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P4 CPU

1. P4 CPU 结构

奔4处理器是Intel的经典之作,它是采用乱序执行内核的超标量处理器。P4采用的微架构称为 Net Burst,基本结构如下:

Intel P4 CPU

奔4处理器微架构被分成了4大部分:
(1)存储子系统( Memory subsystem)。
(2)前端( Front end)
(3)乱序控制( Out-of-order control)
(4)执行单元( Execution unit)。
存储子系统包含了片内的 Cache,Cache是处理器内部的存储单元,存储指令和数据。Cache也是微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相对比较独立,留待下章细说。
指令在处理器内部的执行过程,可以分为前端和后端,前端准备指令,后端执行指令。前端包括取指、译码、分支预测等单元,后端包括执行单元和乱序控制。
执行单元的工作就是傻呼呼的运算,而指令的乱序调度交给了乱序控制部分。

2.译码:

在x86处理器中,译码单元的工作就是将x86指令翻译成类似RIsC的 micro operations(微操作),简称uop。
P4是超标量处理器,一次能处理多条指令,自然也要一次对多条指令进行译码。对于定长编码的指令,每条指令的bit数是固定的,多增加几套译码电路就能实现多条指令并行的译码,如下图所示:

Intel P4 CPU

不过,x86指令是变长编码的,指令长度从1~15 bytes不等,根本就不知道哪几个bytes是第一条指令的,哪几个 bytes是第二条指令的,也就无从解起。
Intel P4 CPU

在AMD的处理器中,通常采用预译码( Predecode)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难题,指令从内存读入到 Cache中时,就开始预解码,得出预译码标识,预译码标识包括指令的起始位置、需要译出的uop数目、操作码等信息。预译码标识连同指令一起存储在指令 Cache中,在正式译码时工作难度就减轻了。
Inte的处理器则采用多级译码流水线的方式来实现译码。第一级先检测出指令的起始和结束位置,第二级将指令解码为uop。
一条x86 CISC指令通常对应多条uop。当一条CISC指令生成的uop数目多于4条时,就将这些CISC指令对应的uop存储在 micro-ROM(uROM)中,解码时使用査表的方式从 micro-ROM中得到,这样就简化了复杂指令的译码过程。

3. Trace cache

在P4处理器中,解码后的uop被存储在 Trace Cache中。这个 Trace Cache和一般的Cache有点不一样,在一般的 Cache中,指令的存储顺序和内存中的指令顺序是一样的,而 Trace Cache中的指令顺序是指令的执行顺序,而不是指令的地址顺序。
下面这个程序中,包含有跳转指令:
Intel P4 CPU

指令在普通 Cache上存放的位置根据程序地址决定,指令这样存储:

Intel P4 CPU

而在Trace Cache中,指令的存储方式如下:

Intel P4 CPU

在P4中,一个 Trace Cache line包含6条uop。
Trace Cache与传统 Cache有两点不同:

(1) Trace Cache存储的是译码之后的微操作,而不是x86指令。这样执行循环代码时,就省了指令的译码过程。

(2) Trace Cache存储的微操作是按照执行顺序存储的,而不是指令顺序。在超标量处理器中一次取多条指令时,减少了 Cache line的访问。

4.前端流水线

Intel P4 CPU
一开始,前端从L2 Cache中读指令,一次读64bit,取好的指令放在一个队列( Queue)中,也即Buffer中,前面我们有谈到Buer的作用,它隔离了前后两个步骤,并对速度进行了平滑。Decode单元从队列中取指令进行译码,译码后的指令也放在一个队列中,然后
再按照uop的执行顺序放在 Trace Cache中,然后再从 Trace Cache中取出uop放在 uop Queue中, uop queue为连接前端和后端的桥梁。
当uop已经在 Trace Cache中时,就不需要再从L2中取指令了,直接从Trace Cache中取uop即可。所需的指令在 Trace Cache中时,称为 Trace Cache hit(命中),所需的指令不在Trace Cache中时,称为 Trace Cache miss(未命中)。 Trace Cache hit时的前端流水线就简化为:

Intel P4 CPU

除了这些基本的模块之外,处理器在根据地址取指令时,需要进行虚地址、实地址转换,使用到TLB( 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P4处理器中,有两个分支预测单元,一个用于预测指令的执行路径;另一个用于预测uop的执行路径。

5. 后端流水线

Intel P4 CPU

后端和前端的桥梁就是 uop Queue,当uop进入后端时,首先要进行资源的分配( Allocate),处理器内部拥有大量的 Buffer用于调度,每条进来的uoop要占一个位置,如它需要在ROB( Re-order Buffer)中有一个位置,逻辑寄存器需要使用到物理寄存器,内存操作需要使用到Load/ Store Buffer等,如果资源不可用,Allocate就处于等待。然后uop会被寄存器重命名,在p4处理器中,8个通用寄存器能使用128个物理寄存器,逻辑寄存器和物理寄存器之间的映射关系被保存在RAT( Register Alias Table)中。
指令的调度(Schedule)是乱序执行内核的核心,调度器根据uop操作数的准备情况和执行单元的准备情况决定uop什么时候开始执行。内存的访问和ALU指令的运算分别放在不同的队列中。
调度器连接了4个 Dispatch Ports(分派口),不同类型的指令由不同的 Dispatch Port分派,如下图所示:

Intel P4 CPU

Exec Port0和 Exec Port1用于分派 ALU uop, Load Port用于分派 Load uop, Store Port用于分派 Store uop。ALU( double speed)表示 Exec Port每半个Cycle就能分派1个简单的ALU uop,于是在最理想的情况下, Exec Port0和 Exec Port 11每个 Cycle分别发射两条uoop, Load Port和 Store port每个Cycle分别发射1条uop,所以1个Cyle最多能发射6条uop。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情况,实际情况由于指令的依赖性,远远达不到6条uoop并行。实时上,处理器流水线每个阶段能并行处理的最大指令数都不一样,如 Trace Cache一个 Cycle输出3条uop,因此 Intel处理器几乎在每个阶段都有 Buffer来隔离它们之间的速率偏差。
后面的 Register Read、 Execute、 LI Cache(MEM)、 Register Write和经典的MIPS5级流水线类似。
乱序执行内核的最后一步,就是 Retire(退出),它负责更新IsA寄存器状态,指令按照顺序退出乱序执行内核。 Allocate、 Register Rename、 Schedule、 Retire组成了乱序控制。
P4处理器实际的流水线达到了20级,比上面的介绍要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