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的结构(三级模式、两级映像)

三级模式结构:

       人们为数据库设计了一个严谨的体系结构,数据库领域公认的标准结构是三级模式结构,它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有效地组织、管理数据,提高了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使不同级别的用户对数据库形成不同的视图。所谓视图,就是指观察、认识和理解数据的范围、角度和方法,是数据库在用户“眼中"的反映,很显然,不同层次(级别)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是不相同的。

一、概念模式: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所有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它是数据库系统模式结构的中间层,既不涉及数据的物理存储和硬件;也和具体运用的应用程序、应用开发工具和程序设计语言无关。(换句话说概念模式和具体运用无关,和具体存储实现无关

 

二、外模式:

       外模式常常被称为子模式或者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具体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外模式常常是模式的子集,和概念模式不同,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根据用户的应用需求、看待数据的方式、对数据保密的要求等方面的要求而有所差异。同一个外模式也可以被多个应用程序所使用,但是每一个应用程序只能使用一个外模式。(换句话说外模式就像一个“窗口”,让你看见一部分数据,剩下的部分让你看不见,因为每个应用程序对数据的要求不一样,所以这个“窗口”之间有所差异)

 

三、内模式:

       内模式常常被称为存储模式,一个数据只有一个内模式,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组织方式。(换句话说就是数据具体怎么存储下来)

 

个人小结:

  • 概念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

  • 概念模式负责中间的转圜,外模式就相当于概念模式根据用户需求的一个削减版本。

  • 内模式和外模式都是唯一的

  • 内模式负责对内的存储

  • 外模式负责对外的使用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三级模式、两级映像)

     

二级映像功能:

       为了能在系统的内部具体实现三级模式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换,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这三个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正是因为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具有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一、外模式/模式映像:

        在前面我们已经知道概念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一个概念模型可以有多个外模式。对于每一个外模式来说、数据库系统都留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像,它定义了该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关于这些映像的定义包含在其外模式相关的描述中。(换句话说对于每一个外模式,系统都有与之对应的外模式/模式映像来缔结外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关系。)

       当模式改变时只需要改变相应的外模式/模式映像就可以保证外模式和之前一样。因为外模式是运用在应用程序上的,因此应用程序也不用发生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之间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换句话说,外模式/模式映像是一个“中间桥梁”,当一方发生变化时,只要改动这座“桥梁”依旧可以畅通无阻。)

 

二、模式/内模式映像:

        我们知道数据库中只有一个模式,也只有一个内模式。所以不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可以有多个模式/内模式映像只有一个。

        它定义了数据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前的对应关系。(换句话说模式/内模式映像缔结了数据与相应的存储之间的关系)

        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发生改变时只要改变模式/内模式映像,模式不用发生改变,进而应用程序也不用的发生改变。这保证了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物理独立性,简称为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个人小结:

  • 外模式/模式映像使得应用程序使用数据的时候,不用担心概念模式的改变。

  • 模式/内模式映像使得模式不用因为存储结构(即内模式)的改变而改变,进而外模式也不用改变,相关的应用程序也不用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