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牛X的程序员,35岁以后都去了哪?

接续昨天《90%的程序员换工作,都选错了途径》的话题, 在程序员这个行业对高龄人士是相当不友好。对此嵩哥的建议是接受这个设定:干程序员这行就是前期英雄发育快, 打后期很吃力。所以在你发展顺风顺水的时候,就应该开始考虑自己的Plan B了

就像Jack Ma所说的:在晴天补屋顶。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那些牛X的程序员,35岁以后都去了哪?

为了帮助年轻的小伙伴有更具体的认识, 嵩哥调研了身边35+的程序员出身的朋友, 大抵是如下几种状态:

仍然从事技术相关的,有三个大选项:

那些牛X的程序员,35岁以后都去了哪?

大厂高P,技术or管理路线

这部分在嵩哥总样本里15%左右。

走技术路线的, 至少都是P8往上了,早已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基本都是架构路线或算法路线,能指导着几十号上百号兄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走管理路线的,也至少得总监往上,而且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管理, 一定是有一摊业务, 产品/运营/研发一把抓。如果再能扛营收那是非常稳的。最次也得是产品/研发都负责。

那些牛X的程序员,35岁以后都去了哪?

总之能留在大厂的, 都必须得到一定的level(当前样本目测下来就是P8)。但其实想要跳槽也不太容易, 除非是特别热门的技术专家,走纯管理路线的找坑都会比较难。

那些牛X的程序员,35岁以后都去了哪?

在小厂做高管

出乎意料的, 这部分相对还比较多,达到25%。

想想也合理, 小厂由于在人才市场上相较大公司竞争力较弱, 对人才的年龄反而更加宽容。30大几在大厂没有晋升机会了, 再去小厂博一下的人大有人在。如果上对车占据好位置,尤其本身就是合伙人或者早期创始员工的话, 在小厂一直干下去也没有太大问题。

小厂往往要求技术负责人管理技术一肩挑, 纯走管理路线的人是很难适应的。往往是大公司偏技术路线的出来在小厂更吃的开。(嵩哥按:技术人走管理路线,绝对不要没达到高级就转管理, 更不要做管理后就放弃对技术的更新)。

前提是公司得经营的好,小厂抗风险能力弱,这次疫情下又一次暴露出来了。大龄青年在小厂干几年,公司没发展好, 年龄又过线,这时又想回大厂会很难。

那些牛X的程序员,35岁以后都去了哪?

小厂这个分支还有一条就是自己当老板,这条路是高风险高回报,能被统计到都已经有幸存者偏差了。创业九死一生(嵩哥按:这个成语绝对高估了创业的成功率,应该是99死1生),这次疫情又教育了一下大家。关于创业, 我们单独开一篇细说。

那些牛X的程序员,35岁以后都去了哪?

美帝大厂养老

在我的样本中,3是10%左右,而且存在偏差,放在全国肯定是更少的,但代表了一种选择。

基本上也就是Google、Facebook、Amazon、Mircosoft、Airbnb、Uber这几个厂去的人比较多。一类是那边读研然后留下工作的,一类是先进中国分部再transfer过去的, 还有先在国内其他大厂然后直接社招面试过去的。值得一提的是社招面试这条路,感觉对于大厂P7/P8的人而言,也不是特别难。

知乎上有一波愤青是特别鼓吹美帝大厂的。客观的说,去美帝养老是个不错的选择,就是别指望再有晋升了,毕竟很多人在那边一辈子也就晋升两次,混到Senior就差不多了,能做到管十几号人的TL已经很不错的。美国环境确实好,但好山好水好寂寞也是留美人士的口头禅。华一代要融入美国的主流圈子很困难,文化差异并不仅仅是英语流不流利的问题。

接下来这几个选项,就和技术的关联不大了。可以算作是转型开启了第二职业。

那些牛X的程序员,35岁以后都去了哪?

