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火的Smart Beta到底有啥神奇效果?
投资界有个热词——Smart Beta,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有听说。
那么,这个被誉为“指数投资下一个风口”的聪明贝塔到底有啥神奇效果,能吸引众多投资者竞相布局呢?
众所周知,我们在投资中有两种收益——α和β。
前者指依靠选股、择时赚取的超额收益,是主动的投资收益,后者则是来自于市场的收益,是被动的投资收益,而Smart Beta恰恰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存在。
如今,Smart Beta策略常常应用于ETF等指数产品的投资上,通常是在指数的编制方案上进行改动,或改变样本股,或调整权重,都是为了获得超额收益或者降低风险。
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Smart Beta是在被动投资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主动性和策略性,是一种升级版的指数投资。
在美国,Smart Beta产品发展历史久,而且已成为ETF中非常重要的“担当”。目前,美国市场上共有1035只Smart Beta ETF,在ETF中占比达51.7%,规模总计为8808亿美元,占比23.7%。(数据来源:ETF.com 截至2019-4-12)
从全球范围来看,Smart Beta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欢迎和认可。2018年,全球投资者已选择Smart Beta 产品的比率达到48%,这也是2014年的1.5倍。
当然,高人气的背后是给力的投资成效。
举个栗子,以国内较早出现的红利因子表现来看——
从2007年以来,上证红利、深证红利涨幅达50.43%、271.37%,分别显著跑赢了上证综指、深证成指,超额收益较好。
除此之外,低波、价值、动能、成长等也是常见的Smart Beta因子,投资中既有使用单个因子的方式,也有打多个因子同时运用的组合牌,都具有较好的投资效果。
随着指数化投资越来越火,Smart Beta产品也越来越多。近期,就有两只“新款”Smart Beta ETF上市并打开申赎——华夏创蓝筹ETF(159966)、华夏创成长ETF(159967)。
两只ETF还为普通投资者的参与开通了联接基金,华夏创蓝筹ETF联接(A类007472,C类007473);华夏创成长ETF联接(A类007474,C类007475)。看好两只指数未来潜力的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联接基金参与进来。
上市首日(7月15日),华夏创蓝筹ETF、华夏创成长ETF场内成交额为0.94亿元、2.07亿元,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数据来源:WIND)
标的指数的编制是这两只产品的重要特色,所用到Smart Beta策略也是由华夏基金联合被誉为A股Smart Beta投资领路人的香港锐联财智共同研发。
华夏创蓝筹ETF跟踪的创蓝筹指数采用的是“质量+低波”双因子。
以创业板自由流通市值前30%的股票作为股票池,用质量和低波因子筛选出50家具备良好盈利能力、稳健财务质量、且波动率较低的上市公司。整体风格偏沉稳,既能保留创业板的成长性,也一定程度上平滑了波动性。
另一只产品华夏创成长ETF跟踪创成长指数,采用的则是“成长+动量”的因子叠加。
同样是以创业板流通市值前30%的股票作为股票池,根据成长和动能因子,从中选择50家具备良好成长能力、且动量效应明显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股。创成长指数风格上偏激进,能够捕捉创业板中高成长、高弹性股票的投资机会。
也因此,两只ETF在风格上能形成一定互补,投资者既可以同时投资,兼顾创蓝筹和创成长,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偏好有选择性的进行布局。
从历史表现来看,两个指数都表现出明显的超额收益能力,创蓝筹、创成长自2013年以来上涨239.99%、193.14%,同期创业板指涨幅为116.77%,可见加入Smart Beta策略后的投资成效。
另外,管理人华夏基金在ETF领域实力领先。2004年,率先推出境内第一只ETF,目前旗下已有17只ETF,管理规模达1104.91亿元,在公募基金行业内排名第1,是境内首家旗下管理权益类ETF突破千亿规模的基金公司。
在Smart Beta ETF方面,华夏基金也积极布局。此前已推出了针对上证50指数的Smart Beta产品,新上市的华夏创蓝筹ETF、华夏创成长ETF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布局创业板的新选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