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之 VGG卷积神经网络 原理 详解

VGG卷积神经网络

一.背景

ILSVRC 2014的第二名是Karen Simonyan和 Andrew Zisserman实现的卷积神经网络,现在称其为VGGNet。它主要的贡献是展示出网络的深度是算法优良性能的关键部分。
他们最好的网络包含了16个卷积/全连接层。网络的结构非常一致,从头到尾全部使用的是3x3的卷积和2x2的汇聚。他们的预训练模型是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并在Caffe中使用的。
VGGNet不好的一点是它耗费更多计算资源,并且使用了更多的参数,导致更多的内存占用(140M)。其中绝大多数的参数都是来自于第一个全连接层。
后来发现这些全连接层即使被去除,对于性能也没有什么影响,这样就显著降低了参数数量。
目前使用比较多的网络结构主要有ResNet(152-1000层),GooleNet(22层),VGGNet(19层)。大多数模型都是基于这几个模型上改进,采用新的优化算法,多模型融合等,这里重点介绍VGG。《深度学习》之 VGG卷积神经网络 原理 详解
(图片来自网络)

二.简介

模型的名称——“VGG”代表了牛津大学的Oxford Visual Geometry Group,该小组隶属于1985年成立的Robotics Research Group,该Group研究范围包括了机器学习到移动机器人。下面是一段来自网络对同年GoogLeNet和VGG的描述:
“GoogLeNet和VGG的Classification模型从原理上并没有与传统的CNN模型有太大不同。大家所用的Pipeline也都是:训练时候:各种数据Augmentation(剪裁,不同大小,调亮度,饱和度,对比度,偏色),剪裁送入CNN模型,Softmax,Backprop。测试时候:尽量把测试数据又各种Augmenting(剪裁,不同大小),把测试数据各种Augmenting后在训练的不同模型上的结果再继续Averaging出最后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VGGNet的6组实验中,后面的4个网络均使用了pre-trained model A的某些层来做参数初始化。虽然提出者没有提该方法带来的性能增益。先来看看VGG的特点:

  • 小卷积核。作者将卷积核全部替换为3x3(极少用了1x1);
  • 小池化核。相比AlexNet的3x3的池化核,VGG全部为2x2的池化核;
  • 层数更深特征图更宽。基于前两点外,由于卷积核专注于扩大通道数、池化专注于缩小宽和高,使得模型架构上更深更宽的同时,计算量的增加放缓;
  • 全连接转卷积。网络测试阶段将训练阶段的三个全连接替换为三个卷积,测试重用训练时的参数,使得测试得到的全卷积网络因为没有全连接的限制,因而可以接收任意宽或高为的输入。

VGG19《深度学习》之 VGG卷积神经网络 原理 详解
(图片名来自网络)

VGG16
《深度学习》之 VGG卷积神经网络 原理 详解
(图片来自网络)

三.VGG 特点

3.1 小卷积核

说到网络深度,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卷积,虽然AlexNet有使用了11x11和5x5的大卷积,但大多数还是3x3卷积,对于stride=4的11x11的大卷积核,一开始原图的尺寸很大因而冗余,最为原始的纹理细节的特征变化用大卷积核尽早捕捉到,后面的更深的层数害怕会丢失掉较大局部范围内的特征相关性,后面转而使用更多3x3的小卷积核(和一个5x5卷积)去捕捉细节变化。
而VGGNet则清一色使用3x3卷积。因为卷积不仅涉及到计算量,还影响到感受野。前者关系到是否方便部署到移动端、是否能满足实时处理、是否易于训练等,后者关系到参数更新、特征图的大小、特征是否提取的足够多、模型的复杂度和参数量等等。《深度学习》之 VGG卷积神经网络 原理 详解
(图片来自网络)
《深度学习》之 VGG卷积神经网络 原理 详解
(图片来自网络)

