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AI LAB金勇斌:开放智能如何加速AIoT未来?

本文转自:普华资本 作者:葛岭路5号 

 

OPEN AI LAB金勇斌:开放智能如何加速AIoT未来?

 

2008年,《钢铁侠》上映,这是漫威电影所创造的浩瀚宇宙的开篇,钢铁侠诞生,看了的观众都注意到了男主托尼·史塔克的管家贾维斯,它负责管理史塔克家中一切事物,知道史塔克的一切秘密,既是钢铁侠的知心朋友又是他的贴身战友。

贾维斯是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AI嵌入式系统,它无处不在,可以自主将自己转移到任意一个数码终端。

 

OPEN AI LAB金勇斌:开放智能如何加速AIoT未来?

 

它相当人性化,懂幽默会吐槽,但那时还无人提及这就是人工智能。AI遥不可及,人们只觉得它出现在科幻电影里。

贾维斯能读取计算各种信息,帮助主人处理各种事务,能独立思考,钢铁侠的机甲开发以及方舟反应炉的更新都离不开它的协助。

许多人梦想着拥有贾维斯这样的管家。

 

随之到来的2016年被称之为人工智能元年,在这一年里,人工智能的发展迎来一波又一波高潮。各国*已将人工智能划入*规划,将人工智能的发展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热潮使得大量做AI的企业如雨后春笋,云计算、大数据、积层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带来的人工智能实现了飞跃,人们突然发现,科幻片中的场景不再遥不可及。

国外科技巨头纷纷布局AI实验室,聚焦于 AI 基础层、技术层的核心技术研发。

2016年3月,由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

此时AlphaGo被热议,人们对人工智能有了更多期待。

而国内科技公司在基础层、技术层研发较为缺失,大多初创公司使用国外科技巨头的开源平台,通过大量行业数据来训练 AI 系统。

几乎每一家AI企业都试图从底层架构到芯片、软件,系统到接口直至应用。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初创企业很难承受,不能形成广泛参与的二次开发市场形成生态红利,这本身就妨碍了产业的发展规模。

2016年12月,由ARM安创加速器联合全志科技、地平线机器人发起的,旨在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推进嵌入式人工智能的软硬件和应用产业化协同发展的开放式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 AI LAB正式成立。

 

OPEN AI LAB金勇斌:开放智能如何加速AIoT未来?

 

OPEN AI LAB不从算法出发而是聚焦解决企业的痛点,采用“平台+赛道”的发展路线,围绕嵌入式AI普及化聚集多方位合作伙伴,搭建一个开放的平台(Tengine),为各行业提供技术与资源整合和AI算力加速,赋能行业。

服务的客户包括:SoC(系统级芯片)、终端产品、服务运营、算法、机器学习平台等,成立两年来,已与15家芯片公司有商业合作,更为下游的算法公司、方案公司、系统集成和服务公司100家以上提供衍生产品和商业服务。

 

OPEN AI LAB,不是金勇斌第一次创业。

2004年初,他作为团队的核心技术人员和其他从华为出来的几个朋友成立了一家公司,但只一年半公司就停止运营。

回过头看,他觉得他们当时的最大的问题是,对困难估计过低,对成功期望过高。

每个人以前擅长什么继续做什么,按照当初的工作惯性,原来在华为怎么做,现在依旧怎么做,自我感觉良好,产品没有创新,造成的结果是没有客户买单。

金勇斌得出结论,人一定要有自我迭代能力,刻舟求剑一定没有竞争力。

在做OPEN AI LAB时,金勇斌格外注意,客户的需求,第一时间从客户那里获得产品的反馈。

经常会有人问金勇斌,OPEN AI LAB是不是做芯片的,也有人问是不是做硬件的。他只能通过一遍一遍的介绍让别人明白。简单概括,OPEN AI LAB就是做AI算力框架的。

 

OPEN AI LAB金勇斌:开放智能如何加速AIoT未来?

