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不知道:越自我,越*!

也许你不知道:越自我,越*!

也许你不知道:越自我,越*!

作者  |  寇晨

编辑  |  Dave  董雯雪

视觉  |  任染

这是 「禾穗HERS女性商学院的第  078 篇原创

也许你不知道:越自我,越*!

前几天与男友查理外出,和朋友聚会。由于疫情原因,和朋友一见面就聊得特别愉快和尽兴。

在回家的路上,男友问我,“你怎么总是全场焦点?”其实他带着一点不满的情绪,我意识到需要和他把这个问题深度交流下。

于是,第二天我和男友敞开心扉沟通了彼此的感受,没想到,这次交流却帮助他解开了多年的思维束缚。

在查理的支持下,今天我把交流中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如果你和我男友一样是个时常为他人着想,也经常被他人的言语或者情绪影响的敏感人士,我建议以下内容,你一定要收藏起来,甚至是通篇背诵下来最好!

接下来,enjoy:

也许你不知道:越自我,越*!

也许你不知道:越自我,越*!

老是考虑别人的感受,你就那么不在乎自己的感受吗?

确实如查理所言,我总是不经意间就会成为焦点。这个从我小时候就是这样,也许和我水瓶座有关吧。

我记得小时候妈妈带我去少年宫学习完都要坐公交车回家,在车上我总是*自在地唱起歌,乘客们也纷纷夸我唱得好。

仿佛拥挤的车厢就是我的舞台,我下车的时候还跟谢幕一样对乘客们说“谢谢大家”。

现在想起来,我很感激我妈当时给予了一个小女孩在公共场合放声歌唱的*。

这份*让我受益至今。我允许自己可以先关注我内心的感受,然后,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

就像小时候我只需要尽情享受歌唱时内心的情感流动,才不管是不是公共场合呢,我唱开心了,唱舒服了就好。也许很多朋友并不赞同我,甚至会觉得我很自私,不为他人考虑。

比如肯定有人会说,如果公交车上的乘客觉得你吵,也没跟你说,但是你就是吵到别人了,你这样没有为他人考虑是不对的。

我们来把对错的边界划一下。如果当时公交车上的乘客觉得我吵,跟我妈妈沟通,让我停下来。而此时,我并没有停下来,这才是我的不对,我没有为他人着想。

但是如果乘客没有明确表达出来,有人就用一个臆想的可能来指责我放声歌唱的*,这到底是谁的不对呢?在法律上,我们可以说这是有罪推定;生活里,这就是有色眼镜。

想要别人在乎自己的感受,首先需要我们在乎自己的内心感受。否则,就容易设定不存在的“义务”给他人,这反而不利于人际交往。好比总有一个人站在幕布后面放暗枪,还指责你在台前吵到他了。

也许你不知道:越自我,越*!

也许你不知道:越自我,越*!

你在乎的并不是别人,是自己在别人眼里的样子

说到这里,有些朋友肯定更加否定我。在他们看来,是我不够善解人意,是我有“义务”去为他人着想。

小时候我在公交车唱歌不见得是个很好的例子,因为那时我是个小女孩,大家都会容忍一个小女孩的童真可爱。

回到文章开始的事件,我和好久不见的朋友们相谈甚欢,为何会引起男友的一些不满呢?

事情是这样的:朋友聊起一个我也很感兴趣的女性成长话题,我有很多想法分享,加之我本来就口齿伶俐,逻辑清晰,博学多闻,自然就又变成全场的焦点。

可是男友观察到当我在说某个观点的时候,有位朋友神情紧张,但也没提出来不同想法。由此,男友就担心,我没有考虑到那位朋友的感受。

我理解男友的担心,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而且人很nice,总是考虑周全。

我问他,“那位朋友神情紧张,你是什么感受呢?”男友回答道,“我觉得他不是很认同你。”

我笑着说,“很正常啊,不认同是他的事,跟我有关系吗?”男友表现出很惊讶的样子对我说,“人家不认同你,你觉得没关系吗?”

我微笑而自信地回答他,“我觉得一点关系也没有。因为那是一个很轻松的交流,大家有不同意见本来就很正常,而且大家要是都能自在地表达自己就更好啦。我也能有所学习和思考。”

男友的惊讶表情慢慢变成思考的样子。沉默了一分钟对我说,“我真羡慕你,你可以不去在乎别人。”

我握着他的手说,“你也可以不那么在乎别人,因为你只是在乎你自己在他人眼里的样子。”

他坦言,自己在乎别人时的感受,其实并不是那么轻松,仿佛一直在猜和验证,非常消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时间长了,自己什么立场,都容易忘了。

我男友的这一系列心理活动恰恰印证了我的观点。我们需要先在乎自己的感受,再去考虑别人。如果一开始去考虑别人其实还是那个本能动因,就是在乎我们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样子,本质上就是在乎自己的感受。

在乎自己的感受就是一个本能,而且是非常正常的心理本能,但却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不断被压抑。

也许你不知道:越自我,越*!

