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心理异常复杂,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方面。

认知指人活的只是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如感觉到颜色,明暗,声调等。而直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及其之间的联系与关系的认识。

所谓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情绪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心理学把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

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个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这是人的意识的第一个特点。

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这是人类意识的另一个特点。

注意是意识对事物和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1.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的发展和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

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量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相关法是事物间的一种关系。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的心理现象的原因。

2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神经细胞内的电传导和神经细胞间的化学传导

离子在细胞膜内外的出入是通过所谓的离子通道实现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使用离子泵让一些离子通过,而不让另一些离子通过。这就是细胞膜对离子的不同通透性。

突触分兴奋性突触和一致性突触两种。兴奋性突触是指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由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兴奋作用的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某些抑制乙酰胆碱释放的药物能引起致命性的肌肉瘫痪。

抑制性突触是指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由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抑制作用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甘氨酸等。

2.1 脑学说

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 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

长期饱食: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势必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

轻视早餐:不吃早餐使人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久之对大脑有害。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儿童最佳思维普遍相对延长,而素食儿童情绪和精力下降相对较快。

甜食过量:甜食过量的儿童往往智商较低,影响儿童脑补发育无法获取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甜食会损害胃口,降低食欲,减少人体对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的摄入。

长期吸烟:长期吸烟使脑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萎缩,易患老年痴呆。长期吸烟引起脑动脉硬化,日久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神经细胞变性。

睡眠不足: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太差会加速脑细胞衰退

蒙头睡觉

不愿动脑:思考是锻炼大脑最佳方法

带病用脑:身体不适不宜减持用脑,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损伤

少言寡语:经常说话促进大脑发育

空气污染影响大脑发育

2.2 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人身上的腺体有两类。一类是有管腺或外分泌腺。它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流入某种管道或皮肤表面。另一类是无管腺或内分泌腺。它的分泌物由腺体细胞直接渗入血液或淋巴,并影响有机体内其他细胞的功能。由内分泌腺生成并分泌的生理活性物质叫内分泌物或荷尔蒙。

内分泌腺可以决定:1,身体发育,2,一般的新陈代谢,3,生理发展,4,第二性征的发展,5,情绪行为,6,有机体化学合成

3 感觉

感觉剥夺 造成的信息不足,将使人产生无法忍受的不安和痛苦。

神经系统同时采用了特异性编码和模式编码:

特异性编码,该理论主张,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

模式理论或模块理论认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模式引起的。

人对信号的检测不仅依赖于他的感受性,而且依赖于他所设定的反应标准。

4 视觉

人的视觉细胞主要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杆细胞是夜视器官,视锥细胞是昼视器官

当光线作用于视觉感受器时,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中的某些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它所释放的能量能激发感受细胞发放神经冲动,这就是视觉感受器的换能作用。视觉器官借助于换能作用将光能转换成视神经的神经冲动,即神经电信号。对视觉器官来说,具有换能作用的物质叫视觉色素。

人眼试验细胞的视觉色素叫视紫红质,它由视黄醛和是蛋白构成。视黄醛是一种光敏集团,它的结构近似维生素A

普通心理学

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点,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色调主要决定于光波的波长,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世界上最白的东西是氧化镁,饱和度是指某周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

在视网膜水平上,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在视觉系统更高级的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拮抗的过程

视觉适应:明适应,暗适应

人眼的后像,闪光融合,视觉掩蔽。

5 听觉

声波最艰难大的形状是正弦波,正弦波得到的声音叫纯音

6 肤觉

肤觉的基本形态有四种: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

如果负责冷,扔的两种神经纤维同时**,大脑通常会解读为热,这被称为矛盾热现象

7 知觉

人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并了解它的意义,就是知觉

知觉就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整体性和意义性是只觉的两个重要特性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在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存在着各种特征觉察器,它们分别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特性或属性做出反应,也就是把不同的刺激模式分解(分析)成它们的组成部分。在进行特征觉察的同时,人的神经系统也在不同水平和不同层次上实现着对刺激性质的整合,完成了“特征捆绑”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知觉过程