 

商业模式类似于ARM,ARM虽然设计开发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核,但是商业模式并不是直接生产处理器芯片,而是作为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IP)供应商,转让授权许可给其合作伙伴。

目前,全世界有几十家大的半导体公司都使用ARM公司的授权,从ARM公司购买其设计的ARM处理器核,根据各自不同的应用领域,加入适当的外围电路,从而形成自己的ARM处理器芯片进入市场。

它的自身规模不大,但是独特的商业模式使得ARM的影响力遍及各地。

财务状况从来不是一个大问题,OPEN AI LAB成立两个月后就有了第一笔收入,几百万人民币。定的目标、做的计划、预算,基本上都实现了,最开始金勇斌觉得挺骄傲的。

自2016年成立以来,他还是秉承着之前在ARM中国的做事风格,稳妥前行。

创业之前,金勇斌任ARM中国市场营销副总裁,负责ARM中国整体市场工作。稳妥是首先要考虑的,大平台上做事要考虑周全。

但创业公司永远要在生存和发展之间做博弈,他反省自己跑的不够快。

实际上是自己的期望值设置的太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金勇斌都没有改变。

现在,他意识到这是个问题。

 

对话OPEN AI LAB金勇斌

OPEN AI LAB金勇斌:开放智能如何加速AIoT未来?

 

中国IT应用产业经历十几年的发展,应用层已经做的很丰满,但基础框架还是欠缺的。

 

葛岭录:怎么向他人介绍OPEN AI LAB这家公司?

金勇斌:对基础软硬件或者人工智能有基本概念的,我会讲我们是做人工智能异构算力平台的,或者AI算力框架。

通俗的我会讲我们是做AI操作系统的,我特别不愿意提这个词儿,但是又是最有效的。

拿手机做比喻,我们在AI上的作用类似于Android,功能上又不一样,Android解决图形化用户界面,OPEN AI LAB的Tengine专注在AI的算力提升。

 

葛岭录:你好像很抗拒将OPEN AI LAB定义为AI操作系统。

金勇斌:操作系统被赋予了太多太多的含义,特别在中国。技术层面Tengine是一个框架,上面承载AI算法和应用,下面兼容所有Arm终端和边缘计算芯片。Android也是一个框架,承载app,底层操作系统其实是Linux。

 

葛岭录:为什么在国内很少做AI算力框架的?

金勇斌:中国IT应用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上层应用已经很丰满,但IT基础产业包括从芯片到AI基础框架还很虚弱,原因很简单应用层复制快、来钱快,基础层门槛高、周期长。

 

葛岭录:这也可能是投资人对你们业务模式的疑虑,时间周期要多久,市场容量到底多大?

金勇斌:我觉得有两点,第一,我们的产品能够切实解决客户的痛点,现有终端芯片原来不能跑AI的、或者跑AI很吃力体验差的,通过Tengine能够跑起来、跑得快、体验好,这就是创造价值。

第二,软银孙正义预测2035年左右,全球将有1万亿在线连接的智能设备,我相信未来人类一天中无时无刻不在AI机器的关注下。

 

企业关心技术,但不关注成本,真正要普及,成本一定要降低。

 

葛岭录:公司刚成立的时候介绍说要致力于做最接地气的人工智能算力平台框架,“接地气”怎么理解?

金勇斌:平台的价值在于可以被集成到客户的产品里并且易于做二次开发,Tengine框架是开放的,落地到产品里去,需要我们更加贴近客户,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具体硬件匹配问题,不能让他们为了自己解决最后1公里而需要把前面99公里的细节再学习掌握一遍,没这个必要。

 

葛岭录:OPEN AI LAB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金勇斌:OPEN AI LAB目前是软件授权加服务收费的模式。世界软件行业的发展,是由卖copy向做服务的方式转变。

 

葛岭录:作为公认有影响力的ARM生态核心的成员,OPEN AI LAB在销售上有先天优势吗?

金勇斌:作为ARM生态核心企业,我们触及客户,让客户有兴趣了解我们是比较容易的,确实有先天优势,但最终客户买不买账取决于产品价值。

 

葛岭录:OPEN AI LAB起初是挖掘现有芯片AI算力,后来什么原因把服务对象从芯片公司延展到产业链里的下游的?

金勇斌:解决芯片AI算力让既有的ARM芯片直接跑AI让我很兴奋,但很快我们意识到只解决芯片算力的问题还不够。往下方案公司如何更快的出设计给OEM公司,OEM怎么能够更快的出产品或者模组给系统集成商,而且更方便的集成。顺流而下,每一链有进一步的诉求,解决了就肯定有商业价值。

 

葛岭录:现在到了哪个阶段?

金勇斌:向芯片公司费口舌解释的阶段已经过了,我们现在需要加强拓展交流的是OEM设备制造商以及系统集成商,他们更关注整体的解决方案,怎么更便宜、更好用,才能普及化部署。

我们快速积累上百家客户了,但是中国OEM和系统集成商加起来有三万家,发展空间还有很大,我们也在寻找更有效的方法,让大家能去普遍认知和用上我们的产品。

 

葛岭录:未来AI的芯片三到五年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市场,还是会集中在极少数比较大的做SoC的AI公司里?

