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小目标--如何提升数据可视化的表现效果

  • 影响数据可视化最终效果的因素,分为两个层面:

  • 一是非数据层面。

    • 不受数据影响可视化效果的情况包括:比如说整个页面的布局;图表的辅助元素,如图表背景、网格线、外边框;交互方式的设计等。→不受数据影响的情况,是我们在可视化设计阶段就可以把控的,比如说页面的整体布局、图表的设计(包含网格线、背景、颜色的选取等)、交互的设计等。

  • 二是数据层面。

    • 受数据影响可视化效果的情况一般包括:数据分布不均匀,存在极端值;某一维度下的属性值过多,信息繁杂不够聚焦;不同层级的,数据量级差异较大;数据条目较多等。→以上这些情况的存在,通过可视化映射之后,反映到图表上就体现为,比如说某个柱形条的长度过长,饼图扇区的个数过多等,从而使可视化的最终效果不如人意。

 

常见的交互方式有:

1)移动和缩放:当前空间只能显示有限的数据时,或者需要关注局部数据时,可以使用移动和缩放

一般情况下,移动和缩放是同时使用的两个交互动作。对于移动而言,如果当前显示空间没有把数据展示全,需要把后一数据条露出一部分,指引用户可以进行移动操作;对于缩放而言,其目的一般是为了在更大的空间去查看局部的细节数据,一般也需要移动图表来配合。

2)悬停或点击

悬停的的目的,是为了查看某个对象的详细信息,通常会以弹窗或者「图例+数据」的形式展现。

点击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进行数据下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设计传达给用户可以进行交互的信息,如鼠标悬停变手型、对象的颜色变化或者以文字指引等。

3)图表联动

多图表联动,是可视化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交互方式,图表联动的前提条件是,多个图表的指标含有共同的维度属性,所以当聚焦于某个图表的某一维度下的属性值时,其他图表会联动变化。

其数据格式通常如下:按维度1中的属性值聚合,可以得到左侧的柱状图对应的数据;按维度2中的属性值聚合,可以得到右侧的饼图对应的数据。

柱状图数据条过多时,保留头部和尾部

当需要用柱状图来对数据进行排行时,若数据条目较多,此时建议保留头部和尾部,中间的可以以省略号带过或者折叠起来,放大时再展开。头部和尾部的具体数目,可以依据具体需要来定,比如前5名和后5名、前10名和后3名等。

 

可视化小目标--如何提升数据可视化的表现效果 可视化小目标--如何提升数据可视化的表现效果

可视化小目标--如何提升数据可视化的表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