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过程和方法
1.SEI负载测试计划过程
SEI Load Testing Planning Process,是一个关注于负载测试计划的方法,目标是产生“清晰、易理解、可验证的负载测试计划”,包括6个关注的区域:目标、用户、用例、生产环境、测试环境和测试场景。不是一个完整的测试过程。
2.RBI方法
Rapid Bottleneck Identify,Empirix公司提出的一种用于快速识别系统性能瓶颈的方法。
RBI方法首先访问服务器上的“小页面”和“简单应用”,从应用服务器、网络等基础层次上了解系统吞吐量表现;其次选择不同的场景,设定不同的并发用户数,时期吞吐量保持基本一致的增长趋势,通过不断增加并发用户数和吞吐量,观察系统的性能表现。
RBI在性能瓶颈定位中能发挥良好的作用,但也不是完整的性能测试过程。
3.性能下降曲线分析法
描述的是性能随用户数增长而出现下降趋势的曲线。一般来说,“性能”主要是指响应时间
4.LoadRunner的性能测试过程
分为计划测试、测试设计、创建VU脚本、创建测试场景、运行测试场景和分析结果6个步骤:
计划测试阶段主要进行测试需求的收集、典型场景的确定;
测试设计阶段主要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创建VU脚本阶段主要根据设计的用例创建脚本;
创建测试场景阶段主要进行测试场景的设计和设置,包括监控指标的设定;
运行测试场景阶段对已创建的测试场景进行执行,收集相应数据;
分析结果阶段主要进行结果分析和报告工作。
也不是一个适应性广泛的性能测试过程。
5.Segue提供的性能测试过程
过度依赖工具自身,过程模型缺乏对计划设计的阶段的明确划分,也没有给出具体的活动和目标。
6.PTGM模型
分为测试前期准备、测试工具引入、测试计划、测试设计与开发、测试执行和管理以及测试分析等6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