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特《8问》专访 Conflux 创始人龙凡教授

巴比特《8问》专访 Conflux 创始人龙凡教授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巴比特资讯”,已获得转载授权。

2019年12月27日,巴比特《8问》栏目对龙凡进行了专访。我们聊了当下公链普遍问题:性能有限、成本太高、不够去中心化、又不够安全。我们谈到 Conflux 愿景:做一条20年后还有人在用的好用的公链。

巴比特《8问》专访 Conflux 创始人龙凡教授

贾小别: Conflux 最想做的是什么?

龙凡: Conflux 最想做的是下一代好用的、真正解决了使用区块链瓶颈的公链。比如性能、智能合约的安全性等瓶颈问题;另外就是搭建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让大家来做区块链的创新。

区块链技术,特别是公有链,可能会成为未来底层信息基础设施之一。这并不表示我们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系统需要去和它进行竞争,或者要完全颠覆。现在的系统都是不可用的,因为性能各方面的制约,下一代底层信息的基础设施还没有产生。

从理论上讲,我们专注于性能是首当其冲。因为性能决定了使用公有链技术、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成本。就像只有手机的通信技术革命了、带宽高了,才能够把数据的流量费降下来。只有当区块链的使用成本降下来,才能真正的赋能各行各业。很多人会说区块链没有应用,应用很窄,在我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经济账根本算不过来,和区块链交互一次的成本太高了。

现在面临的是要么去和便宜的区块链交互,但那区块链牺牲了安全性,最终好像交互的并不是一个区块链。而真正具有去中心化、公有链特质的平台,像以太坊这样的,每交互一次,都需要接近一美金量级的成本,这是非常昂贵的代价。

一次交互得带来多大的价值,才能够抵消这个成本。所以大家觉得区块链没用,只能用来炒作,只能用在博彩这样的事情上,因为这种应用单次的价值含量比较高,能够付得起这么昂贵的开销。

如果每次和一个可靠的公有链交互价值,价格能够从一美金降到一分钱,更多的应用会出现。

另一方面我有时候会觉得是民族使命,既然未来公链有可能是一个关键的基础设施,我会希望有一批华人能够来参与到制定规则、建设生态的过程中去。

很多时候当你看到这个事情的意义的时候,它诠释应用的时候已经晚了。像现在没有人反驳说手机没用,大家都觉得手机很有用。我们会说手机的操作系统安卓不是我们开发的。但我们想想技术上是不是很难,我认识很多华人科学家,要写一个操作系统,其实像复制安卓这样的东西并不难,难的是你怎么样去重造安卓的生态。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有能力重新把安卓或IOS生态上成千上百万的App重新写一遍,这是无法去逾越的事情。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时机正好,我们都认为下一代层信息基础设施是一定会迭代的。虽然现在的技术不可用,大家都是从零开始,但未来一定有人跑出来。

贾小别:如果 Conflux 能够跑出来,是凭什么?

龙凡:首先是对自己技术上一个信心,如果说中国有一批人能够在技术上做出突破,真正占领这个高地,大概就是我们。

另外是这个领域有很多很多的诱惑,或者一些可能让你跑偏的事情。但我们整个团队一直以来都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没有跑偏,按照现在流行的话叫做不忘初心。

我们团队、尤其是核心成员参与这件事情的目的非常纯粹。我们都不把它当作一个创业项目,或者要赚很多钱的事情来做,更多的是觉得我们是一批做系统、做密码学的科学家,是用我们所学改变这个社会、改变这个世界的一次很难得的机会。

贾小别:在你们资料中,我看到 Conflux 在测试网上实现了3000TPS~6000TPS的高吞吐量,而且是采用 POW 共识机制,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龙凡:首先大家有一个误区,POW、POS 不是共识机制,POW、POS 只是我们称为“抗女巫攻击机制”。共识机制解决的是大家怎么投票,决定下一个区块的问题。而抗女巫攻击机制是决定每个人票的影响力有多大,按什么算的问题。

有了“抗女巫攻击机制”,如果我穿了15个、20个马甲,我也是不能多投的。如果没有这个机制的话,我们所有人在网上投票,就像论坛里吵架一样,我可以穿10个马甲,搞得人多势众。

抗女巫攻击机制解决的是这个问题,它不是共识机制。我们以前一直把它叫的是共识机制,包括会觉得 POW 耗费很多能源,所以它慢,其实这些都是误区。

我们的算法核心是我们独创的树图结构,它最好的点是能够让整个区块链的出块速度变得更快,不会因为分叉而对安全性造成影响,最终让整个系统能够更高效、并行的处理这些区块和交易。

为什么我们算法核心能够做到很快?