金勇斌:更长的时间不好预测,三到五年一定是分散的,AI和IoT本身是嵌入式的应用,今天没有人来准确定义哪个设备就叫AIoT,场景会比较碎片化和细分化。

 

葛岭录:现在很多公司会有忍不住垂直化冲动,比如说原来做AI的以算法起家的公司最后做系统集成甚至做芯片。

金勇斌:具有垂直化能力的厂家毕竟是少数,下至芯片上到云都做,终究没几家能干。即使有能力干这件事情的,所占的市场份额也是非常小的,回看PC时代、智能手机时代、到今天的AIoT,产业链是分层和分工的,层与层之间需要有连接和协作。

 

葛岭录:你觉得现在阻碍这个行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金勇斌:阻碍这个行业加速发展主要还是成本问题,终端成本还是高了。现在很多企业关心技术,但不关注成本,真正要普及,成本一定要降低。

早期可以不计成本来证明你的能力,但是后面成本一定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且是最根本的。

 

OPEN AI LAB金勇斌:开放智能如何加速AIoT未来?

 

我特别羡慕那些裸奔的人,但我可能相对保守。

 

葛岭录:全志和地平线都是做SoC的公司,而你们的客户也是做SoC的公司,你的投资人和你的客户是产生业务竞争关系的,怎么处理?

金勇斌:我们的SoC客户很多,Tengine是平台性的产品,直接竞争不体现在这一层,大家主要的差异化体现在应用方案、成本和销售渠道上。

 

葛岭录:很多公司面临的情况是,销售额的增加伴随着销售人员的增多。

金勇斌:我们过去两年销售额年均4~5倍增长,销售人员增长一倍,前期的服务定制化要尽可能的转化成标准的的产品,这样才能最有效复制,否则就是人力公司。

 

葛岭录:2018年上半年你们大量招人?

金勇斌:招人太快,很容易消化不良,人员增加效率会急速降低。

创业公司永远在生存红线和快速发展之间做博弈。发展过快的时候我会想是不是不够精细化,过快消耗养分会不会对生存构成威胁。当生存忧患暂时解决后,立刻想能不能跑快一点。

 

葛岭录:你是怎么权衡的?

金勇斌:我特别羡慕那些裸奔的人,因为我相对倾向于风险控制。

 

葛岭录:你觉得团队的战斗力强吗?

金勇斌:还不错,以我们现在的规模做现在的事情我觉得还不错,但我觉得还可以再提高。

我很少关心别人对我的评价,我自己知道要去哪儿,外界对我的看法我甚少了解。

 

葛岭录:做CEO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金勇斌:勉强及格吧。我是实用主义者,定的目标、做的计划、预算,基本上都实现了,很多时候还比原来预想的要好一点。最开始我觉得挺骄傲的,但后来我怀疑是不是对自己要求过低了。

 

葛岭录:你的微信个性签名写的是,“simple、foolish and positive”,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金勇斌:每个人会自豪自己很聪明,聪明还能保持简单,我觉得这是最难的;任何事情都是要追究本源,不懂的东西就是不懂,我跟客户、同事交流,听不懂的时候我会立刻说没听懂,是真的没听懂;情绪的宣泄很容易,怎么能一直正向地看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是很难做到的。

 

葛岭录:你希望听到别人的评价是什么?

金勇斌:说实话我很少关心或者在乎别人对我的评价,我自己知道我要去哪儿,外界对我的看法我甚少了解。

 

葛岭录:你希望OPEN AI LAB最终变成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金勇斌:推动AIoT设备的低成本化、快速普及,为中国AIoT产业发展做突出贡献。

 

 

【简 介】OPEN AI LAB(开放智能)

OPEN AI LAB于2016年12月成立,由Arm中国联合产业伙伴发起,致力于推动芯片、算力、算法、应用和数据等产业链各层次的深度协作,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部署和应用场景边界拓展,为最终实现万物智能贡献力量。

【CEO】金勇斌

OPEN AI LAB 开放智能创始人兼CEO。有近20年嵌入式软硬件技术和产品研发、销售、市场营销和业务拓展经验,曾任Arm中国市场营销副总裁,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总体组副组长、专家委员,Arm人工智能生态联盟(AIEC)秘书长。

【历史融资】

获得普华资本、耀途资本、全志科技、安创基金、地平线等投资。

了解更多:www.openailab.com?csdn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