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测试工程师笔试题(一)
中级测试工程师笔试题(一)
- NO.1 进行软件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有:()
- NO.2 编写测试计划的目的是:()
- NO.3 实施缺陷跟踪的目的是:()
- NO.4 使用软件测试工具的目的:()
- NO.5 如果一个产品中次严重的缺陷基本完成修正并通过复测,这个阶段的成品是( )
- NO.6 软件测验中自底向上法需要写( )
- NO.7 因果图/判定表工程方法在以下那种情况下不适用()
- NO.8 10、测试脚本的编写规范强调:()
- NO.9软件验收测试的合格通过准则()
- NO.10 测试设计员的职责有()
- NO.11 软件测试的流程是什么?
- NO.12 根据自己的理解什么是测试用例和测试规程,设计一个测试用例应当从哪几方面考虑
- NO.13 输入三个整数,判断三个整数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请设计出相应的测试用例并详细说明
NO.1 进行软件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有:()
A、维护降低成本
B、法律上的要求
C、市场竞争的需要
D、质量标准化的趋势
E、软件工程的需要
F、CMM过程的一部分
G、方便与客户进一步沟通为后期的实施打好基础
正确答案:A,B,C,D
NO.2 编写测试计划的目的是:()
A、使测试工作顺利进行
B、使项目参与人员沟通更舒畅
C、使测试工作更加系统化
D、软件工程以及软件过程的需要
E、软件过程规范化的要求
F、控制软件质量
正确答案:A,B,C
NO.3 实施缺陷跟踪的目的是:()
A、软件质量无法控制
B、问题无法量化
C、重复问题接连产生
D、解决问题的知识无法保留
E、确保缺陷得到解决
F、使问题形成完整的闭环处理
参考答案: A, B, C, D
NO.4 使用软件测试工具的目的:()
A、帮助测试寻找问题
B、协助问题的诊断
C、节省测试时间
D、提高Bug的发现率
E、更好的控制缺陷提高软件质量
F、更好的协助开发人员
参考答案: A, B, C
NO.5 如果一个产品中次严重的缺陷基本完成修正并通过复测,这个阶段的成品是( )
A、 Alpha版
B、Beta版
C、正版
D、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 A
NO.6 软件测验中自底向上法需要写( )
A. 驱动程序 B. 桩程序 C. 驱动程序和桩程序 D. 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自底向上法从程序模块结构中最底层的模块开始组装和测试,就是说对某一个被测模块来说,它的子模块事先已经完成组装并经过测试,不需要写桩程序。
驱动程序是用来模拟被测模块的上一级模块。上面说的那些子模块的测试,就需要写驱动程序。
桩程序是模拟被测模块的所调用的模块,即下一级模块。因为现在是自底向上,就没必要写这个了。
NO.7 因果图/判定表工程方法在以下那种情况下不适用()
A、输入输出明确,或输入输出因果关系明确的情况下
B、被分析的特性或功能点复杂,输入项目很多的情况下
C、系统输入之间相互约束多,需要做大范围的组合测试情况下
D、系统输入之间基本没有相互联系
参考答案: C
NO.8 10、测试脚本的编写规范强调:()
A、可读行 B、可重用性 C、可维护性 D、可移植性
参考答案: A,B,C,D
NO.9软件验收测试的合格通过准则()
A 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中定义的所有功能已全部实现,性能指标全部达到要求。
B 所有测试项没有残余一级、二级和三级错误。
C 立项审批表、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和编码实现一致。
D 验收测试工件齐全。
参考答案: A,B,C,D
NO.10 测试设计员的职责有()
A . 制定测试计划
B . 设计测试用例
C . 设计测试过程、脚本
D . 评估测试活动
参考答案: B, C
NO.11 软件测试的流程是什么?
软件测试过程按测试的先后次序可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有效性)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用户)测试共5项步骤。
- (1)单元测试:针对每个单元的测试,以确保每个模块能正常工作为目标。
- (2)集成测试:对已测试过的模块进行组装,进行集成测试。这项测试的目的在于检验与软件设计相关的程序结构问题。
- (3)确认测试:在完成集成测试后,对开发工作初期制定的确认准则进行检验。确认测试是检验所开发的软件能否满足所有功能和性能需求的最后手段。
- (4)系统测试:在完成确认测试后,应属于合格软件产品。但为了检验它能否与系统的其他部分(比如硬件、数据库)协调工作,还需要进行系统测试。
- (5)验收测试:检验软件产品质量的最后一道工序是验收测试。验收测试主要突出用户的作用,同时软件开发人员也应有一定程度的参与。
一般情况下,只需回答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四项即可
NO.12 根据自己的理解什么是测试用例和测试规程,设计一个测试用例应当从哪几方面考虑
测试用例 (TestCase) 是为项目需求而编制的一组测试输入 ,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 以便测试某个程序是否满足客户需求。这组数据可能是从用户处得来的实际的一组数据,也可能是测试人员专门设计出来的测试软件某些功能的一组数据。
测试规程就是详细的 对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测试方法、测试工具、测试环境和测试数据进行描述的文档,还可以包括能把某个或某一组测试用例应用到被测软件上完成某项测试的一系列的操作步骤。
设计测试用例应当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考虑 : 边界值,等价类划分,有效/无效值等
常见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因果图法、判定表驱动法、正交实验法、场景法、状态迁徙图法、测试大纲法,
其他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探索性测试法、猴子测试(随意性测试)
测试用例的八大要素:用例编号、测试项目、测试标题、重要级别、预置条件、测试输入、操作步骤、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
NO.13 输入三个整数,判断三个整数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请设计出相应的测试用例并详细说明
-
等价类划分:三角形三条边A、B、C的数据类型不同
-
边界值分析:由于三角形的边长可以是正整数或正小数,所以就不对长度进行测试,那么边界值分析就不用了
-
因果图法:三角形的三条边数据输入组合
三角形的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
输入3个正整数:
-
1、两数之和大于第三数,如A<B+C;B<C+A;C<A+B
-
2、两数之和不大于第三数
-
3、两数相等,如A=B或B=C或C=A
-
4、三数相等,如A=B=C
-
5、三数不相等,如A!=B,B!=C,C!=A
无效等价类:
- 1、空
- 2、负整数
- 3、小数
- 4、非数字
- 5、少于三个数
三角形测试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