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分层模型概念梳理

0、简介

网络分层模型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偏学术性的:OSI 七层网络模型;一种是偏应用性的:TCP/IP 网络模型,其又分为四层模型和五层模型。
网络分层模型概念梳理

1、这两大类网络分层模型的区别?

OSI 七层模型是学术界提出的,从层数上就知道它更把网络分的更加详实,从而也使得它的实现更加复杂,因此它的学术价值更大。
而 TCP/IP 网络模型是由计算机寡头提出并实现,并且属于开源产品,更能直接提供给用户使用。

2、TCP/IP 四层模型和五层模型的区别?

四层模型属于工业标准,是将 OSI 的有一些层被整合(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合并为应用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合并为网络接口层),或者功能分散到其他层去,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更广泛。
五层模型只是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是往往采用的折中办法,因为 OSI 七层模型层数过多,太详细了反倒不适合学习,四层模型过于简化,于是综合OSI和TCP/IP的优点而提出五层模型,这样既简洁又能将概念阐述清楚(总不能一会学习 OSI 一会又来学习 TCP/IP 四层模型吧)。

3、各层的代表性协议?

附录一有详细图。
网络分层模型概念梳理
从图中可以看到,四层模型最底下两层总是有不同的名称,我们搞明白这两层的任务更重要。

  • 第一层主机到网络层,也叫网络接口层,负责监视数据在主机和网络之间的交换,即接收来自网络互联层的数据包并通过网络发送出去,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出 IP 数据报,交给网络互连层;它对应的是 OSI 七层模型中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在 TCP/IP 四层模型中并未定义该层的协议,而是由参与互连的各网络使用自己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这里为什么要提到“各网络”?因为数据链路从和物理层直接跟硬件打交道,而不同的网络类型使用的底层协议往往不一致,比如按传输介质区分的有线网(双绞线/同轴电缆)、无线网、光线网等,由于信号、频率等的差别,它们的数据解析协议肯定不一样。
  • 网络互联层,又称网际互联层,顾名思义,是网络间的通信,它是整个 TCP/IP 协议栈的核心,其功能是把分组发往目标网络或主机。这一层需要解决拥塞控制问题。

参考链接

附录一

网络分层模型概念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