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物联产品设计模式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

 

家庭物联网主要包含环境的控制、照明控制、安防控制、能源控制、健康与医疗以及通讯等模块。

 

其终端设备为家电,即使用了具备物联网功能的彩电、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

 

目前,物联网家电还未大面积普及的原因主要有4个:

 

  • 物联网家电品类少,推出物联家电的企业仅在少数几家,产品也仅有一两类

  • 物联网是一项系统工程,绝大多数家电企业面临技术问题,缺乏网络、智能设计技术方面的必要积累

  • 物联网家电的使用不再仅限于电的支持,还要与IT、广电、电信等其它类型提供方合作;

  • 物联家电的安全疑虑,部分用户对于物联设备的个人隐私保障抱有迟疑态度。

 

家电物联设术的研发,主要存在两类企业:

 

1.移动、电信、联通为代表的运营商

 

三大网络运营商对于家庭物联网都有高度的关注,并且寄希望于家电物联成为个人物联网业务的突破口。

 

2.海尔、美的等为代表的设备供应商。

 

海尔推出了物联冰箱,美的小天鹅推出物联洗衣机,还在上海世博会展示了全套的物联网家电产品。但目前家电企业的物联设备都以企业内部标准为规范,无法实现家庭设备的互联互通。

 

家电物联产品设计模式

 

家电物联产品场景

 

将家电与互联网相连,实现家电的智能化,是家电的发展方向。然而,我们必须清楚的是“物联”只是以网络连接家电的一种手段,家电的智能化才是最终的产品指标。因此,家电物联产品应从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 让设备有感知能力,即:获取家电设置信息,如:运行情况、外部环境、用户使用情况等;

  • 让家电有反馈系统,即能够对用户操作实时做出有效响应和交互;

  • 最后让家电会主动沟通,连接互联网,找到沟通对象。

 

 

01  产品设计场景一

家电物联产品监测电线老化、不正当维修、外界因素等引起的漏电问题,用户通过手机或其他终端对家电远程控制,了解家电运行状况,发现家电故障后能够预约维修。


产品能够根据家庭用户使用情况自动调节运行模式,帮助用户节能。

 

02  产品设计场景二

 

食品在冰箱放太久等原因会导致食物变质。物联冰箱可根据输入的用户健康状况,由冰箱推送合适的食材给用户。


而且冰箱与超市互连,如冰箱中的食品数量削减到一定程度,冰箱将自动发出信息给用户、超市提醒食物补充。

 

 

物联家电产品除设备本身外,还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 联网模块,即支持设备运行的互联网环境,这需要网络提供商有针对智能家电的解决方案。

 

2. 能够对物联家电执行操控的软件终端。

 

家电物联产品设计模式

 

操控物联家电的软件终端现阶段主要有两类:

 

1. 各家电生产商推出的自主控制终端,如:手机APP、PC端产品等。

这些产品集中应用在空调设备,如:海尔、三星、格力、美的、奥克斯等空调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手机控制终端,网络环境下能够远程操控。

 

2. 由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统一家电管理平台。提供全品类、不同品牌家电的一站式管理方案,以手机APP,web平台产品为主接入所有家电。

 

这类产品的关键在于第三方网络提供商与家电生产商达成统一的行业标准,确保不同品类、不同品牌的智能家电都能接入同一网络平台。

 

未来,相信国家会出台统一标准,将家电物联标准统一,同品类家电使用统一编码,并接入统一的控制终端。

 

家电物联市场前景空间大,但技能还不够成熟,没有完善的运作模式。目前智能家电还是各自为政,初期探索阶段,还未实现系统化运行。

 

因此,智能家电的用户体验并不明显,便利性不突出。相反,不同产品的各类操作产品,反而给生活带着更多学习成本,但随着物联网技能成熟与普及,用户会体会到真正的方便与便捷,实现生活质量再次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