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13.案例一:温度开关控制直流有刷电机

写在前面的话:
此系列文章主要记录以下问题:
(1) 模拟电路设计
(2) MCU电路设计

学习笔记总目录:专题一(软件)、专题二(无刷直流电机)、专题三(硬件)

本专题目录
专题三:1.电阻
专题三:2.电容
专题三:3.整流桥
专题三:4.电源与直流降压模块
专题三:5.稳压管
专题三:6.三极管
专题三:7.二极管
专题三:8.案例-降压
专题三:9.引脚的三种状态
专题三:10.寄生电容/杂散电容
专题三:11.RC滤波电路
专题三:12.二极管钳位功能
专题三:13.案例一:温度开关控制直流有刷电机
专题三:14.案例二:使用两个引脚(高低电平)实现电机的正反转
专题三:15.碎纸机项目单向 - 交流异步马达
专题三:16.继电器和电磁兼容的大致内容

1.功能需求

   用一个温度开关(传感器)控制一个直流电机,当温度大于70°时,温度开关开通,直流电机转动,同时红LED灯亮;当温度降为40°时,温度开关关闭,直流电机停止转动,同时绿LED灯亮。

2.方案一(控制电机部分)

专题三:13.案例一:温度开关控制直流有刷电机
说明与评价:
   因为流过温度开关的电流一般很小,通常传感器元件一般作为信号的输入端,用来控制负载,而不会直接与负载串联。

3.改进方案二:温度开关控制三极管

专题三:13.案例一:温度开关控制直流有刷电机
说明与评价
   (1)将一个三极管用作开关作用,用温度开关的弱电流信号来控制三极管的导通与关闭,从而控制电机的转与停。

   (2)不足之处:电流和电压都是模拟量,不能突变为0,当温度开关闭合的瞬间,三极管基极电流降为零需要一段时间,此时三极管处于放大工作状态,极其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譬如工作在放大区时来了一个高压静电,就有可能将三极管击穿;因此要将工作在放大区的时间尽可能缩短,即基极电流放电速度尽可能加快,因此可以在基极处放一个下拉电阻,加快放电速度。

4.改进方案三:加上 下拉电阻

专题三:13.案例一:温度开关控制直流有刷电机
说明和评价:
   加了一个下拉电阻R2,一般==下拉电阻选择2K(经验值)==比较合适。如果阻值太小,会在R2处产生一个大的电流,这个电流对系统没有任何作用,是无用的,我们称它为漏电流。漏电流大,会使系统无用功率也就大。如果阻值太大,三极管关断时的放电速度会变慢,让三极管处于放大区的时间加长,这也不符合需求。

下拉电阻起到的作用:
   (1)缩短三极管的放电的时间,当温度开关闭合,三极管可以更快的关闭,减少处于放大区的时间。

   (2)避免出现高阻态(芯片的引脚什么都不接,相当于该引脚和电源之间接了一个无穷大的电阻,即该引脚所在通路的电阻非常大,称该引脚处于高阻态,如果此时有高压静电,电流只能往芯片内部流,很有可能会烧坏芯片,所以在电路设计中,任何器件的输入引脚要么接上拉电阻,要么接下拉电阻,即工作在两态)。

   (3)当有高压静电时,提供了放电通路,避免高压静电直接流入三极管。

   (4)不足之处:机械开关/温度开关在闭合的瞬间会产生一个高dv/dt(尖峰电压),会对后续元器件造成损伤,因此需要进行滤波。

5.改进方案四:加上RC滤波电路

专题三:13.案例一:温度开关控制直流有刷电机
说明与评价
   (1)加上了滤波电路,可以滤除在开关闭合瞬间产生的尖峰电压。

   (2)不足之处:因为存在电容C2,当开关断开时,C2中的电荷也会通过R2和三极管(两条放电路线)进行放电;从而增加了三极管的闭合时间。所以需要在R3的前面加上给C2放电的放电电路(在后面有讲)。

6.改进方案五:加上对LED灯的控制电路

专题三:13.案例一:温度开关控制直流有刷电机
说明:
   (1)利用二极管的钳位作用,当Q1三极管导通时,a点电压为0.3V,b点电压为1V(0.3+二极管的钳位电压0.7V);1V小于LED的导通电压3.3V,所以绿LED不会亮,红LED与三极管串联,故不会亮。当三极管截止时,电流不会从b处流进二极管,而是直接流经绿LED,所以绿LED被点亮,红LED不亮。

