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系统层级结构图和vim中三个模式的命令
Linux系统中一些最重要的目录:
/usr 安装的软件、共享的库,包含文件和静态只读程序。重要的子目录有:
-/usr/bin:用户命令
-/usr/sbin:系统管理命令
-/usr/local:本地自定义软件
/etc 特定于此系统的配置文件
/var 特定于此系统的可变数据,在系统启动之间保持永久性。动态变化的文件(如数据库、缓存目录、日志文件、打印机后台处理文件和网站内容)可以在/var下找到
/run 自上一次系统启动以来,启动进程的运行数据,包括进程ID文件和锁定文件。此目录中的内容在重启时重新创建
/home 普通用户存储其个人数据和配置文件的主目录
/root 管理超级用户root的主目录
/tmp 供临时文件使用的全局可写空间。10天内未访问、未更改的文件将自动从该目录中删除。还有一个临时目录/var/tmp,该目录中的文件如果在30天内未访问、更改,将被自动删除
/boot 开始启动过程所需文件
/dev 包含特殊的设备文件,用于访问硬件
vim:
一般模式:按esc键可回到命令模式
dw 按单词删除
u 撤销当前操作
dd 删除当前行,=剪切
ctrl+r 重做上一个操作
yy 复制光标所在行
2 yy 复制光标所在行和光标下一行
p 粘贴到光标下一行
P 粘贴到光标上一行
cc 剪切
行数cc 剪切当前行开始的几行
X 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内容,即向后删除一个字符
X 向前删除一个单词
w,b 按单词进行移动光标
gg 跳转到文档首部行首
dgg 删除光标至文档首部
G 跳转到文档尾部行首
$ 行尾
^ 行首
n[enter] n为数字,光标向下移动n行
h 往左按字符移动光标
j 往下(后)按行移动光标
k 往上(前)按行移动光标
l 往右按字符移动光标
H 跳转到当前屏幕输出的最上面一行
L 跳转到当前屏幕输出的最下面一行
M 跳转到当前屏幕输出的中间那一行
插入模式:
i 在光标前插入
I在光标所在行第一个非空格符前插入
a 在光标后插入
A 在光标所在行末尾插入
s 删除光标所在位置字符并插入
S 删除光标所在行并插入
o 在光标所在行下一行插入
O 在光标所在行上一行插入
命令行模式(末行模式):
:wq 保存退出
:q 退出(未修改文件内容才可以退出)
:wq! 强制保存退出
:q! 强制退出,不保存
:set nu 显示行号
:set nonu 不显示行号
:行号 跳转到指定行号
:3,5 d 删除3-5行
:r 文件名1 读出文件1的内容到当前文件里
:%s/字符串2/字符串3 字符串3替换字符串2
:%s/1/2/g 将1替换为2,全局修改
:w 文件名1 另存为文件名1
/word 向下寻找一个字符串为word的字符串
n重复前一个查找的操作
N反向进行前一个查找的操作
?word 向上寻找一个字符串名称为word的字符串
ZZ 若文件没有改动,则离开,,若文件已经被改动过,则保存后离开
********拓展*********
块选择(Visual Block)
v |
字符选择,会将光标经过的地方反白选择 |
V |
行选择,会将光标经过的地方反白选择 |
[ctrl]+v |
块选择,可以用长方形的方式选择数据 |
y |
将反白的地方复制 |
d |
将反白的地方删除 |
多文件编辑:
vim 文件1 文件2 文件3
:files显示多个文件文件名
:n查看下一个文件内容
:N查看上一个文件内容
多窗口功能:
vim 文件1
:sp 文件名 在同一个窗口启动另一个文件
:sp 同一个文件出现在两个窗口间
[ctrl]+w+w [ctrl]+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