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结构】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七层参考模型理解
历史由来:OSI七层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了促进互联网的研究和发展,所制定的七层参考模型,使得全球计算机可以进行开放式通信,时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互联网法律上的国际标准;
网络体系结构
OSI:开放式互联系统,七层参考模型,分层思想
七层:应用层 能够产生网络流量和用户进行交互的应用程序;
六层:表示层 将逻辑语言转换成为机器语言,加密 压缩 开发人员;
五层:会话层 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建立的会话,针对传输的每一种数据(流量)建立(管理,维持,终止)一条虚连接,防止不同数据间干扰;
控制层面:上三层
数据层面:下四层
四层:传输层 传输层 区分流量(端口号区分),定义数据传输方式/可靠,不可靠传输 流量控制; 四层PDU:segment 分段 分片
三层:网络层 IP地址编址 选择最佳路径(寻址); 三层PDU:packet 包
二层:数据链路层 输入如何封装 添加物理层地址(MAC地址); 二层PDU:frame 帧
一层:物理层 电压 接口标准; 一层PDU:bit 比特流
传输介质:光纤 、双绞线(RJ45)、 同轴电缆、HUB;
封装:从低层往高层逐层封装; 解封装:从高层往低层逐步解封装;
网络排错:从底层往高层排查;
端口号:port ID 1—65536 (仅具有本地意义)
静态端口:又称为注明端口范围1-1023
动态端口:范围1024-65535
端口号大全:https://blog.****.net/qq_34646546/article/details/88545165
IP用于网络寻址,端口号用于对应服务:流量以通过IP地址找到对应的服务器端,但是服务器端有很多端口,每个程序,服务对应一个端口号,如数据库服务、FTP服务、Web服务等,如端口号23表示的是Telnet服务,所以通过类似门牌号的端口号,流量才能真正的到该服务器。
不可靠传输方式流量特点:1.大流量2.实时性要求较高3.对数据丢失不敏感;
可靠的:如何确保可靠性?1.确认机制2.重传机制
可靠与不可靠是两个相对而言的,不是不可靠就不能保证使用;
TCP:
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性传输协议;
三次握手:保证了面向连接,称之为TCP的三次握手;
滑动窗口机制提升TCP的传输效率;
TCP三次握手是为了面向连接,而不是保证可靠,可靠性由确认重传保证;
数据的分段传输:传输较大数据时按照MTU值进行分段传输;
MTU: 最大传输单元,默认为1500字节,可以修改(但不建议);
重排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面向字节流
虽然应用程序和TCP的交互是一次一个数据块(大小不等),但TCP把应用程序看成是一连串的无结构的字节流。TCP有一个缓冲,当应该程序传送的数据块太长,TCP就可以把它划分短一些再传送。
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
传输数据方式:报文;
面向报文
面向报文的传输方式是应用层交给UDP多长的报文,UDP发送多长的报文,即一次发送一个报文。因此,应用程序必须选择合适大小的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