3.2 计算量

在计算量这里,为了突出小卷积核的优势,用同样conv3x3、conv5x5、conv7x7、conv9x9和conv11x11,在224x224x3的RGB图上(设置pad=1,stride=4,output_channel=96)做卷积,卷积层的参数规模和得到的feature map的大小如下图一:

(图片来自网络)

从上图一可以看出,大卷积核带来的特征图和卷积核得参数量并不大,无论是单独去看卷积核参数或者特征图参数,不同kernel大小下这二者加和的结构都是30万的参数量,也就是说,无论大的卷积核还是小的,对参数量来说影响不大甚至持平。
增大的反而是卷积的计算量,在表格中列出了计算量的公式,最后要乘以2,代表乘加操作。为了尽可能证一致,这里所有卷积核使用的stride均为4,可以看到,conv3x3、conv5x5、conv7x7、conv9x9、conv11x11的计算规模依次为:1600万,4500万,1.4亿、2亿,这种规模下的卷积,虽然参数量增长不大,但是计算量是惊人的。
总结一下,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同样stride下,不同卷积核大小的特征图和卷积参数差别不大;
越大的卷积核计算量越大

其实对比参数量,卷积核参数的量级在十万,一般都不会超过百万。相比全连接的参数规模是上一层的feature map和全连接的神经元个数相乘,这个计算量也就更大了。其实一个关键的点——多个小卷积核的堆叠比单一大卷积核带来了精度提升,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深度学习》之 VGG卷积神经网络 原理 详解
(图片来自网络)

3.3 连续的卷积层

VGG中使用的都是3×3卷积核,并且使用了连续多个卷积层。这样做的好处:
使用连续的的多个小卷积核(3×3),来代替一个大的卷积核(例如(5×5)。
使用小的卷积核的问题是,其感受野必然变小。所以,VGG中就使用连续的3×3卷积核,来增大感受野。VGG认为2个连续的3×3卷积核能够替代一个5×5卷积核,三个连续的3×3能够代替一个7×7。
由于每个卷积层都有一个非线性的**函数,多个卷积层增加了非线性映射。《深度学习》之 VGG卷积神经网络 原理 详解
(图片来自网络)

3.4 小池化核

使用的是2×2

3.5 通道数更多,特征度更宽

每个通道代表着一个FeatureMap,更多的通道数表示更丰富的图像特征。VGG网络第一层的通道数为64,后面每层都进行了翻倍,最多到512个通道,通道数的增加,使得更多的信息可以被提取出来。《深度学习》之 VGG卷积神经网络 原理 详解
(图片来自网络)

3.6 层数更深

使用连续的小卷积核代替大的卷积核,网络的深度更深,并且对边缘进行填充,卷积的过程并不会降低图像尺寸。仅使用小的池化单元,降低图像的尺寸。
《深度学习》之 VGG卷积神经网络 原理 详解
(图片来自网络)

3.7 全连接转卷积

这也是VGG的一个特点,在网络测试阶段将训练阶段的三个全连接替换为三个卷积,使得测试得到的全卷积网络因为没有全连接的限制,因而可以接收任意宽或高为的输入,这在测试阶段很重要。
如本节第一个图所示,输入图像是224x224x3,如果后面三个层都是全连接,那么在测试阶段就只能将测试的图像全部都要缩放大小到224x224x3,才能符合后面全连接层的输入数量要求,这样就不便于测试工作的开展。
全连接转卷积的替换过程如下:
《深度学习》之 VGG卷积神经网络 原理 详解(图片来自网络)

例如7×7×512的层要跟4096个神经元的层做全连接,则替换为对7×7×512的层作通道数为4096、卷积核为1×1卷积。
这个“全连接转卷积”的思路是VGG作者参考了OverFeat的工作思路,例如下图是OverFeat将全连接换成卷积后,则可以来处理任意分辨率(在整张图)上计算卷积,这就是无需对原图做重新缩放处理的优势。

参考:
《深度学习》 花书
复旦大学 《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