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垃圾回收(GC)机制学习笔记

垃圾回收的几种方式:

 1. 引用计数法

     为每一个创建的对象分配一个引用计数器,用来存储该对象被引用的个数。当该个数为零,意味着没有人再使用这个对象,可以认为“对象死亡”。但是,这种方案存在严重的问题,就是无法检测“循环引用”:当两个对象互相引用,即时它俩都不被外界任何东西引用,它俩的计数都不为零,因此永远不会被回收。而实际上对于开发者而言,这两个对象已经完全没有用处了。

因此,Java 里没有采用这样的方案来判定对象的“存活性”。

2. 可达性分析

 这种方案是目前主流语言里采用的对象存活性判断方案。基本思路是把所有引用的对象想象成一棵树,从树的根结点 GC Roots 出发,持续遍历找出所有连接的树枝对象,这些对象则被称为“可达”对象,或称“存活”对象。其余的对象则被视为“死亡”的“不可达”对象,或称“垃圾”。

参考下图,object5,object6 和 object7 便是不可达对象,视为“死亡状态”,应该被垃圾回收器回收。

Java垃圾回收(GC)机制学习笔记

 

3. 标记--清理

参考下图,黑色的表示垃圾,灰色表示存活对象,绿色表示空白空间。Java垃圾回收(GC)机制学习笔记

第一步,所谓“标记”就是利用可达性遍历堆内存,把“存活”对象和“垃圾”对象进行标记,得到的结果如上图;
第二步,既然“垃圾”已经标记好了,那我们再遍历一遍,把所有“垃圾”对象所占的空间直接 清空 即可。

Java垃圾回收(GC)机制学习笔记

这便是 标记-清理 方案,简单方便 ,但是容易产生 内存碎片

4 .标记-整理

既然上面的方法会产生内存碎片,那好,我在清理的时候,把所有 存活 对象扎堆到同一个地方,让它们待在一起,这样就没有内存碎片了。

结果如下:

Java垃圾回收(GC)机制学习笔记

这两种方案适合 存活对象多,垃圾少 的情况,它只需要清理掉少量的垃圾,然后挪动下存活对象就可以了。

5 .复制

这种方法比较粗暴,直接把堆内存分成两部分,一段时间内只允许在其中一块内存上进行分配,当这块内存被分配完后,则执行垃圾回收,把所有 存活 对象全部复制到另一块内存上,当前内存则直接全部清空。

参考下图:

Java垃圾回收(GC)机制学习笔记

起初时只使用上面部分的内存,直到内存使用完毕,才进行垃圾回收,把所有存活对象搬到下半部分,并把上半部分进行清空。

这种做法不容易产生碎片,也简单粗暴;但是,它意味着你在一段时间内只能使用一部分的内存,超过这部分内存的话就意味着堆内存里频繁的 复制清空。

这种方案适合 存活对象少,垃圾多 的情况,这样在复制时就不需要复制多少对象过去,多数垃圾直接被清空处理。

 

而 Java设计的垃圾回收很聪明,采用分代回收机制,新生代和老年代采用不同的垃圾回收机制。

如果有不明白的同学可以参考下面文章

http://jayfeng.com/2016/03/11/%E7%90%86%E8%A7%A3Java%E5%9E%83%E5%9C%BE%E5%9B%9E%E6%94%B6%E6%9C%BA%E5%88%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