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
-m:以MB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
-h:以人们较易阅读的GB,MB,KB等格式自行显示
-H:以M=1000K替代M=1024K的进位方式
-T:连同该分区的文件系统名称(例如ext3)也列出
-i:不用硬盘容量,而以inode的数量来显示
【du】:评估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量(常用于评估目录所占容量)
-a : 列出所有的文件与目录容量,因为默认仅统计目录下面的文件量而已;
-h : 以人们较易读的容量格式(G/M)显示;
-s : 列出总量,而不列出每个个别的目录占用了容量;
-S : 不包括子目录下的总计,与-s有点差别;
-k : 以KB列出容量显示;
-m : 以MB列出容量显示。
【du -h --max-depth=1】:查看當前目錄下的各子目錄大小
【scp】:跨服务器拷贝
----------------------拷贝文件夹----------------------------------------------
把当前文件夹tempA拷贝到 目标服务器10.127.40.25 服务器的 /tmp/wang/文件夹下
scp -r /tmp/tempA/ [email protected]:/tmp/wang/
其中wasadmin是目标服务器的用户名,执行命令提示输入密码,然后输入密码即可
----------------------拷贝文件----------------------------------------------
把当前文件夹tempA.txt拷贝到 目标服务器10.127.40.25 服务器的 /tmp/wang/文件夹下
scp /tmp/tempA.txt [email protected]:/tmp/wang/
其中wasadmin是目标服务器的用户名,执行命令提示输入密码,然后输入密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