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老师的技术合伙人“多隆”,人家牛逼是一种习惯

近日,网上比较关注的就是阿里巴巴的云栖大会。

马云说,在BAT中,阿里巴巴一直被认为是技术最薄弱的一家。

其实,阿里巴巴不乏技术大牛,而且整个阿里巴巴帝国拥有2.5万名工程师和科学家。

马云老师的技术合伙人“多隆”,人家牛逼是一种习惯

多隆加入阿里已经16年,是淘宝的第一个程序员,他奠定了诸多淘宝重大项目的基础,现在仍在阿里云技术一线写代码。多隆为人低调,不喜交际,在阿里内网被贴上了“少林扫地神僧”“技术大牛”等标签。极少被媒体所报道…

马云老师的技术合伙人“多隆”,人家牛逼是一种习惯

少林扫地僧,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第一高手

在淘宝,多隆做到了既懂C/C++,又懂Java和内核,能深入技术底层,又能参与高层决策,从前端到后端,知识广而深,令人叹为观止。

阿里云**工程师多隆

一个人比整支团队还牛逼

多隆并非科班出身,毕业于浙大生物系专业。他在阿里的层级是P11(技术岗最顶级),相当于副总裁。

马云老师的技术合伙人“多隆”,人家牛逼是一种习惯

P11不在常规范围之中

13年前,多隆被马云老师拉进了一个秘密项目,和另外两位工程师(虚竹,三丰)一起从零开始,要在一个月内,搭建一个名叫“淘宝”的网站,要涵盖所有交易系统和论坛。13年后,多隆被邀约为阿里巴巴30合伙人之一。

阿里李纯:从架构师到CTO,成长没有一蹴而就

从程序员成长为架构师,需要几年?从架构师升任CTO,又需要几年?成长没有一蹴而就,鸡汤喝再多,终究是要回到现实,脚踏实地。

在技术人员成长方面,我感受比较深刻的有三点:

  1. 对新技术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好奇,对自己产品和代码的尊重与自豪,是技术人员从优秀走向杰出的关键因素;

  2. 从用户需求出发找到最适合的技术(即使是非时髦技术)解决问题,比从最时髦技术出发找问题来解决对技术人员的成长帮助更大;

  3. 帮助他人成功,是自己成功的最佳路径。

前阿里云CTO章文嵩:怎样做开源才有意义?

关于淘宝-阿里系的开源进程,我们从外面看起来似乎是有三个比较明显的阶段:第一个是说我引入开源的方案来替换掉商业的方案;第二个是我们把开源的方案改进,然后形成一些淘宝自己的T项目,再通过淘蝌蚪等平台把这些项目对外开源;第三个阶段好像是现在在用自研的方案去替换一些开源的方案。

2009年,双十一诞生。当时,整个技术部门只有几个人被临时安排值班,高峰每秒只有400个请求。

8年之后,双十一交易额增长200倍,交易峰值增长超过400倍,系统复杂度和大促支撑难度更是以指数级攀升。阿里二十多个事业部门、几千位技术人员一起加入了双11的备战,实现了每秒处理17万条请求的技术奇迹,产生了以“全链路压测”为代表的世界级技术创新。

马云老师的技术合伙人“多隆”,人家牛逼是一种习惯

经过多年的锤炼和成长,如今阿里把人工智能应用到业务系统中,这个全球最复杂的业务系统、电商系统变得越来越透明,越来越自动化。2016年双十一交出了前所未有的漂亮成绩单:大问题没有,小问题也没有!

在阿里巴巴或小微金服现场经历 2014 年「双十一」是一番怎样的感受?

就像一群人在证券所盯着股票大盘一样,看着红红绿绿的各种数字曲线跳动波动然后跟着兴奋紧张。

我就是做这些大盘的。所以……过来刷刷知乎缓解下情绪。

对我们这个岗位,双十一就像高考,而我每年都要复读,每年题目还都比去年难很多。

过完高峰来修改下:

系统没挂!哈哈哈哈哈哈哈

白天值班很轻松再来修改下:

本人一共历经 5 年双十一(是的,每一年我都参与了)。数据很敏感,代码无国界,不匿名说一些技术上的感受,无伤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