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完整学习笔记(一):计算机系统概论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1.1 课程导学

1.1.1 为什么要学习计组?

核心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程主要内容:介绍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互连构成整机的有关技术。(设计方法是课程关键)

计算机组成原理完整学习笔记(一):计算机系统概论

1.1.2 如何才能学好计组?

  1. 构造观 —— 掌握设计方法(基本编码/解码器、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简单计算机系统)

  2. 系统观 —— 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

  3. 工程观 —— 系统实现视角(成本、节能、可靠)

1.1.3 全书知识点概括

计算机组成原理完整学习笔记(一):计算机系统概论

计算机组成原理完整学习笔记(一):计算机系统概论

1.1.4 本章知识点概括

计算机组成原理完整学习笔记(一):计算机系统概论

1.1.4 书本推荐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大学毕业前一定要认真读一遍
计算机组成原理完整学习笔记(一):计算机系统概论

1.2 冯·诺伊曼计算机结构

1.2.1 冯·诺伊曼

1945年,冯·诺伊曼发表了《关于EDVAC的报告草案》,提出了 “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方案(EDVAC)”,即冯·诺伊曼结构。并因此结构被称为 “计算机之父”,该结构也沿用至今。

1.2.2 冯·诺伊曼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存储程序

将程序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只有放入存储器中的程序才能被执行。

程序控制

按指令地址访问存储器并取出指令,经译码依次产生指令执行所需的控制信号,实现对计算的控制,完成指令的功能。

1.2.3 冯·诺伊曼计算机的硬件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完整学习笔记(一):计算机系统概论

硬件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 主机:CPU(运算器+控制器)、内存
  2. 外设: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存储器
  3. 总线:地址线、数据线、控制线

五大器件的功能:

  1. 运算器: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且能保存运算结果。
  2. 控制器:产生指令执行过程所需要的所有控制信号,控制相关功能部件执行相应操作。(电平信号、脉冲信号)
  3. 存储器:存储原程序、原数据、运算中间结果。
  4. 输入设备:向计算机输入数据(键盘、鼠标、网卡、扫描仪等)
  5. 输出设备:输出处理结果(显示器、声卡、网卡、打印机等)

从中也可以看出部分设备既可能是输入设备,也可能是输出设备。

1.2.4 冯·诺伊曼计算机的软件结构

对于软件的理解:

  1. 软件本质:可运行的思想(算法)和内容(图像、声音、文字)的数字化
  2. 软件的表现形式:程序和数据(以二进制表示的信息)
  3. 软件的核心:算法

软件系统的分类:

  1.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网络系统和编译系统等)
  2. 支持软件(开发工具、界面工具等)
  3. 应用软件(字处理软件、游戏软件等)

软件和硬件的关系:

  1. 相互依存:硬件是软件运行基础,软件运行时硬件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
  2. 逻辑等效性:某些功能既可由硬件实现,也可由软件实现。
  3. 协同发展:软件随硬件发展而发展,软件的发展也会带来硬件的更新。

1.2.5 冯·诺伊曼计算机层次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完整学习笔记(一):计算机系统概论

在层次结构中,指令集架构层为软硬件的分界线,其上为软件,其下为硬件,其自身则为指令操作硬件的入口。

在层次结构中,有两个关键性概念,一个是透明性,一个是系统观。

透明性

  • 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从某个角度去看,却好像不存在。
  • 如硬件特性对C语言程序设计者而言具有透明性。

系统观

  • 当硬件结构发生变化时要想到可能对软件产生的影响。

1.2.6 冯·诺伊曼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完整学习笔记(一):计算机系统概论

  1. 控制器的控制下,输入设备输入程序和数据,并放入存储器。
  2. 执行程序时,控制器到存储器中取指令,并执行这条指令。
  3. 执行过程中如果涉及计算,则会从存储器中读计算所需数据,并将数据送到运算器中进行计算。
  4. 计算的结果送回存储器,或者送到输出设备上进行显示或打印。

五大硬件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组成原理完整学习笔记(一):计算机系统概论

1.2.7 主存储器的构成

计算机组成原理完整学习笔记(一):计算机系统概论

主存四级结构

主存储器 - 存储体 - 存储字 - 存储字长

主存工作过程

  1. 地址通过地址总线发送到 MAR 中,经过地址译码后,找到地址实际单元。
  2. 接下来有读、写两种方式访问地址
    • 读操作:主存数据 - MDR - 数据总线
    • 写操作:数据总线 - MDR - 主存数据
  3. 读、写方式由控制总线上 read、write 两条信号线所控制。

1.2.8 运算器的组成

计算机组成原理完整学习笔记(一):计算机系统概论

ALU:算术逻辑单元,支持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ACC:累加器
MQ:乘商寄存器
X:操作数寄存器

1.2.9 控制器的组成

计算机组成原理完整学习笔记(一):计算机系统概论

CU:控制单元,核心部件,功能为根据指令要求发出控制信号
PC:程序计数器(指针),存放指令地址,自动 “+1”
IR:指令寄存器,存放欲执行的指令
ID:指令译码器,分析当前指令的功能

1.2.10 指令执行举例

取数指令

计算机组成原理完整学习笔记(一):计算机系统概论

功能:从内存中取得一个数据,并送入CPU累加器中
工作过程:(内存读指令 -> 译码分析 -> 取数)

  1. 程序计数器发出取址地址,将地址交给MAR
  2. 经过地址译码,找到对应指令位置
  3. 把指令取出交给MDR
  4. 通过数据总线,把数据从MDR传到IR
  5. 把指令操作码部分交给控制单元 ---------- 取指令
  6. PC把取数地址给MAR
  7. 在存储体中寻址
  8. 将数据交给MDR
  9. 通过数据总线,MDR把数据给ACC --------- 存数

存数指令

计算机组成原理完整学习笔记(一):计算机系统概论

7: 在存储体中找到 MAR 对应的存储单元
8: 将 ACC 中的数据通过数据总线送到 MDR 中
9: 将 MDR 中的数据送到存储体的对应位置中

1.3 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

1.3.1 机器字长

概念

CPU一次能处理数据的位数,通常为 CPU 寄存器的长度。

特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完整学习笔记(一):计算机系统概论

字长越长,数的表示范围越大,精度越高,速度越快,价格越高。

字长可以看成是并行位计算。

1.3.2 存储容量

存储容量分为主存与辅存,其中主存拔电丢失,但辅存不会。

主存容量计算

MAR —— 地址线位数,即寻址范围,存储单元个数

MDR —— 单个存储单元位数,即字长

计算机组成原理完整学习笔记(一):计算机系统概论

1.3.3 速度

速度衡量方法

  • 「主频」
  • 「执行一次加法或乘法所需时间」
    • 计算机发展早期所使用的方法
  • 「吉普森法」
    • TM=i=1nfitiT_M=\sum\limits_{i=1}^nf_it_i
    • TM:T_M: 机器的运行速度
    • n:n: 该计算机指令系统中指令的总数
    • fi:f_i: 程序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执行到第 ii 条指令的概率
    • ti:t_i: 执行第 ii 条指令所需时间
  • 「MIPS:每秒执行的百万条指令数」
    • 一般指定点指令的数目
  • 「FLOPS:每秒执行的浮点指令数」
  • 「CPI:平均每条指令所需时钟周期数」
    • CPI 越小,运行速度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