转售前/销售/BD

这里没列产品和内部运营,做技术出身的同学走管理路线到高阶兼管产品和内部运营的比较多,基本算相邻的职业,都打包在1和2的选项里面了。

做售前和销售、BD则是面向企业外部,跑客户做营收,嵩哥身边的样本中大约有20% 转型走了这条路。总体来讲状态都还不错,说起年龄的事情,这个群体相对而言是最乐观的。这很说明些问题。

我在《为什么程序员都要懂点销售》里面写过, 一个企业如果只留一个岗位,那必须是销售。这背后更深刻的道理是:我们身处的价值交换网络, 销售是连接企业内外的关键环节

连接创造价值。

太多、太多的小伙伴不懂这个道理, 一心想把自己变成一个不可替代的工具,一个重要的被连接节点。殊不知在商业社会这张大型的价值网络中,离价值创造越近的节点越重要,与更多重要的节点连接的节点更重要(有点绕口, 参考Pagerank)。

那些牛X的程序员,35岁以后都去了哪?

别觉得嵩哥在这鼓吹搞关系、老掉牙的人情社会理论。并不是。在整个价值网络中的位置决定你的个人价值,这句话不仅在中国成立,在美国也成立,只要还存在商业存在价值交换,就永远都成立。

接下来10年是互联网、大数据、AI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10年,必然会有大量的程序员进入到行业中, 我劝这些小伙伴们, 有机会一定要往销售端靠,多见客户,成为行业中的重要节点。

那些牛X的程序员,35岁以后都去了哪?

进入国企、事业单位

这部分也是15%左右, 尤其家里在地方上有一些关系的,年纪大了回去找个大国企待着养老。还有一部分、以女生居多,选择回高校读博教书。

论收入肯定是不如在IT企业了,但是论工作时长平均下来,还真不一定。一个在大学教书的哥们一周真实工作时间就两个半天,合计不到6个小时。算下来时薪比很多P8还要高。大把的时间干自己的事。如果早些年打拼搞定了房子,那小日子也能过得很滋润。

选择本身没有对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关键想明白自己要什么?

那些牛X的程序员,35岁以后都去了哪?

那些牛X的程序员,35岁以后都去了哪?

投资

这部分样本也有10%, 大部分都是坐上过火箭(有的还不止一次), 财务*成功上岸了, 成为了职业投资人。未必组基金做VC,也有就是二级市场买股票的。

这一部分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很早就有理财意识,对商业特别敏感(所以才能一次乃至多次跳上火箭), 还有在上市前大量现金收购同事手头的股票的,赚的盆满钵满。

总体而言这部分是吃到最多互联网红利的。年龄对他们而言根本就不是事,毕竟投资是可以一直做到老的职业。

那些牛X的程序员,35岁以后都去了哪?

那些牛X的程序员,35岁以后都去了哪?

做咨询、保险

这条路径,嵩哥身边程序员的样本只有5%,反而是设计/产品出身的走这条路的比较多。可能还是与大部分程序员不善言辞有关。

把做咨询和卖保险放在一起,绝对没有抬高某个或贬低某个的意思。主要是样本少就合并了。

其实做咨询还是卖的专业知识,做保险则是2C销售靠人脉变现,两者的商业逻辑还是有一点区别的,不过基本都是个体单干,或者成立一个小小的工作室, 所以从工作状态来讲又比较类似。好处就是时间都比较*,尤其做保险的小伙伴,积累了足够的客户之后工作会很轻松。

中国保险业还在蓬勃发展中,感觉未来选择这条路的会越来越多。

那些牛X的程序员,35岁以后都去了哪?

结语

从身边35+人群的选择来看, 真正能够留在大厂的确实少之又少, 即便算上进小厂和出国的, 继续在技术这条线(还包括了产品运营等相关路径),也就一半左右, 考虑到我身边的技术人员层次,在更广的范围内, 能在35岁之后继续走技术相关的职业发展路径的, 应该不会超过20%。这给奔三的小伙伴们提了个醒,在技术之外必须要有Plan B

综合来看,除了少数的幸运儿能成功上岸,走专业投资人路线, 走向业务岗位,直接面向客户是最佳出路,其实个体做咨询卖保险也是面向客户的路子了。要不就改变一下预期,选择更稳定的国企或事业单位。

对于技术人员而言,从后端走向前端会存在很大的挑战, 但正因为其难, 能走出来的同学往往前途会广阔很多, 毕竟既懂技术又能搞定客户的人是非常稀缺的。(嵩哥注:而且这条路径是离自己做老板最近的路。)

几乎所有调研的对象都提到了理财的重要性, 不管选择哪条路径,有足够的被动收入支撑,都会让你的选择更加从容。这才是所有选择背后的Plan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