研究发现,当刺激没有被个体意识所觉察时,也能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即个体可以在低于知觉阈限的情况下对刺激进行加工

在知觉活动中,人对整体的知觉还可能优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

对整体的知觉抑制了对个别成分的知觉

知觉定势是指前面的知觉经验对后来知觉的影响

人耳能够分辨的时间差为0.00001秒

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

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在回忆往事时,情况相反

8 意识

根据脑电图的研究可以将睡眠分为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脑电成分主要为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在这个阶段个体处于浅睡状态,身体放松,呼吸变慢,但很容易被外部的刺激惊醒。其持续时间约10分钟。在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称为睡眠锭。在这一阶段,个体较难被唤醒,其持续时间约为20分钟。在第三阶段,脑电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特殊波,有时也会有“睡眠锭”。第三阶段大约持续40分钟。大多数脑电波开始呈现为特殊波时,表明已进入睡眠的第四阶段,即为深度睡眠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有时发生梦游,梦呓,尿床等。

四阶段之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时候脑的生理电活动迅速改变,特殊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做左右上下运动,伴随梦境。心律和血压变得不规则,呼吸变得基础,如同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而肌肉则依然松软

睡眠的周期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外加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每周期一般持续90分钟,每晚重复多次

催眠过程一般采取的步骤:首先,让被催眠人处于安静舒适状态,让外界的干扰减少到最小。然后要求被试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特定的事情上,催眠师用语言引导或暗示被试者的感受和体验

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选择性注意机制有负启动现象,返回抑制现象和注意瞬脱现象反映了选择性注意的抑制的特点

负启动是指当探测刺激与先前被忽略的启动刺激相同或有相关时,对探测刺激的反应变慢或准确度下降

返回抑制现象是指对原先注意过的物体或位置进行反应时表新出的对目标刺激反应时变慢或正确率降低的现象

在识别一系列刺激流时对某个刺激的准确识别会影响到其后对特定时间间隔的刺激的识别这种现象被称为注意瞬脱

朝向反射是由情境的新异性引起的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反射,它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

9 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可以分为四类

1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端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存储

2 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指人堆一般只是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3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影响

4 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反响回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方式

在记忆的最初阶段(瞬时记忆)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才逐渐向听觉形式过渡

对记忆的内容组块化或者扩大每一个组块包含的信息量可以提高记忆的编码效果

组块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

简单机械复述并不能导致较好的记忆效果,精细复述是短时记忆存储的重要条件

工作记忆是指信息加工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和加工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

长时记忆的编码主要采用了语义编码的方式

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的效果好

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

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有两种基本形式,再认和回忆

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再认的效果随再认的时间间隔而变化

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情境和生理或者心理状态是长时记忆重要的提取线索

普通心理学

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最后呈现的项目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呈现的那些项目,而最后回忆起来的是中间部分

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词以往的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词,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分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内隐记忆,即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

外显记忆则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

研究者发现对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并不影响被试的内隐记忆效果,却对外显记忆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在外显记忆的研究中,人们都发现回忆量会随着学习和测验之间时间间隔的延长而逐渐减少。但是内隐记忆在这方面则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

内隐记忆随时间延长而发生的消退要比外显记忆慢得多

记忆的项目越多,越不容易记住,这是记忆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研究表明,这一规律仅适用于外显记忆,而内隐记忆则不然

以听觉形式呈现的刺激以视觉形式进行测验时,这种感觉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的城际,而对外显记忆的效果没有影响

 

 

 

 

 

 

 

 

 

 

 

书目推荐

斯滕伯格《心理学职业生涯》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

华生《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奈塞尔《认知心理学》

《大脑反射》

赫尔姆霍兹《生理光学手册》《作为音乐理论的生理学基础的声觉学说》《知觉的事实》

维特海默《创造性思维》

吉布森《视觉世界的知觉》《作为知觉系统的感官》

弗兰西斯 哈里 康普顿 克里克《意识的框架》《生命:起源和本质》《*的追求:科学发现之我见》《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

米勒《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

巴德利《记忆障碍手册》《记忆》《工作记忆,思维和行动》

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纲要》

艾宾浩斯《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