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2
GNSS原理与应用(第六周作业)1824020145
- 简述GPS载波相位测量的基本原理
测量接收机接收到的具有多普勒频移的载波
信号,与接收机产生的参考载波信号之间的
相位差。
由于载波的波长远小于码长,C/A码码元宽度293m,P码码元宽度29. 3m,而L1载波波长为19.03cm,L2载波波长为24.42cm,在分辨率相同的情况下,L1载波的观测误差约为2. 0mm,L2载波的观测误差约为2.5mm。
而C/A码观测精度为2.9m,P码为0. 29m。
载波相位观测是目前最精确的观测方法。
- 在高精度GPS测量工作中,为什么需要采用载波相位测量方法进行三维定位。
载波相位测量的优点是精度高,测距精度可达2mm量级。利用GPS的L1、L2载波相位观测量可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其前提是要预先解算出相位的整周模糊度——初始历元的相位整周数,一旦整周模糊度正确固定,载波相位观测值即可转换为高精度的测相伪距,从而实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 载波相位测量中,确定整周未知数主要有哪些方法?
①用伪距值来确定整周迷糊度
②用较为精确的卫星星历和先验站坐标来确定
③通过平差计算加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