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感知机(MLP)

1. MLP简介

一、多层感知机(MLP)原理简介

多层感知机(MLP,Multilayer Perceptron)也叫人工神经网络(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除了输入输出层,它中间可以有多个隐层,最简单的MLP只含一个隐层,即三层的结构,如下图:

                                       多层感知机(MLP)

 

 从上图可以看到,多层感知机层与层之间是全连接的。多层感知机最底层是输入层,中间是隐藏层,最后是输出层。 

隐藏层的神经元怎么得来?首先它与输入层是全连接的,假设输入层用向量X表示,则隐藏层的输出就是 f (W1X+b1),W1是权重(也叫连接系数),b1是偏置,函数f 可以是常用的sigmoid函数或者tanh函数:

注:神经网络中的Sigmoid型**函数:

1.  为嘛使用**函数?

a. 不使用**函数,每一层输出都是上层输入的线性函数,无论神经网络有多少层,输出都是输入的线性组合。

b. 使用**函数,能够给神经元引入非线性因素,使得神经网络可以任意逼近任何非线性函数,这样神经网络就可以利用到更多的非线性模型中。

 **函数需要具备以下几点性质:

1. 连续并可导(允许少数点上不可导)的非线性函数。可导的**函数可以直接利用数值优化的方法来学习网络参数。
2. **函数及其导函数要尽可能的简单,有利于提高网络计算效率。
3. **函数的导函数的值域要在一个合适的区间内,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否则会影响训练的效率和稳定性。 

 2. sigmod 函数

                                                多层感知机(MLP)

                    多层感知机(MLP)

导数为:

                            多层感知机(MLP)

sigmoid函数也叫Logistic函数,用于隐层神经元输出,取值范围(0,1),它可以将一个实数映射到(0,1)的区间,可以用来做二分类。

在特征相差比较复杂或是相差不是特别大时效果比较好。

sigmoid缺点:

. **函数计算量大,反向传播求误差梯度时,求导涉及除法。

.反向传播时,很容易就会出现梯度消失的情况,从而无法完成深层网络的训练。

sigmoids函数饱和且kill掉梯度。

sigmoids函数收敛缓慢。

  3 . Tanh 函数

                                                     多层感知机(MLP)

      

多层感知机(MLP)            

取值范围为[-1,1]

tanh在特征相差明显时的效果会很好,在循环过程中会不断扩大特征效果。

与sigmod的区别是 tanh 是0 的均值,因此在实际应用中tanh会比sigmod更好。

在具体应用中,tanh函数相比于Sigmoid函数往往更具有优越性,这主要是因为Sigmoid函数在输入处于[-1,1]之间时,函数值变 化敏感,一旦接近或者超出区间就失去敏感性,处于饱和状态。

(4)ReLU

多层感知机(MLP)

多层感知机(MLP)

一,采用sigmoid等函数,算**函数时(指数运算),计算量大,反向传播求误差梯度时,求导涉及除法,计算量相对大,而采用Relu**函数,整个过程的计算量节省很多。 
第二,对于深层网络,sigmoid函数反向传播时,很容易就会出现梯度消失的情况(在sigmoid接近饱和区时,变换太缓慢,导数趋于0,这种情况会造成信息丢失),从而无法完成深层网络的训练。 
第三,Relu会使一部分神经元的输出为0,这样就造成了网络的稀疏性,并且减少了参数的相互依存关系,缓解了过拟合问题的发生(以及一些人的生物解释balabala)。

ReLU是将所有的负值都设为零,相反,Leaky ReLU是给所有负值赋予一个非零斜率。

多层感知机(MLP)

       最后就是输出层,输出层与隐藏层是什么关系?

      其实隐藏层到输出层可以看成是一个多类别的逻辑回归,也即softmax回归,所以输出层的输出就是softmax(W2X1+b2),X1表示隐藏层的输出f(W1X+b1)。

       MLP整个模型就是这样子的,上面说的这个三层的MLP用公式总结起来就是,函数G是softmax。

        因此,MLP所有的参数就是各个层之间的连接权重以及偏置,包括W1、b1、W2、b2。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怎么确定这些参数?求解最佳的参数是一个最优化问题,解决最优化问题,最简单的就是梯度下降法了(SGD):首先随机初始化所有参数,然后迭代地训练,不断地计算梯度和更新参数,直到满足某个条件为止(比如误差足够小、迭代次数足够多时)。这个过程涉及到代价函数、规则化(Regularization)、学习速率(learning rate)、梯度计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