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爱奇艺泡泡和腾讯doki竞品分析

写在竞品分析前:视频服务类APP中,2017年4月到2018年3月排名(按照月独立设备数、日均独立设备数、月度总时长三项指标排序)前两位的分别是爱奇艺APP(一)和腾讯视频APP(二),2017年11月到2018年3月的数据如下(数据来源于艾瑞网):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1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2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3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4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5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6

图1-6中可以看出,爱奇艺三项指标均高于腾讯视频,但三项指标的环比增幅呈现出了不稳定,月度独立设备环比增幅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均呈下降趋势,且爱奇艺的下降更明显,增幅的具体数值不能得出谁更有优势;日均独立设备环比增幅能够体现爱奇艺的略微优势;月度总时长环比增幅显示出腾讯视频的优势。

用户选择使用哪个视频APP主要取决于播放的“剧”是否满足自身需求。自己喜欢的自制剧、网剧、独播剧、自制综艺在哪里播放,就选择哪个APP。在这一方面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的内容都有各有千秋。《太阳的后裔》、《余罪》、《来自星星的你》等等来的快走得快,这类剧可以在短时期内刮起一阵龙卷风,用户可能看完就走,甚至就卸,再有“新剧”时,用户再重新安装APP,因此视频平台要怎么保证每部剧播完后续的用户粘性才是关键。

爱奇艺泡泡和腾讯视频doki都是为了解决用户“剧荒”问题,提高用户粘性,使用户在“无剧可看”时仍保持在线。本文分别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对爱奇艺泡泡和腾讯视频doki做竞品分析。体验环境如下。

爱奇艺泡泡 9.4.0 iphone6s IOS11.3.1

腾讯doki 6.1.1 iphone6s IOS11.3.1

1战略层

1.1产品定位

泡泡是爱奇艺推出的娱乐粉丝社区。2015年11月正式上线。以明星、电视剧、电影、综艺、动漫、游戏、兴趣等各类圈子为基本形态,聚合具有相同喜好和诉求的粉丝。

腾讯视频2017年8月上线doki社区。该社区是专为用户和明星打造的星粉互动社区。

泡泡是爱奇艺的独立组件,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圈,而doki由于上线时间较晚,目前依附腾讯视频。

1.2用户特征

(1)图7,爱奇艺用户中,男性占44.84%,腾讯视频用户中,男性占44.88%。可以认为两者在用户性别上不存在差异

(2)图8,从年龄比例上看,爱奇艺的用户更加年轻化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7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8

  1. 用户区域占比排名前十的地区如图9,两个APP用户的地区趋势是相同的,并且各个地区占比没有明显差别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9

1.3用户需求

用户的核心需求星——粉互动。

2范围层

2.1圈子功能

  1. 圈子是泡泡和doki核心的功能,建立起明星——粉丝圈,粉丝在这里为自己的偶像盖楼、打榜、发起各种应援活动。具体的路径设置,泡泡和doki区别较大,这和泡泡是爱奇艺组件,而doki只是腾讯视频的一个Tab有很大关系。
  2. 对比图10图11,在泡泡中搜索“尤克里里”搜索结果“小小凤尤克里里”这是一个圈子的名字,在doki中搜索同样内容,搜索结果没有显示与“尤克里里”相关的圈子。同样,再搜索除明星、影视剧、综艺等之外的内容,doki搜索结果中几乎都没有相关的圈子,这一点能够说明泡泡的圈子范围比doki广,不仅能满足“粉丝”用户的社交需求,还能满足大部分“不追星”用户的社交需求。泡泡满足了用户的非核心需求。此外,图12,泡泡有“创建圈子”功能(也许有,但是没有找到,这样的话做的也太隐蔽了),而doki没有,正是有了“创建圈子”,才使得泡泡多了许多PGC内容,从而让圈子范围更广。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10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11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12

  1. Doki和泡泡共有的圈子是明星圈。

对比图13、14,分别进入了易烊千玺的doki和泡泡圈,圈子里的功能设置区别不大,doki里有一个“明星说”,点进去之后发现是易烊千玺在其他社交网站上的发言,比如微博,ins;而泡泡里没有这一项,取而代之的是“明星来了”,点进去是易烊千玺曾经做客泡泡的历史记录。

泡泡的非明星圈包括“综艺”、“影视”、“兴趣”等等,圈子内容比doki丰富,由于圈子分类不同,里面设置的功能也不尽相同。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13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14

2.2搜索功能

泡泡的搜索结果都是和泡泡圈相关的,而doki的搜索结果是和腾讯视频搜索结果一致的。对比图15图16、图17图18。进入泡泡,搜索“易烊千玺”和在爱奇艺主页搜索“易烊千玺”呈现的搜索结果是不同的。而进入doki,搜索“易烊千玺”的搜索结果与直接在腾讯视频主页搜索“易烊千玺”的搜索结果是一样的。

