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k 4:列表、元组和字符串

字符串

  1. capitalize() 将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转换为大写。
  2. lower() 转换字符串中所有大写字符为小写。
  3. upper() 转换字符串中的小写字母为大写。
  4. swapcase() 将字符串中大写转换为小写,小写转换为大写。
  5. count(str, beg= 0,end=len(string)) 返回str在 string 里面出现的次数,如果beg或者end指定则返回指定范围内str出现的次数。
  6. endswith(suffix, beg=0, end=len(string)) 检查字符串是否以指定子字符串 suffix 结束,如果是,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如果 beg 和 end 指定值,则在指定范围内检查。
  7. startswith(substr, beg=0,end=len(string)) 检查字符串是否以指定子字符串 substr 开头,如果是,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如果 beg 和 end 指定值,则在指定范围内检查。
  8. find(str, beg=0, end=len(string)) 检测 str 是否包含在字符串中,如果指定范围 beg 和 end,则检查是否包含在指定范围内,如果包含,返回开始的索引值,否则返回 -1。
  9. rfind(str, beg=0,end=len(string)) 类似于 find() 函数,不过是从右边开始查找。
  10. isnumeric() 如果字符串中只包含数字字符,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11. ljust(width[, fillchar])返回一个原字符串左对齐,并使用fillchar(默认空格)填充至长度width的新字符串。
  12. rjust(width[, fillchar])返回一个原字符串右对齐,并使用fillchar(默认空格)填充至长度width的新字符串。
  13. lstrip([chars]) 截掉字符串左边的空格或指定字符。
  14. rstrip([chars]) 删除字符串末尾的空格或指定字符。
  15. strip([chars]) 在字符串上执行lstrip()和rstrip()。
  16. partition(sub) 找到子字符串sub,把字符串分为一个三元组(pre_sub,sub,fol_sub),如果字符串中不包含sub则返回(‘原字符串’,’’,’’)。
  17. rpartition(sub)类似于partition()方法,不过是从右边开始查找。
  18. replace(old, new [, max]) 把 将字符串中的old替换成new,如果max指定,则替换不超过max次。
  19. split(str="", num) 不带参数默认是以空格为分隔符切片字符串,如果num参数有设置,则仅分隔num个子字符串,返回切片后的子字符串拼接的列表。
  20. splitlines([keepends]) 按照行(’\r’, ‘\r\n’, \n’)分隔,返回一个包含各行作为元素的列表,如果参数keepends为 False,不包含换行符,如果为 True,则保留换行符。
  21. maketrans(intab, outtab) 创建字符映射的转换表,第一个参数是字符串,表示需要转换的字符,第二个参数也是字符串表示转换的目标
  22. translate(table, deletechars="") 根据参数table给出的表,转换字符串的字符,要过滤掉的字符放到deletechars参数中。
  23. Python 字符串格式化符号
    Task 4:列表、元组和字符串
  24. 格式化操作符辅助指令
    Task 4:列表、元组和字符串

元组

  1. 元组有不可更改 (immutable) 的性质,因此不能直接给元组的元素赋值,但是只要元组中的元素可更改 (mutable),那么我们可以直接更改其元素,注意这跟赋值其元素不同。
  2. count(‘python’) 是记录在元组 t 中该元素出现几次,显然是 1 次
  3. index(10.31) 是找到该元素在元组 t 的索引,显然是 1
  4. 解压(unpack)一维元组(有几个元素左边括号定义几个变量)
  5. 解压二维元组(按照元组里的元组结构来定义变量)
  6. 如果你只想要元组其中几个元素,用通配符「*」,英文叫 wildcard,在计算机语言中代表一个或多个元素。下例就是把多个元素丢给了 rest 变量。
  7. 如果你根本不在乎 rest 变量,那么就用通配符「*」加上下划线「_」。

列表

  1. 列表不像元组,列表内容可更改 (mutable),因此附加 (append, extend)、插入 (insert)、删除 (remove, pop) 这些操作都可以用在它身上。
  2. list.append(obj) 在列表末尾添加新的对象,只接受一个参数,参数可以是任何数据类型,被追加的元素在 list 中保持着原结构类型。
  3. list.extend(seq) 在列表末尾一次性追加另一个序列中的多个值(用新列表扩展原来的列表)
    append 是追加,把一个东西整体添加在列表后,而 extend 是扩展,把一个东西里的所有元素添加在列表后。
  4. list.remove(obj) 移除列表中某个值的第一个匹配项
  5. list.pop([index=-1]) 移除列表中的一个元素(默认最后一个元素),并且返回该元素的值
    remove 和 pop 都可以删除元素,前者是指定具体要删除的元素,后者是指定一个索引。
    del var1[, var2 ……] 删除单个或多个对象。
  6. 通过元素的索引值,从列表获取单个元素,注意,列表索引值是从0开始的。
    通过将索引指定为-1,可让Python返回最后一个列表元素,索引 -2 返回倒数第二个列表元素,以此类推。
  7. 前面三种方法(append, extend, insert)可对列表增加元素,它们没有返回值,是直接修改了原数据对象。 而将两个list相加,需要创建新的 list 对象,从而需要消耗额外的内存,特别是当 list 较大时,尽量不要使用 “+” 来添加list。
  8. list.count(obj) 统计某个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
  9. list.index(x[, start[, end]]) 从列表中找出某个值第一个匹配项的索引位置.
  10. list.reverse() 反向列表中元素
  11. list.sort(key=None, reverse=False) 对原列表进行排序。
    key – 主要是用来进行比较的元素,只有一个参数,具体的函数的参数就是取自于可迭代对象中,指定可迭代对象中的一个元素来进行排序。
    reverse – 排序规则,reverse = True 降序, reverse = False 升序(默认)。
    该方法没有返回值,但是会对列表的对象进行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