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ORM

理解ORM

理解ORM

ORM简介

对象关系映射(Object Relational Mapping,简称ORM)模式是一种为了解决面向对象与关系数据库存在的互不匹配的现象的技术。简单的说,ORM是通过使用描述对象和数据库之间映射的元数据,将程序中的对象自动持久化到关系数据库中。那么,到底如何实现持久化呢?一种简单的方案是采用硬编码方式,为每一种可能的数据库访问操作提供单独的方法。

ORM的概念

让我们从O/R开始。字母O起源于"对象"(Object),而R则来自于"关系"(Relational)。几乎所有的程序里面,都存在对象和关系数据库。在业务逻辑层和用户界面层中,我们是面向对象的。当对象信息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需要把对象的信息保存在关系数据库中。 当你开发一个应用程序的时候(不使用O/R Mapping),你可能会写不少数据访问层的代码,用来从数据库保存,删除,读取对象信息,等等。你在DAL中写了很多的方法来读取对象数据,改变状态对象等等任务。而这些代码写起来总是重复的。 ORM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对象关系的映射。域模型和关系模型分别是建立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的。域模型是面向对象的,而关系模型是面向关系的。一般情况下,一个持久化类和一个表对应,类的每个实例对应表中的一条记录,类的每个属性对应表的每个字段。

ORM技术特点:
  1. 提高了开发效率。由于ORM可以自动对Entity对象与数据库中的Table进行字段与属性的映射,所以我们实际可能已经不需要一个专用的、庞大的数据访问层。
  2. ORM提供了对数据库的映射,不用sql直接编码,能够像操作对象一样从数据库获取数据。
ORM作用
  • 省去自己拼写SQL,保证SQL语法的正确性

  • 一次编写可以适配多个数据库

  • 防止注入攻击

  • 在数据库表名或字段名发生变化时,只需修改模型类的映射,无需修改数据库操作的代码

    (相比SQL的话,可能需要同步修改涉及到的每一个SQL语句)

使用ORM的方式选择
  1. 先创建模型类,再迁移到数据库中
    • 优点:简单快捷,定义一次模型类即可,不用写sql
    • 缺点:不能尽善尽美的控制创建表的所有细节问题,表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也会难免发生迁移错误
  2. 先用原生SQL创建数据库表,再编写模型类作映射
    • 优点:可以很好的控制数据库表结构的任何细节,避免发生迁移错误
    • 缺点:可能编写工作多(编写sql与模型类,似乎有些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