传统的认识是区块链被区块大小、被出块速度限制了,想要把它提上来,就需要把区块变大或者出块速度变快。但是如果你使用原来常见的算法,当你把出块速度变快之后,这个网络就会出现分叉,而且分叉会越来越严重,这就会对安全性产生影响,对整个吞吐量也是一个浪费。

如果完全沿着原来的结构走,你走到一个地方,就卡住了,是走不通的,这时候你要么只能牺牲安全性。

我们把区块链的结构做了一个创新,这个创新并不是拍脑袋来的,我们对共识算法方面非常严肃。我、姚老师(姚期智)、以及姚老师的一个博士对这个共识算法的正确性一直在做证明。初步的证明稿,大概有八九十页英文来对安全性进行数学上的证明。 

贾小别:公链上线之后,会有一些什么样的计划呢? 

龙凡: 主要关注3点。 第一,是有高度、有意义的示范性应用,我们希望能够带到公链上来。

现在很多场景使用联盟链,原因是性能有限、成本太高,只能做出牺牲,就是选取一个不那么绝对有安全性的架构。但 Conflux 能够低成本、高性能的把这个问题解决。

当我们的公链出来之后,把一些现在已有的问题解决,把联盟链和公链组合起来,然后做一些示范性的项目。

第二,我们也花力气去和合作伙伴开发一些能够让普通老百姓用上的区块链产品。这个产品不一定是需要普通人去开个钱包,开个**,这个很难了。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是产品的逻辑设计。

第三,现在一些成熟公链上好的项目,我们也纷纷在合作。尤其海外一些项目,他们一方面看到以太坊生态上的问题,另一方面看到中国有不一样的机会。比如我们跟 Chain link 这些在公有链之上的一些基础设施都在密切沟通。我们的态度是愿意跟所有好的项目来合作,我们希望把尽量多的可以借鉴、迁移的东西,迁移到我们的链上来。

贾小别: Vitalik 和 CZ 前段时间在推特上“吵架”,Vitalik 说币安交易所不是去中心的,CZ 则表示有核心开发团队的就有一定的中心化。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观点?

龙凡:每个人发表观点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所以谁对谁错,关键是你从哪个角度来看,我也无法从一个公正的角度来看,因为我也有我的立场。从我的角度来说,可能我做的事情跟 Vitalik 做的事情更像,我可能更容易接受他的观点,或者和他的观点更近一些。 

贾小别:现在可能有90%以上的加密数字货币,仍然是通过中心化交易所去交易的,为什么现在使用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人那么的少?其实大家也会觉得去中心化交易所当然更好。

龙凡:有两个原因。

第一点是技术上,因为去中心化交易所体验上是无法做到跟中心化交易所一致,差很多。我们希望能够尽量解决,不可能说能够拉到完全一致,但至少可以比以太坊做得好很多。

第二点,可能也是因为参与人的原因,很多做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团队,比较偏技术,或者说偏技术为导向。而如果不是偏技术为导向的人,可能大多都选择去做中心化交易所了,周期更短,分成更快,所以让去中心化交易所在运营上面也落后一层。

这个事情应该是一个相对会滞后的事情,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意义被人重视,一定要等更多的中心化交易所的雷爆出来才会引起关注,像整个世界关注数据的隐私,也是 Facebook 操纵大选的雷爆了后才引发关注。

贾小别:很多人觉得 Libra 不会成功,你怎么看?

龙凡:所有的事情在这个时代不要说的太绝对,按照讲话,现在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很多事情都会发展很快,变化也会很快。尤其区块链这个技术更多的和金融相关,世界的金融环境现在处在一个不正常状态。美联储已经低利率了十多年,量化宽松七八年,刚停了两三年,好像现在又收不住了,所以整个世界的金融体系就是在一个变革的时期。

区块链技术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会怎么走,真的非常难说。也许世界经济或者金融的一些变化、一些新的动向,会把像区块链这样的新技术推到更重要的位置,这是我的看法。

所以不单只是 Libra,包括像区块链,甚至公有链、比特币,我是更愿意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问题。Libra 本身其实代表的是利用区块链技术,绕过小国的银行监管体系或者外汇体系,直接面对这个国家的用户,击穿这个国家的银行已有的架构。

利用区块链技术,一篮子的强势货币能够做到这件事情,这只是技术能够带来的事情。在这样的变革时期,它可能结论会是反复变化,可能现在美国国会说你这东西都不能做,可能又有什么事情发生,马上就说我们要大力支持。

贾小别:你们公司的文化是什么?

龙凡:整体来说就是不忘初心。这个团队里的每个人对于区块链技术的意义都非常相信。希望能够发扬区块链技术,让更多的人能够用上它,做出来一条有用的公有链。很多人问我你:目标是什么?我的目标非常简单,就做20年之后还有人用的公有链。而并不是说明天市值多少,后天市值多少,那不是我们的目标。

巴比特《8问》专访 Conflux 创始人龙凡教授

巴比特《8问》专访 Conflux 创始人龙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