   (2)注:N型三极管作为一个开关管时,e极一般接地,c极接负载。

7.使用P型三极管看看能不能实现功能

7.1.原理图一
专题三:13.案例一:温度开关控制直流有刷电机
分析:
   加了上拉电阻,避免了b极三态的出现。功能也符合要求。但是,当开关闭合的瞬间,会有一个浪涌电流或尖峰电压,所以需要加上滤波延时电路。如下图所示,加上了电容C6,C6和R3组成延时滤波电路。
专题三:13.案例一:温度开关控制直流有刷电机

说明与评价
  系统刚上电时,温度开关断开,12V开始供电,电流会对电容C6充电,所以此时三极管的基极有电流流过(给C6充电的电流),即三极管导通,电机A也会转。所以这种设计也不合理。

7.2.改进电路原理图
专题三:13.案例一:温度开关控制直流有刷电机
说明与评价:
  再加一个N型三极管即可解决原理图一的问题。

思考:将红框部分的电路挪移到三极管的E极,C极直接接地是否可行?
  当三极管导通时,a点电压为0.3V,此时E B之间的电压差不足0.7V,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导致a点的电压很高,电机分得的电压就很少,所以不能将红框部分的电路挪移到E极。

  总结:
  N型三极管,一般E极接地,负载放在C极;P型三极管,一般C极先接负载,然后再接地,E极直接接电源。

8.改进滤波电容放电问题

专题三:13.案例一:温度开关控制直流有刷电机
问题说明:
  因为存在滤波电容C2,当温度开关断开时,C2经过下拉电阻R2和三极管Q1进行放电,C2放电过程中,电机任然在转;这是不合理的。必须要在C2之前加上放电电路,让C2尽可能的通过前面的电路进行放电。

方案:
专题三:13.案例一:温度开关控制直流有刷电机
分析:
  (1)当温度开关断开时,C2会通过前面的三极管放电;但开关闭合时,三极管任然会导通,所以必须让B极电压为12V,比E极高,这样在开关闭合时才不会导通。

  (2)上面的电路存在的问题:第一,直接将三极管短路;第二,会产生漏电流(流过下面的R1/10K电阻时,会产生电流,该电流是浪费的、没用的,称为漏电流,漏电流过大,会增加系统无用功耗)。

8.1.改进方案一:
专题三:13.案例一:温度开关控制直流有刷电机
分析:
  上面的电路解决了短路问题,但仍存在的问题:C5放电的时候会经过三极管和上面的R1电阻,当三极管导通时,EC之间的电流是非常大的(比另一条放电路径大),所以应该尽量让放电电流从三极管流过。问题二:因为增加了一个电阻,所以RC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将不再时4.7us。

8.2.改进方案二
专题三:13.案例一:温度开关控制直流有刷电机
分析:
  使用二极管代替电阻。

8.3.改进方案四:最完美的电路
专题三:13.案例一:温度开关控制直流有刷电机
分析:
  方案三,C5不光会通过前面1KR1进行放电,也会通过后面的10K电阻进行放电(虽然电流很小,但确实存在)。如果在R1上面加上一个二极管,则可以让电流尽可能的从前面的1KR1进行放电,最大程度的加快放电速度。

注意:
  开关闭合时,在工程项目中,漏电流一般在1mA上下,太大增加系统功耗。故R1为10K是合理的。漏电流一般为1mA是可以的。

9.电感特性

(1)电感中的电流是渐变量,类似于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

(2)如果一个电流通过一个电感,电流的变化会在电感周围产生磁场,磁场会阻碍电流的变化。即自感会阻碍电流的变化;电流变大,自感阻碍该电流变大;电流变小,自感会阻碍该电流变小。

(3)自感的方向和电流变化的方向相反。

(4)电感是储能器件,以电流的形式储存能量,并且本身不消耗能量。类似于水流,水流越大,储存的能量也就越大。

(5)电容的电压上升波形和电感的自感电流的上升波形类似。

10.电机的改进

专题三:13.案例一:温度开关控制直流有刷电机
分析:
  改进1:电机里面有很多线圈,可以把电机类比为一个电感,当断电的瞬间,电感会有一个自感电压,上面的电路中,当断电的瞬间,1处为负,2处为正;所以2处的电压会非常大,有可能将下面的三极管Q1烧坏,所以可以将一个二极管反向和电机并联。让感应电流通过二极管流回电源;并且可以将2处的电压钳位在12.7V(二极管的两端的压降为0.7V)。

  改进2:为了让绿LED在三极管Q1导通时绝对不会亮,可以在绿LED的下面在加一个二极管,起电压钳位作用。
专题三:13.案例一:温度开关控制直流有刷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