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erbi-Algorithm(维特比)算法简述

维特比算法是一个特殊但应用最广的动态规划算法。在求解隐马尔科夫、条件随机场的预测以及seq2seq模型概率计算等问题中均用到了该算法,即对状态序列进行预测时用到。利用动态规划,可以解决任何一个图中的最短路径问题。而维特比算法是针对一个特殊的图-篱笆网了(Lattice)的有向图最短路径问题而提出来的。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凡是使用隐马尔科夫模型描述的问题都可以用它解码,包括当前的数字通信、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拼音转汉字、分词等。

背景

假定用户(盲打时)输入的拼音时y1,y2,...,yNy1,y2,...,yN(虽然真正的输入法产品都是以词作为输入单位的,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及简单起见,以字为单位来解释维特比算法),那么根据当前介绍的工具:

x1,x2,...,xN=ArgMaxxXP(x1,x2,...,xN|y1,y2,...,yN)=ArgMaxxXNi=1P(yi|xi)P(xi|xi1)x1,x2,...,xN=ArgMaxx∈X⁡P(x1,x2,...,xN|y1,y2,...,yN)=ArgMaxx∈X⁡∏i=1NP(yi|xi)P(xi|xi−1) (1)

输入的可见序列为y1,y2,...,yNy1,y2,...,yN。可以用下图描述这样一个过程:
Viterbi-Algorithm(维特比)算法简述

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隐马尔科夫链,没用状态跳跃,也没有自环。P(xi|xi1)P(xi|xi−1)个可能的值。如果把每个状态按照不同的值展开,就得到下面这个篱笆网络(Lattice):

Viterbi-Algorithm(维特比)算法简述
在上图中,每个状态有3个或4个值,当然时间中它们可以有任意个值。

那么从第一个状态到最后一个状态的任何一条路径(Path)都可能产生我们观察到的输出序列Y。当然这些路径的可能性不一样,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最可能的这条路径,并不是很难。但麻烦的是这样的路径组合数非常多,会让序列状态数的增长呈指数式增长。汉语中每个无声调的拼音对应13个左右的国标汉字,假定句子长为10个字,那么这个组合数为13105×10141310∼5×1014这个计算量就相当的大了。因此,需要一个最好能和状态数目成正比的算法,而这个算法在1967年首次提出,即维特比算法。

主要内容

维特比算法基础

1.如果概率最大的路径P(或者说是最短路径)经过某个点,比如下图中的x22x22的最短路径R代替Q,便构成了一条比P更短的路径,这就和之前的假设矛盾了。

2.从S到E路径必定经过第i时刻的某个状态,假定第i时刻有k个状态,那么如果记录了从S到i个状态的所有k个节点(所有时刻的所有状态)的最短路径,最终的最短路径必经过其中的一条。这样,在任何时刻,只要考虑非常有限条候选路径即可。

3.结合以上两点,假定当我们从状态i进入到i+1时,从S到i上各个节点的最短路径已经找到,并且记录到这些节点上,那么在计算出从起点S到第i+1状态的某个结点的最短路径时,只要考虑从S到前一个状态i所有的k个节点的最短路径,以及从这k个节点到xi+1,jxi+1,j的距离即可。
Viterbi-Algorithm(维特比)算法简述

维特比算法

1.从点S触发,对于第一个状态x1x1表示的是状态1的节点,因为只有一步,所以这些都是S到它们各自的最短路径。

2.(算法的关键)对于第二个状态x2x2种可能性,我们要一一计算,然后找出最小值。即

d(S,x2i)=minI=1,n1d(S,x1j)+d(x1j,x2i)d(S,x2i)=minI=1,n1d(S,x1j)+d(x1j,x2i)

这样对于第二个状态的每个节点,需要进行n1n1次计算。

接下来,类似地按照上述方法从第二个状态走到第三个状态,一直走到最好一个状态,就得到了整个网格从头到尾的最短路径。每一步计算的复杂度都和相邻两个状态SiSi.

回到最初的问题中,计算量基本上是13×13×10=169010313×13×10=1690≈103,这样就降低了很大的计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