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NSA_攻击库到《Android_绿色应用公约》_国内移动开发环境安全性如何?
Android 系统在智能手机中拥有非常大的份额,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原生 Android 并不能很好的落地在国内市场,今天我们就来严谨的谈一谈国内的 Android 生态。
安全性
最近比较火的安全话题相比就是“WannaCry”病毒了,这个汲取了 NSA 攻击库的勒索病毒具有极强的破坏力。不过,在我看来,只是刚好这次出问题的系统是 Windows,**但是 Win 相对国内安卓系统仍要安全太多**。如果战争时期,敌国通过病毒破坏安卓手机,直接能让我们的生活倒退10年。
一、获得Android 安全补丁较慢,或者更新不更新,例如我的 Pro5 手机,截止发文 Android 安全补丁依旧是 2017年4月的,但是最新的补丁式 2017年5月的。
二、系统并没有长期支持 ,有些大厂拥有非常广泛的手机生态,但是手机的系统不跟进,往往在发布一年后就失去了系统的更新。旗舰机型虽然可以会持续更新,但是往往安卓版本也就止步不前了。
三、功能性周更,不代表安全性周更,很多手机的系统可能都有开发版周更,但是更新旺旺是功能性更新,而不是安全性更新。
四、刷系统、Root,为了功能性而刷由第三发制作的系统,这样就更加失去了安全性更新。Root 行为就更加容易导致系统被黑。
五、Soc 限制导致 Linux 内核无法更新,国产安卓系统不能更新大版本往往是因为不能继续获得 Soc 厂家提供的 Linux 内核驱动,但是 Linux 内核也并不是没有缺陷的,就在近一年就爆出过不少高危 Linux 漏洞。
应用生态
相比最近 《Android 绿色应用公约》 也应该是刷足了存在感,除了系统层面,安卓系统在国内没有统一的应用通知渠道,这就导致了各种应用会进行各种后台行为,不仅耗电还可能窃取隐私。
系统应用商城的统一与否更有其利弊,但是目前安卓没有统一的应用商城,就导致了一个 2048 应用都要录音、发短信、发彩信的权限;无法及时推广 HTTPS 通信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