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热销榜排名第一的运营书籍《运营之光》读后笔记


这本书是运营类书籍中畅销榜第一的书籍,我也是在朋友圈中看到有朋友推荐,所以入手仔细阅读了一遍,收获颇多,推荐阅读。主要就是从思维方式、方法论以及具体工作内容等方面说清楚了互联网运营岗的那些事。以下是我摘出来,觉得我需要了解吸收的知识点。书应当越读越薄,也应当总结归纳,将知识点“据为己有”。最后两章的知识观点我结合在前面章节的总结中了。

0. 写在最前面

  1. 运营的定义
    第一种:微观的运营。微观的运营更多是指具体的运营手段,抽象一点来说,一是拉新、引流和转化,二是用户维系。从分工角度常包括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等几大模块。
    第二种:宏观的运营。是指N多具体的运营手段被组织和串联起来,以便更好的作用于一款产品,辅助它成长。这个层面更多关注的是运营的策略、规划和资源分配。
    第三种:作为艺术而存在的运营。面向用户,需要控制用户的预期,需要建立与用户的情感联系,还需要不断加深和巩固类似的情感联系,不断地打动用户与被用户打动(用户忠诚度)。管理者的工作不是让大家去工作,而是创造环境,让大家可以顺利开展工作。运营在做的事也类似,运营不是生拉硬拽地把用户拉过来,而是要搭建和创造一个环境,让用户更愿意与你发生互动。
  2. 好的运营应该具备:
    至少3-5年以上的经验,熟悉内容、用户、活动等各个模块的运营手段,熟悉各类产品形态,有能力通过各种运营手段的组合拉伸一个产品大部分的主要数据,同时还能做到跟产品经理沟通无障碍,甚至可以给出一些简单的产品方案。这既需要具备强大的执行力和至少某一方面的一技之长,有需要能够理解产品和运营背后的一些规律(比如早期的产品和一个已经成熟的千万量级的产品,运营侧重点一定不同),以及各类产品形态背后的本质差异(社区类产品和工具类产品的运营逻辑会有很大差异),还需要具备一些宏观层面的思考能力,可以真正对数据负责。
  3. 只有你接受了你的产品,才能把它推荐给你的用户,要基于情感“触动”的逻辑来与用户做朋友。你能够以自己为杠杆,去撬动起成千上万人的愉悦和满足,大家一起创造美好的事物,这应该是你做产品和运营的乐趣和信仰。唯有爱与用户不可辜负。

1. 运营是什么

  1. 运营的分类
    a.内容运营:围绕着内容的生产和消费搭建一个良性循环,持续提升各类与内容相关的数据,如内容数量、内容浏览量、内容互动数、内容传播数等。
    b.用户运营:围绕着用户的新增-留存-活跃-传播,以及用户之间的价值供给关系,建立一个良性循环,持续提升各类与用户相关的数据,如用户数、活跃用户数、精英用户数、用户停留时间等。
    c.活动运营:围绕着一个或一系列活动的策划、资源确认、宣传推广、效果评估等一系列流程做好全流程的项目推进、进度管理和执行落地。活动运营必须事先明确活动目标,并持续跟踪活动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做好活动效果的评估。
    d.产品运营:通过一系列各式各样的运营手段(比如活动策划、外部资源拓展和对接、优化产品方案、内容组织等),去拉升某个产品的特定数据,如装机量、注册量、用户访问深度、用户访问频次、用户关系对数量、发帖量等。
    e.新媒体运营:新媒体账号的内容维护、粉丝关注数增长、粉丝维护、活动策划、外部合作对接(如联合活动、互推)等。
    f.其他运营:APP商店推广运营、SEO(搜索排名)/SEM(关键词)运营、广告投放运营/流量运营、淘宝店铺运营、编辑、QQ/微信群/小组运营、其他运营。
  2. 不同业务类型的产品和公司,运营工作内容的差异
    a.工具类产品:工具类产品较为注重效率和体验,通常是产品大于运营的,所以很长的时间里,运营端最重要的关注点就是用户增长,主要手段可能包括渠道推广、BD和部分活动等。
    b.社交/社区类产品:注重社区氛围、话题和玩法,是一种运营和产品并重的形态。运营需要经常制造各种话题和策划各类活动,且要确保话题和活动都是目标用户喜欢的,以增长和维持社区活跃度。
    c.内容类产品:持续做出独特、高质量的好内容,并把这些内容包装好,让用户更易于消费(比如写一个好的标题、做一个好的专题等)。
    d.电商类产品:选择哪些商品品类来进行售卖、售卖过程中重点推哪几款商品、商品的定价策略、商品的库存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促销活动的策划和落地执行。熟悉各种推广渠道和推广工具。以及用户关怀的东西如代金券、小礼物等等。
    e.平台类产品。注重“节奏”,什么时候要拉什么人进来,拉多少合适等等。当平台发展到一个临界点之后,注重品牌的维护。所以会有各类活动和品牌宣传文章、事件、内容等的策划和落地。
    f.游戏类产品:第一是推广,各种对接渠道,各种看转化率,各种盯数据。第二就是收入。
  3. 产品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以及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市场负责塑造产品的“无形价值”,如品牌传播、塑造和定位。
  4. 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工作流程及全貌
    第一,制定策略。
    第二,分解指标,规划工作。
    第三,执行落地,完成目标。
    第四,监测数据、调整方向。
  5. 运营的目的最终是“更好地连接产品和用户”。再进一步讲,一是能够获取用户并实现用户付费,二是能够更好地维系住这类用户,令之愿意与你持续发生关系。

