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上半学期顶点计划课程报告

灵感来源

在感受到自己和身边的同学在进入大学之后的学习方面的不适应,自学在大学学习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我们决定调查同学的自习情况。
2019学年上半学期顶点计划课程报告

第一轮调研

进行了对于现阶段同学们自习状况的调查。
2019学年上半学期顶点计划课程报告

  1. 学习地点和手机的关系。
    我们列出了几个主要的学习地点——小班教室、图书馆、寝室、阶梯教室。在其中,绝大多数人选择了寝室,但是使用手机的比重也更大。在选择教室的人中,阶梯教室更受欢迎,使用手机的占比也更大。‘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进行了换位思考。
    ① 寝室相对*,但不利于抵抗手机的诱惑。
    ② 教室和图书馆虽拘束,但氛围和愧疚感能 有效提高自制力。
    ③ 阶梯教室相对空旷,有效减少干扰。
    ④小班教室虽易受周围人影响,但便于讨论。
    2019学年上半学期顶点计划课程报告
  2. 年级与环境的关系
    在这个问题上,无论年级,选择有人但安静的人数最多。除去选择有人但安静,大一新生偏向于讨论型学习,高年级偏向于独自研究型学。
    ① 竞争心理
    ② 教室和图书馆虽拘束,但氛围和愧疚感能 有效提高自制力。
    ③ 大一新生面对全新学业的手足无措
    ④ 学长们逐渐适应大学节奏的结果
    2019学年上半学期顶点计划课程报告
    3.听音乐对自习的影响
    约一半的人对听音乐表示无所谓。从听音乐的影响上讲,正反意见大约持平。
    ① 大多数人没有这个习惯,并对此无感。
    ② 在放松的环境下静心学习,提高效率。
    ③ 会分散注意力,甚至引人入睡

2019学年上半学期顶点计划课程报告
换位思考
在第一轮调研之后,我们组织了一场换位思考。
1.换位思考的第一个题目,作为学生,我们可以采用哪些办法利用学校提供的便利来抗干扰?如何增加这些便利的利用效率?
① 经讨论后均认为学校所提供的最大便利,就是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例如品学楼的教室,旁边有卫生间,开水间,安静舒适,甚至在冬天还有暖气供应。
② 第二点是学校提供的独特资源,例如图书馆,具有大量的书籍可供查阅,并且提供了非常舒适的阅读环境。
③ 另外还有通宵自习室,它为我校的“夜猫子们”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并且有着咖啡的供应。
2.换位思考第二个题目,分析讨论型自学和独自研究型自学的优势和缺陷。
经总结,同学们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① 从学习效率出发。
② 从人际关系的构建出发。
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图示(浙江技术考生应该会很熟悉吧):
2019学年上半学期顶点计划课程报告
3.第三个问题探讨为什么学长们的自学方式发生了转变?
经过总结,同学们的回答主要集中在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的分析上。
① 在客观原因中,独自研究型自学时间上的高度可控性成为了主流,还有部分人认为专业分流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② 在主观原因中,促进自我研究能力的提升成为了同学们讨论的重点。
4.最后我们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供大家课后思考。
2019学年上半学期顶点计划课程报告

第二轮调研

第二轮调研在第一轮的基础上,选择针对性调查高年级偏向于研究型学习和大一偏向于讨论型学习。
2019学年上半学期顶点计划课程报告

  1. 讨论型学习的缺点。研究型学习的优势。
    在大一及高年级都普遍认为讨论型学习的缺点在于效率比较低,容易浪费时间。更倾向于研究型学习的高年级主要认为研究型学习的优势在于更加专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上安排比较*。
    2019学年上半学期顶点计划课程报告

  2. 大一普遍偏向于讨论型自学的原因。
    大一偏向于讨论型学习主要是为了更快熟悉身边的人,拓宽思维和帮助学习。
    2019学年上半学期顶点计划课程报告

  3. 高年级由讨论型学习转为独自研究型学习的原因。
    主要原因在于学业繁重,讨论浪费时间,效率太低。
    对于转变原因上。在低年级时会试图寻找归属感,而讨论型学习正好也满足了这一点;到了高年级,首先是时间上是否能很好协调,其次是当专业性更强了之后,对于自我的要求也更高,需要自己深究才能更好提升。
    2019学年上半学期顶点计划课程报告
    2019学年上半学期顶点计划课程报告

  4. 大一学生的未来选择与高年级现状。
    调查发现,70%的大一学生认为在未来会偏向于研究型学习。这符合高年级学生的现状。也说明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学生会逐渐偏向于研究型学习。

2019学年上半学期顶点计划课程报告

结论

1.鼓励大一新生多进行讨论性学习,以适应全新的学习模式,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2.大一在讨论性自习的同时,应加强独自研究型自学的能力
3.进行讨论性学习时,注意事项:
Ⅰ.务必务必防止话题走偏,发生聊天等现象拒绝划水,积极参与讨论,收获会更大
Ⅱ.一定一定注意时间规划,防止效率走低
Ⅲ.通过对学长学姐们自学方式的研究,未来的学习需以独自研究型自学为主,讨论性学习为辅

感想

本报告由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 沈嘉文潘晨张静 三人共同完成。
感谢 杨宁徐世中 等课程教授的亲切指导。

当时我选择这门课程可能单纯是为了两个学分,以及对于学院实验课程的好奇。
这里暂不提思科网课的部分,就顶点调研的部分来说,有新的认识和思考。
1、调研?换位思考?
也许我们的课程突出的是换位思考,强调用其他人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而许多时候,我们仅仅是完成了调研,明白了问题所在,却不从问题相关者的角度来提出解决方案。我以前没有做过调研,也不太了解换位思考,因此在探讨选取什么课题时我为了回避某些困难而提出了自习这一出发点。原因如下:1、虽然大一新生和学长学姐的视角有区别,区别应该不大,对于自习的认识应该差不多。2、关于学习的调研问卷更容易被同学填写,得到的数据应该也会比较真实。3、这个问题如果能得到解答,对我们本身,以及大一新生中那些还没找到适合自己自习方法的同学一些帮助。

令我惊讶的是,在实际调查中,分析数据的得到的结论显示大一新生和高年级学长对于自习的看法竟如此不同(这让我切实体会到了学会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在回收问卷时,能得到的问卷数目也远小于我的猜想,甚至到最后两天在思考要不要去发实体传单来补充数据。而在思考第二轮调研问题的时候,太过笼统模糊的主题让我们难以选取接下来要调研的问题。(我们容易通过数据得出结论,但是要提出适当的建议就很困难了。)

2、三人小组?
研讨小组人数为三人。三人的小组真的能在课余时间完成调查、分析等任务吗?我们三人都是新手,如何制作问卷?如何完成ppt的制作以及最后的答辩汇报?
当然还有现在在编写的这份报告……这些对于我们都是全新的事物。
调研期间,我们三人互相帮助,互相探讨问题,虽然都不擅长问卷ppt制作但是却能一起努力制作,分享心得。当然,在研讨期间出笑话的场面也不少。
感谢潘晨同学,他担负起了最后汇报主讲人的任务,同时又在我们课题陷入窘境的时候提出关键的几个问题使我们的调研可以继续进行下去。同时,他负责制作了第二次调研的问卷。
感谢张静同学,她为我们制作了第一次的调查问卷,以及在最后我们难以回收高年级学长问卷的时候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和你们在一起探讨学习,一起努力的时间真的十分快乐,真的。
或许这也是讨论性学习的一大优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