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的DHCP———动态管理主机地址、Dovecot———部署邮件系统
动态主机地址管理协议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是一种基于UDP协议且仅限于在局域网内部使用的网络协议,主要用于大型的局域网环境或者存在较多移动办公设备的局域网环境中,其主要用途是为局域网内部的设备或网络供应商自动分配IP地址等参数。
简单来说,DHCP协议就是让局域网中的主机自动获得网络参数的服务。
作用域: 192.168.20.18/24:一个完整的IP地址段,管理网络的分布、分配IP地址及其他配置参数。
超级作用域: 用于管理处于同一个物理网络中的多个逻辑子网段。
地址池: 定义DHCP范围后给客户端分配IP地址范围。
排除范围: 把作用域中的某些IP地址排除,确保这些IP地址不会分配给DHCP客户端。
租约: 软限制:使用时间到了之后给予警告但是依旧能用;
硬限制:使用时间到后强制收回。
预约: 地址绑定技术
默认租约时间: 21600秒
最大租约时间: 43200秒
dhcpd服务程序配置文件中使用的常见参数以及作用
参数 | 作用 |
---|---|
ddns-update-style 类型 | 定义DNS服务动态更新的类型,类型包括:none(不支持动态更新)、interim(互动更新模式)与ad-hoc(特殊更新模式) |
allow/ignore client-updates | 允许/忽略客户端更新DNS记录 |
default-lease-time 21600 | 默认超时时间 |
max-lease-time 43200 | 最大超时时间 |
option domain-name-servers 8.8.8.8 | 定义DNS服务器地址 |
option domain-name “domain.org” | 定义DNS域名 |
range | 定义用于分配的IP地址池 |
option subnet-mask | 定义客户端的子网掩码 |
option routers | 定义客户端的网关地址 |
broadcast-address 广播地址 | 定义客户端的广播地址 |
ntp-server IP地址 | 定义客户端的网络时间服务器(NTP) |
nis-servers IP地址 | 定义客户端的NIS域服务器的地址 |
hardware 硬件类型 MAC地址 | 指定网卡接口的类型与MAC地址 |
server-name 主机名 | 向DHCP客户端通知DHCP服务器的主机名 |
fixed-address IP地址 | 将某个固定的IP地址分配给指定主机 |
time-offset 偏移差 | 指定客户端与格林尼治时间的偏移差 |
自动管理IP地址
参数名称 | 值 |
---|---|
IP地址范围 | 192.168.20.50~192.168.20.150 |
子网掩码 | 255.255.255.0 |
网关地址 | 192.168.20.1 |
DNS服务器地址 | 192.168.20.1 |
搜索域 | linuxprobe.com |
DHCP服务器以及客户端的配置信息
主机类型 | 操作系统 | IP地址 |
---|---|---|
DHCP服务器 | RHEL 7 | 192.168.10.1 |
DHCP客户机 | RHEL 7 | DHCP自动获取地址 |
部署邮件系统
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占用TCP的25端口。
POP3: 邮局协议版本3,用于将电子邮件存储到本地主机,占用TCP的110端口。
IMAP: Internet消息访问协议,用于在本地主机上访问邮件,占用TCP的143端口。
特点: 同时在线运行。
MUA: 收发端(收/发件人)
MTA: 邮件传输代理
MDA: 邮件投递代理
vim linux.com.zone
vim main.cf
76、83
99、116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