2.运营之光

  1. 当你在做自己地工作地时候,尽可能地理清楚自己工作地整条生产线,理清楚自己地工作在整条生产线上地作用。力所能及地承前启后多做一些,会有不一样地意义和收获。
  2. 效率意识:做事情时,先将事情想清楚,找到目标和更容易有产出地地方,才开始投入执行。
  3. 你在过去的付出和积攒的用户认可,总会在谋个你意想不到的时刻突然迎来一个小爆发,反哺到你身上为你带来出乎意料的巨大价值。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有时只有抱着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秉持着一种“不论我会得到什么回报,让我先来基于我的理解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心态,你才有可能做到很多有趣的事情。这样的逻辑,其实是一种“回报后置”式的逻辑。它更加强调,我们专注于给用户创造价值,并相信,当你创造的价值足够多的时候,用户一定会愿意给予你无条件的认可和回报,且这种回报有时候甚至会超出你的预期。唯有你创造的用户价值足够多了以后,你才有资格去消耗它一点点。
  4. MVP精益运营:“找出最核心的不确定要素”和“先以最小成本搭建一个真实应用场景”令之成立和发生。
  5. 运营的“做局”和“破局”:无论局大局小,组局成功的关键,都在于你要能够一一界定清楚,局内各方的价值供给关系,并在其中穿针引线,优先引入某种较为稀缺的价值,从而逐步让各方之间的价值供给关系从最初的假想一点点变为现实。穿针引线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个点(核心要素),实现“破局”。
  6. 做运营的三个底层工作方法:
    a.让自己对于新鲜事物高度敏感。
    b.让自己拥有对于用户的洞察。
    c.学会更具有打动力和说服力的表达。
  7. 4个关键性的运营思维
    a.流程化思维:优秀的运营拿到一个问题后,会先回归到流程,把整个问题的全流程梳理出来,然后从流程中寻找潜在解决方案。
    b.精细化思维:必须能够把自己关注的一个大问题拆解为无数细小的执行细节,并且能够做到对于所有的这些小细节都拥有掌控力。
    c.杠杆化思维:好的运营是有层次感的,你总是需要先做好、做足某一件事,然后再以此为杠杆点,去撬动更多的事情发生。
    d.生态化思维:做局很多时候,就是在搭建一个生态。就是一个所有角色在其中都可以互为价值、和谐共存、共同驱动其发展和生长的一个大环境。