泡泡的搜索独立于爱奇艺的搜索,搜索结果更具有针对性,即使和泡泡圈有关的内容而doki的搜索就是腾讯视频的搜索。作为用户,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对于想要进圈的目的明确的用户可能会更倾向于泡泡的搜索,而对于无目的的用户,doki的搜索能为其提供更多的内容。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15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16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17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18

2.3发布功能

这个功能是用户参与社区活动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新内容不停上传,圈子才能够正常的运转。图19图20泡泡的发布功能里面又细分了“我拍”、“图文”、“视频”、“表白”和“投票”5种形式,而doki分“文字”和“图片”2种具体格式。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19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20

3结构层

通过体验,总结了doki和泡泡的结构图。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21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22

通过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到泡泡的功能更全面,结构层次感更强,而doki功能相对少,结构更加扁平,用户的使用路径更简单。

(1)首页呈现:泡泡是爱奇艺首页的一个Tab,进入之后,基本就和爱奇艺的基本功能“看剧”无关了,形成了一个新的APP,泡泡将“看点”、“进圈”、“发现”、“消息”4个板块的内容分别作成4个Tab,“发布”Tab则贯穿始终,任意切换上述4个Tab,“发布”Tab都全程在线。另外“看点”、“进圈”、“发现”三个板块均有搜索功能。

Doki作为腾讯视频的一个Tab,不像泡泡那样可以独立出来,进入doki之后,所有功能基本就都呈现在用户眼前了。

(2)内部结构:泡泡中“看点”推送更新互动内容;“进圈”中包括了“我加入的圈子”、“圈子广场”、“为我推荐”3个板块;“发现”中包括“明星来了”、“应援”、“热圈”、“我拍”、“明星榜”、“精选话题”“泡泡直播”7个板块;“消息”包含了用户已经加入的圈子与自己相关的动态、爱奇艺的相关服务。这些板块的内容具有关联性甚至有些是相同的,例如“圈子广场”和“热圈”其实是一个东西,内容相同。

Doki页面包括“我加入的圈子”、“doki星耀榜”、“为你推荐”、“发布文字、图片”、“热门话题”、“明星驾到”、“消息、私信”和搜索8个板块。

4框架层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23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24

5表现层

(1)图25图26,进入泡泡,一眼就能看到“发布”,泡泡将“发布”这一功能做成了Tab,并使用绿色放大按钮,十分显眼,按“发布”,显示五种可选择的主题。产品总是把它最想让用户完成的动作以最显眼的方式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进入doki,“发布”这一功能没有以Tab形式展现,而是在Tab上方做了“图片”、“文字”两个方向,呈现方式也不够显眼,采用了和下面Tab相同的颜色搭配。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25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26

(2)还是以易烊千玺圈子为例,图27图28,doki将“打榜”和“任务”以紫色按钮放在title位置,泡泡则分别放在了两个不同位置,“任务”使用加红色数字的方式,显然这样的方式更易引起注意,尤其是对处女座的人更管用。还是那句话,把最想让用户进行的操作用最显眼的方式呈现。圈内的动态栏下,doki的显示规则如上图,按“帖子排序”选择3种不同的排序方式,在泡泡中,直接给出了3种排序方式,用户只需要平行选择就行,这点上泡泡缩短了用户行为路径。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27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28

(3)图29图30所示,进圈之后,泡泡*位置显示“我加入的圈子”和“圈子广场”(所有圈子),doki的*位置放置banner,滚动显示最新资讯,下方显示“星耀榜”和“明星驾到”,“我加入的圈子”显示在屏幕最上方。这样不同的设置可以看出泡泡更注重引导用户,引导用户进入圈子,然后去自主探索圈子包含的功能,而doki则直奔主题,直接给出最主要的两个功能“打榜”和“约会明星”。这一点上,泡泡的功能更全面、更立体,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增加了用户行为路径复杂。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29

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市场分析(1)

图30

(4)doki内没有发现明星圈之外的其他圈,但是在向下翻的过程中进入某doki友的主页,他/她加入的doki有“动漫圈”“古装剧”,那么问题来了,doki中是存在明星圈以外的圈子,可是它没有直接展示给用户,而是让用户在不停浏览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隐藏的doki,一方面,doki没有像泡泡那样替用户进行归类,有损用户体验;另一方面,用户自己浏览才能发现感兴趣的doki圈可能是产品有意为之,这样的设计更符合“逛圈”,他们没有明确的浏览目的,会不停地刷圈。

总结:

战略层上,两者的产品定位,用户特征基本一致。范围层上,泡泡在两者都具备的核心功能基础上进行了拓展。结构层上,泡泡层次感更分明,结构更立体,用户使用起来,行为逻辑性更强,doki结构更扁平,功能重点突出。框架层上和表现层上,泡泡和doki根据自身侧重点对页面布局、按钮等等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