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团队和好开发是什么样的状态?

好团队和好开发是什么样的状态?

本文部分节选自:池建强、冯大辉、邱岳和 [email protected] 的书评

好团队和好开发是什么样的状态?

伴随苹果公司市值登顶,市面上关于苹果和乔布斯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但若将苹果作为一家公司来审视,Macintosh 作为其第一件作品,才是苹果公司开创一切的起点。

本书便是由亲历者写下的 Macintosh 制造始末。围绕这部划时代的杰作,各种制造细节,人员八卦,描摹生动细致,带你回味 80年代辉煌的起点。

好团队和好开发是什么样的状态?

如今斯人已逝,关于苹果公司日渐势弱的声音这几年来不绝于耳。是时候回头来看一看,苹果作为一家公司,如何打造出这第一款开创时代的作品。

去年,InfoQ 携手博文视点推出的精装版,不单单是再版,而是完全新译。豆瓣评分至今高达 8.9。如今逐句新译,希望能让读者们体味到只属于三十多年前那一番英雄辈出的味道。

这是一本开发者写给开发者的书

本书作者 Andy Hertzfeld ,于 1979 年加入苹果,1981 年加入了 Macintosh 团队,是 Macintosh 系统软件的核心设计师之一。作为一位天才程序员,他与其他 Macintosh 项目团队成员并肩作战多年。

好团队和好开发是什么样的状态?

不同于传记作家和纪录片导演的精心设计,Andy Hertzfeld 作为一名亲身参与 Macintosh 项目的工程师,他像编写程序逻辑一般,用第一现场的视角,克制而冷静地记录 Macintosh 的故事。所以这不像是传统意义上的传记或回忆录,刚读起来的时候甚至会觉得有点生涩,要读上一会儿才能找到节奏。

然而接着读下去你会发现,当文字没有了说教和迎合的企图心,叙述去掉了繁重的修辞和结构时,故事本身的光彩便闪耀出来。在一篇篇短小又白描的文章中,我们穿透笼罩在乔布斯和苹果之上的英雄光环,用工程师的第一视角望向 Macintosh,从 1979到 1984年共 5年间的开发过程。

我们可以在书里看到伙伴之间的插科打诨,看到团队的野心和挣扎,以及众多的技术细节——工程师写起书来可是毫不含糊,内容硬朗而细致,甚至有些啰嗦。

可正是这样的啰嗦,让书中的情节和我们自己的日常工作产生了神奇的关联。你会恍惚中产生真切的代入感,想起自己在工作中遇到过的类似问题,想起自己曾像他们一样无助和沮丧。而他们对待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或许又会让你眼前一亮——这些工程师坚定的信念和幽默感,还有那股子认真劲儿,在书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这是一本激励团队追求产品极致的书

如果把时光的指针拨回到 1979 年,那时苹果公司有四款产品在研发,AppleII,AppleIII,Lisa 和这本书的主角 —— Macintosh。其中 AppleII 一直充满活力,在退出历史舞台之前都是苹果公司的支柱产品,Apple III 和 乔布斯主导的 Lisa 就比较惨了,命运多舛,公司策略摇摆不定,一会儿万般宠爱,一会儿无人问津。

而 Macintosh 项目初期并不受公司重视,动不动就要被解散,终于有一天,这个项目被乔布斯盯上了。在 Lisa 项目折戟沉沙之后,乔布斯迫切需要一款产品来证明自己,这款产品就是 Macintosh。从此,一段荡气回肠的技术革命拉开了序幕!

好团队和好开发是什么样的状态?

乔布斯超凡的表达能力、坚不可摧的意志和为达成目标标扭曲一切的渴望形成了他的现实扭曲力场。虽然他让项目组成员间歇性崩溃,但同样在激励着他们奋力前行,实现了很多似乎不可能完成的天才技术创意。

开发 Macintosh 的过程复杂而曲折,其中有欢笑,有泪水,有教训,有背叛,但是 Macintosh 精神一直贯穿其中。正如 Andy Hertzfeld在书的最后写道:

“Macintosh 的驱动力主要来自艺术价值,它无视外部竞争,只要开发出非凡卓越的产品。我们希望 Macintosh 成为技术及艺术的双重杰作,在每个可以想象的环节都抵达艺术的巅峰。在我们这里,没有微不足道的细节,「还不错」并不表示就够了,我们必须做到最好。”

读完全书你会发现,Macintosh 团队的迫切感、野心、追求卓越的热忱、艺术家的气质和幽默感同时注入了这款产品中,这种精神穿透了三十多年的时光迷雾,依然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不论你是开发者、果粉,还是创业团队的一员,相信你能在本书中感受到三十多年前的一个梦幻团队的所有激情、毅力和凝聚力。

好团队和好开发是什么样的状态?好团队和好开发是什么样的状态?

扫码下单,点击【阅读原文】,还可查看本书部分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