3.运营的一些核心技能和工作方法

  1. 如何才能找到“掌控”运营指标的感觉:
    任何时候,让你拿到一个目标或运营指标的时候,你都应该遵照如下几个步骤进行思考,并最终落地。
    第一,你要界定一下,这个指标由哪些分支指标或哪些要素构成的。你需要把你的目标指标和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界定出来,最好变成一个公式的样子。
    第二,思考这些被你提炼出来的分支指标和要素是否还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间。
    第三,具体来思考如何提升某个分支指标,我们需要将其拆分和落实为哪些具体的运营手段。
    在杂乱繁多的运营工作面前,学会做好自己的目标和工作内容管理,对一个运营而言,是优先级最高的技能之一。
  2. 一个运营必须具备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意识
    第一,数据可以客观的反映出一款产品当前的状态好坏和所处阶段。
    第二,假如做完了一件事但效果不好,数据可以告诉你问题出在哪儿。
    第三,假如你想要实现某个目标,数据可以帮助你找到完成目标的最佳路径。
    第四,极度精细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你通过层层拆分,对用户更了解,也对整个站内生态更有掌控力。
    第五,数据中可能隐藏着一些潜在的能让你把一件事情变得更好的线索和彩蛋,有待于你去发现和挖掘。
    理论上,作为一个运营负责人,应该对每个关键性的用户行为都定期(比如每三个月或半年)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分析,做到对每一个关键用户行为的用户习惯和当前产品指标中的问题了然于胸。
    很多产品,往往都是20%的重点用户给该产品带来80%的价值。所以无论是分析数据还是具体开展运营工作,你都要培养起这样一个意识:要重点关注对你最有价值的那部分用户,至少把50%的精力用于关注他们,比如站内更加活跃的用户、更愿意贡献内容的用户、更愿意参与用户服务和管理的用户。
  3. 内容运营
    京东热销榜排名第一的运营书籍《运营之光》读后笔记
  4. 用户运营
    京东热销榜排名第一的运营书籍《运营之光》读后笔记

4.运营的一些宏观规律和逻辑

  1. 4种不同阶段的产品及其运营侧重点的差异
    a.探索期产品:探索期产品的运营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大量用户,而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自己能够服务好大量用户做好一切准备,此时运营人员需要挑选适合这款产品的种子用户,并想办法维系好这群用户与产品的关系,保证活跃度。获得用户的反馈。
    b.快速增长期产品:一是产品已经准备好了,部分用户对产品已有认知,用户教育成本变低,二是已经验证了可行性,这个阶段竞品往往也大量出现,所以如果跑得不够快,很容易被别人取代。所以核心目标就是快速推动用户增长,为了尽可能快速占领市场,在各种推广渠道、方式上应全面出击,甚至实施大量补贴等,力求尽快占领市场。
    c.成熟稳定器产品:这个阶段产品得共同特点是,高度关注用户活跃度,高度关注商业变现路径,同时面向用户得运营也开始全面精细化。这一阶段得运营工作,总体上会以品牌形象的树立、用户活跃度和商业变现三大方向为向导。包括大量品牌传播活动与事件、大量面向特定用户且周期相对固定的活动、各种潜在的商业变现方式尝试及围绕着增加收入的运营。
    d.衰退期产品:老用户的维系和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减缓老用户流失的速度,同时持续探索新的产品方向,争取能在潜在替代产品发展起来之前,自己先做出一款良好的替代产品。
  2. 如何结合产品业务类型规划运营路径
    第一,从商业逻辑角度:
    a.直接面向用户售卖某种商品或服务赢利。
    b.免费+增值服务
    c.免费+流量或数据变现
    第二,典型用户行为频次:
    a.用户一次性使用,保证投资回报率的情况下,使劲推广。
    b.用户中低频次使用(如数月一次,甚至一两年一次),渠道铺设占据入口,品牌传播占据认知。
    c.用户高频次使用(至少每周一次),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第三,用户之间是否通过产品形成某种关系。
  3. 如何搭建一款成熟产品的运营体系
    a.保证基础业务的顺畅运转。
    b.尽量把开源和节流变成一些固定动作。梳理出流失行为比较高的节点。结合用户访谈、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等各种手段定义出用户流失的原因。针对每个节点下用户流失的原因,定义出一系列手段用于降低流失的可能性,包括但不限于特殊折扣福利、优化流程和引导文案、设置用户流失预警机制。
    c.确保最关键用户行为的发生概率
    d.建立核心用户的界定和维系机制
    e.阶段性通过活动、事件、营销等实现用户增长。
  4. 社区与社群的典型运营路径和逻辑
    a.创建和初始化
    b.信任感与价值确立
    c.社区的去中心化
    d.社区的“自生长”
  5. 一个人在工作的成长路径
    将自己所作的当前手头的事情从60分做到90分。
    将自己所在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从60分学到90分。
    协助促进自己工作所在的整条生产线从60分做到90分。
    抽离总结做事情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俗称底层逻辑,可跨领域学习,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