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设计之状态转换图

状态转换图简介    

基于状态转换的用例设计是软件测试设计的一种传统方法。这种方法具有以下4个特征:

  (1)软件测试对象的输出和行为方式不仅受当前输入数据的影响,同时还与软件测试对象之前的执行情况、之前的事件或以前的输入数据等有关。
  (2)通过引入状态图(State Diagram)来描述软件测试对象和软件测试数据、对象状态之间的关系。
  (3)状态图中的各个状态是通过不同的事件驱动的,如函数的调用。
  (4)基于状态图开展的测试称之为状态转换测试。
    状态图转化法最早运用于嵌入式测试用例设计。在嵌入式软件中,系统通过某种行为驱动能够从一种状态改变到另一种状态。下面的示例图是关于内存的状态转换图。
  测试设计之状态转换图

状态转换树

  上面的状态转换图“循环往复”,不利于初学者理清状态转换关系。下面以视频播放软件作为案例,来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简单易懂的状态转化图,如下图所示。
测试设计之状态转换图
  上图为一个主流程为“开机”-“运行”-“停机”流程结构呈“树状”的状态转换图,也可以称为状态转换树。
       从图中可以清晰得看出这个软件的功能是:打开视频播放机,系统处于"开机"状态,单击【运行】键,系统处于"运行"状态;单击【停机】键,播放结束,系统处于停机状态;在"运行"状态单击【快进】键,进入"快进"状态,【快进】键最多可以按4次,分别为2倍数、4倍数、8倍数和16倍数前进;快进状态单击【停止】键返回"运行"状态,停机状态单击【播放】键,重新进入"运行"状态。

状态转换图转为状态转换树的方法

复杂的状态转换图不利于编写完备的测试用例,为此,我们需要将其转换为状态转移树,然后基于状态转换树去设计每个阶段的测试用例。转换的基本思路是:

  (1)状态树的节点描述状态图的状态,状态树的枝干描述状态图的事件。
  (2)转换树的根节点为状态图的初始状态,转换树的终节点为叶节点。
  (3)转换树的每个节点,在状态图中如有直接后续状态,则添加一个枝干和节点(不同的事件应有不同的枝干和节点),直到出现如下情况,可将此节点作为叶节点:
  从根节点到新添加的节点的路径上已经出现过相同状态。
  或者:
  新添加节点是状态图的一个结束状态,且不需要考虑其他状态转换。
  来源:"Testing Software Design Modeled by Finite-State Machines", 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vol.4, no 3, may 1978, p 178-187
  状态转换软件测试覆盖率:
  (1)覆盖软件测试对象所有的状态;
  (2)覆盖软件测试对象所有的事件;
  (3)覆盖软件测试对象所有的状态转换至少一次;
  (4)覆盖软件测试对象所有的状态、事件和状态转换。
 下面讨论视频播放软件状态图是如何转换成状态树的。
  下图为该软件的0-switch转换图。有了这棵树,就可以设计测试用例了。从树的根节点到所有叶子节点就是一个测试用例,这样就得到4个测试用例,分别为:
  测试设计之状态转换图
  (1)开机->运行->快进->运行;
  (2)开机->运行->快进->快进;
  (3)开机->运行->停机->运行;
  (4)开机->运行->停机。
  上面这棵树叫作0-switch展开,也就是最基本的展开法。为了得到更多的测试用例,可以把这棵树的非结束的叶子节点再进行一次展开,也就是1-switch展开,如图2-7所示。
  这样,可以得到7个测试用例:
  (1)开机->运行->快进->运行->快进;
  (2)开机->运行->快进->运行->停机;
  (3)开机->运行->快进->快进->运行;
  (4)开机->运行->快进->快进->快进;
  测试设计之状态转换图
  (5)开机>运行->停机;
  (6)开机>运行->停机->运行->停机;
  (7)开机>运行->停机->运行->快进。
  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设计2-switch、3-switch……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航空和医疗等特殊领域除外,一般做到1-switch就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