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绪论

01.课程内容

01 绪论
泛函分析是最优控制的数学基础

02.自动控制理论的定义

控制理论是关于自动控制系统结构分析综合的理论,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并改进动态系统的性能,以达到期望的要求。
结构: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用尽可能精确、合理的数学语言去描述动态系统。
分析

  1. 定量分析: 在特定输入下研究系统输出的运动规律;
    01 绪论
    给二阶振荡系统一个阶跃输入,δδ是超调量,tt是调节时间,分析这两个性能指标能否满足期望的要求。

  2. 定性分析:不去求解系统的数学模型,只根据系数特征判断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稳定性;

综合:改变原有系统的运动规律,使系统满足给定的动态性能标的要求。

0.3 自动控制领域中两个基本主题

反馈控制的概念:反馈控制是利用系统的输出量与参考输入量的偏差进行控制,能够在存在扰动的情下减少系统的输出量与参考输入量之间的偏差。
例如: PID励磁系统

最优控制的概念:最优控制,就是要寻找一个容许控制,使得被控系统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下,使给定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优值。
例如:最优励磁系统

反馈与最优的区别

  1. 反馈控制可比喻为在跑步机上跑步,速度恒定或变化,跑的状态无法说明性能好,只有与跑步机(参考输入)速度一致,系统才能资产运行,否则失去稳定。
  2. 最优控制可比喻为在田径赛场上跑步,目标是时间最短(速度最快),但同时要在容许控制域中(满足比赛规则)进行。

0.4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1. 经典控制理论

1788年 调速器装置
1788年J.Watt发明了蒸汽机用的离心式飞摆调速器;
1868年J.C.Maxwell发表了“论调速器”的论文;
1875年 Routh- Hurwitz判据
1875年E.J.Routh、1895年A.Hurwitz先后提出了系统稳定性的代数判据。
1892年 稳定性理论
1892年A.M.Lyapunov在其博士论文《论运动稳定性的一般问题》中,建立了关于稳定性理论的完整体系;
1932年 Nyquist判据
1932年H.Nyquist提出了根据频率响应判断系统稳定性的判据;
1945年 Bode图
1945年H.W.Bode提出了基于频率响应的分析与综合方法.
1948年 根轨迹
1948年W.R.Evans提出了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根轨迹法。

1948年N.Wiener出版了专著《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系统地论述了控制理论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推广了反馈的概念,创立了控制理论,标志着经典控制理论的诞生。
特点:(1)以单变量线性定常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
(2)以频域法为研究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主要方法;
(3)以各种图表,如Bode图、Nyquist曲线、根轨迹等为系统分析和综合的主要工具。

2. 现代控制理论

1956年R.Bellman提出了寻求最优控制的动态规划法
1960年R.E.Kalman引入了状态空间法,提出了能控性、能观性、最优调节器和卡尔曼滤波等概念。
1961年Pontryagin提出了最优控制的极大值原理
现代控制理论的三大基石
特点:(1)以多变量线性、非线性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
(2)以时域法,特别是以状态空间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3)以现代数学为主要分析手段:
矩阵理论与微分方程(线性系统),泛函分析(最优控制),微分几何(非线性系统)
(4)以计算机为主要分析和设计工具;
(5)研究内容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大系统理论,深度学习、智能控制等。

0. 5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01 绪论

0.6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掌握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方法
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动态系统的方法
学会用数学工具分析改善动态系统性能的方法
培养用数学语言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