也许你不知道:越自我,越*!

先懂得尊重自己,再去考虑尊重别人

上周在岳老师组织的团队读书会里,我们聊起了家庭教育中,“孔融让梨”的故事。

“东方文化追求一种大我的概念,不强调自我。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先要想想应不应该,而不是遵从自己的意愿,兴趣。觉得自己想怎么做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别人期待我们怎么做。”

这是中国著名心理咨询师,也是我学习的后现代整合心理学流派的开创者李子勋老师在畅销书《家庭塑造孩子》中的观点。

在传统文化中,“孔融让梨”是一段佳话,可是它之所以成为佳话是因为我们人性并不是一开始就懂得分享,而孔融做到了,他值得被赞美。

分享也要看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阶段。如果一个人穷的只剩一个馒头,比他富裕一点的人还希望他分享出来,而此时穷人分享了却被赞美。我们仔细品品,这是佳话还是耻辱?

假设我们赞美穷人不分享那个馒头会如何呢?假设我们赞美孔融被家人的爱围绕,给了他一个大梨又如何呢?我们为什么就不允许人是可以珍视自己的呢?为什么不允许人是可以把自己看的比他人重要的呢?

李子勋老师认为,不懂得珍视自己的人很难懂得珍视他人。“家长需要帮助孩子珍视自己,觉得自己很重要,而不是教育孩子别人比自己宝贵,别人的需要比自己的需要更重要。”

我深以为然。总觉得别人的需要高于自己的人,会陷入深深的自我低价值的思维循环里。回头看看最近发生的各种社会新闻,被害人都是自我价值低的人群。比如北大女生PUA事件,包丽如果觉得自己很重要会被牟某欺压到自杀吗?

尊重自己的基本人性,才能真正尊重他人。这会帮助我们理解他人和我们一样有情绪,非圣贤,会犯错,才会让我们真正懂得接纳和理解他人。

也许你不知道:越自我,越*!

也许你不知道:越自我,越*!

越自我,越*

在我看来,人性不是简单粗暴地去评价人性本恶还是本善,而是需要我们意识到人性的平凡和普遍。

如果我是上述例子中那个只剩一个馒头的穷人,除非我是圣人,否则我绝不分享出去,并且没有一点愧疚感。这样会让我真正懂得尊重比我们弱小的人。

比如哪一天我不穷了,我看到别的穷人只剩一个馒头的时候我绝不会去找他分享给我,并且也不会为此懊恼,因为我理解他,我尊重他。

说回男友和我的交流。为什么我不在乎在聚会中朋友可能存在的不认同呢?

因为我很自信安全地表达了我的观点,其实我能表达出来也恰恰因为我的朋友们给了我这样的氛围,所以我对于他人的不同意见,我也能安全地接纳。

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地为他人着想。如果因为别人有不同意见,有不同的情绪,但是并没有正式提出,而我就要为此而一一做出回应,那无论我做出什么回应我都在破坏那个原本安全的氛围。

这样一来,我可能会和朋友争论,也可能会去猜朋友的想法,甚至猜错了还会不满,但这都是从我的臆想中的一个可能性而演化出来的结果。

而这个可能性是建立在我不允许别人不认同我的观点之上的,那请问,这还能有朋友间的自在沟通吗?还能有*和尊重存在的可能吗?

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在沟通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真诚。这其实是需要我们自己真诚地表达和展现自己,自然就有一个安全的氛围让别人也能真诚地表达他自己,在这样的背景下,*和尊重才能真正存在。

也许你不知道:越自我,越*!

自我不是损人利己的自私,而是真实*地活出自己的样子,自信地爱自己,珍视自己,接纳自己,保护自己。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尊重和爱护别人,因为我们能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人和我们一样,有权利珍视自己,爱自己。

别再害怕关注自己,以自我为中心了,这是你的*,也是你的权利!

祝福大家都能慢慢学会珍视自己。你值得!

也许你不知道:越自我,越*!

也许你不知道:越自我,越*!

在沃顿读书,我学到了什么

洞察创业公司HRM的生死线:管人,还是管事?

如何培养孩子一年读100本书

弄丢了理想?你患了空心病

我为什么创业——《原则》读后感

消费财商养成---如何让消费更有价值

救救我们的女孩!别再对性侵一无所知


也许你不知道:越自我,越*!

也许你不知道:越自我,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