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计划工作多少年?

你计划工作多少年?

上学读书时,我们知道即使想读到博士也会有一个读书的截止时间,从此我将会离开学校去工作。而工作以后,也会有一个截止时间,就是退休年龄,这是法定的。这时我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读书时我不一定要读到博士,我可以选择读到什么时候,那工作后我还能有这样的选择吗?

这就引出了我们关于工作的三个追求目标。

三个目标

三个可望而又难即的目标。

第一个是传说中的 “财富*”,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

财富*,就是有足够多的时间和足够多的钱做你想做的事情。在 “基本” 的生活需求得到 “持续” 保障的前提下,有足够的资本可以 “*” 的投入到 “该” 做的事情中。

之所以是传说,就是因为概率太低,也许和买**中大奖差不多。那降低一点难度,就是所谓的 “财务*”,把 “富” 换成了 “务”。

财务*,是指人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的状态。简单地说,一个人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至少要等于或超过他的日常开支,如果进入这种状态,就可以称之为财务*。

不够 “富”,自是表达财力不是那么足够,还需要 “务” 点啥。“务” 表从力,表示要致力于某事,从上面的解释可以明白,就是要以财 “务” 财之意。

其实这也很困难,我们稍微能理解一下经济(金融)系统的运行规律,就知道如果多数人能实现财务*,这个系统本身就不可避免地会崩溃。财务*所依赖的被动收入,本质上是来源于其他人的主动收入。

继续降低难度,就是所谓的 “财务独立”:

财务独立,一个人如果能收取稳定的退休金,并且该金额能足够维持自己余生的生活所需,就是财务独立。

如上,其实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就自动实现了财务独立,这样也自动地把我们的人生划分成了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

典型的人生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

  1. 工作前阶段:20~30 年左右

  2. 工作阶段:30~40 年左右

  3. 工作后阶段:20 年左右

2019 年 5 月,国家卫健委发布《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了 77 岁,所以正常的 “工作后阶段” 的平均值只有 “工作阶段” 的一半左右。

如果我们想主动选择调整这三个阶段的范围,就得自己解决提前于法定退休年龄这部分时间所需的资金问题。假如我们想在 45 岁进入 “工作后阶段”,就必须在 20 年左右的职业生涯中节省足够的钱以支付未来 15~20 年的生活开支,直到能领到退休金。

三种选择

人生中三种不同的选择会让人走到如下的三种状态:

  1. 1% 的人提前实现了财务独立之上的目标

  2. 98% 的人工作到法定退休年龄

  3. 1% 的人提前实现了个人破产

以上比例不是严谨的,只是想说明处在两种极端的都是少数,而我们大部分人都是默认的选择了默认的路径。人生旅途将过半,一路走来碰到的人中都还处在 98% 的中间,所谓:人生无贵人,只好多奋斗了。

为什么多数人会聚集在中间?离开人群需要有勇气的决策,而多数人的财务决策都是由他们周围的人决定的。在这样的文化语境和氛围中,都会被默默地同化,所以我们总是抱怨当下,却又继续透支当下和未来。

一个数字

确实有一个数字决定了你达到 “财务独立” 之前需要工作多少年,这个数字是:收入留存率

除了这个比率,并不需要关心你的收入水平。因为如果你已经在开始考虑 “财务独立” 这个题目了,那么你的收入水平肯定已经满足要求。收入留存率表示你能存多少钱,反过来也说明了你不能存多少钱,这些存不下的钱,就是你每年生活需要的开支。两者的比率决定了可以用留存购买多少提前独立的时间。

如果长期平均下来留存比率能达到 50%,意味着工作一年,可以存下一年的时间。那么工作 20 年左右提前独立就是可能的。

过程中,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使这个数字保持靠左或靠右一点,但一般原理总是固定的。其实我刚开始工作时,这个比率可能不到 20%,在人生花钱的高峰期(结婚、买房)这个比率甚至是负,所以要长期达到 50% 其实也不容易,这就意味着在后期收入水平提升后要加大这个比率的拨备力度。

要通过这个数字来实现 “财务独立” 有 3 个前提:

  1. 用这笔 “留存金” 每年获得约 5% 的收益,以抵抗通胀;

  2. 只依赖每年约 4% 的安全提款率来维持生活;

  3. 最好这笔 “留存金” 要一直留存到你的法定退休年龄,你才会需要动用;因为这个过程中有其他的不可知风险,把它当作一个安全保证金。

在这样的前提下,就会碰到一个挑战,当我们收入水平不断变高之后,我们会倾向于用更多的开支来奖励自己,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所以想提前实现财务独立,最好把能开支水平降到当前社会平均退休金的发放水平上,以北京为例,2019 年的社会养老金平均水平是每月 ¥4157(可以理解为纯生活开支,可以忽略房贷这类抗通胀资产储备),以后过渡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不至于产生巨大的开支落差感。

...

提前退休的前提是:资本,财富资本和智识资本。财富,就是那笔留存金,智识就是管理这笔留存金所需的智慧、知识和见识,以及自我约束的能力。

提前退休后,也不代表不工作了,只是不需要一定为了钱而工作;可能是做着自己想着的事,顺便也能挣到钱,至于钱的多少就不是一个硬性约束了。这时就进入了第二阶段的工作状态,第二阶段的工作更多是满足精神需求,相比第一阶段的工作更多满足物质需求。

为了达成这样一个转换,是否意味着要牺牲当下?牺牲有点误导性,感觉损失了什么,生活无所谓牺牲,都是取舍。

此刻瞬间

你计划工作多少年?我计算了一下,我的第一阶段可能需要 20 年,今年是第 13 年了。

背着我行囊,*是方向

明天会怎样,时间会揭晓答案

写点文字,画点画儿,分享成长的

瞬息之间

你计划工作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