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数据分析在电商行业常用的分析方法

细分思想与“人——货——场”

“人—货—场”能够为人提供宏观视野的分析。其原理类似于分类分析,即将所有需要被分析到的数据单元,打上“人”“货”“场”的标签,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人—货—场’分析法往往被灵活运用在初步诊断某一竞品店铺分析

    • 微淘

      • 浏览数
      • 评论数
      • 点赞数
    • PC

      • 关注人数
    • 商品总览

      • SPU数(宝贝数)
      • 品类结构与分布情况
      • 价格分布与定位
      • 库存深度
    • 主力商品

      • 销售排名
      • 最高销量与平均销量
      • 最高售价与平均售价
    • 促销

      • 促销节奏
      • 促销形式(买赠、买送、满减。。。)
      • 促销力度
      • 包装手法(情怀驱动/利益驱动)
    • 月销售预估=月销量*销售单价

    • 运营逻辑拆解

      • 首页流量分配逻辑
      • 首页商品主推逻辑
      • 主力商品推送逻辑
      • 详情页逻辑

“ABC分析法”

商品ABC分级的关键指标是 “支付转化率”“商品库存”, 根据这两个指标所制定的分级逻辑,以判定商品是属于哪一级的。

  • 商品ABC分级的重点在于“ABC的分级逻辑”。

    • A级商品:高库存且有高转化率的商品,标记为A类商品。因为这类商品既畅销,又有较深的库存作为保障,因此可以作为活动中的主推商品。需要注意的是,在挑选A类商品时,还应注意此款商品的访客不能太低,否则,没有经过“充分”流量测试的商品,其高转化率可能是“伪高转化率”。
    • B级商品:转化率中等,且经过流量测试的商品,标记为B类商品。由于这类商品经过流量测试,被证明对访客有一定吸引力,但却不如A类商品转化明显,所以可以继续保持当前的销售定位。B级商品中有两类商品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库存告急的,这类商品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超卖;二是占用了主推款陈列位置的,在大促中,宝贵的陈列位置是有限的,这类优质陈列位置需要留给A类商品使用,因此需要将其阵列位置往后移动。
    • C级商品:转化率低且经过流量测试的商品,标记为C类商品。C类商品应处于店铺阵列页面的底端,基本是属于被放弃的一类商品。但是,C类商品中有一类需要特别注意,就是有高库存的,可以尝试主动改变原定策略,譬如换主图、降价等。

商品的ABC分级法需要将分析颗粒精细到每个款式,分析相对繁杂,所以一般只有在店铺进行大型促销活动时才会用到。也是因为只有店铺在大型促销活动时,每个单款商品所承载的流量与成交数据才足够大,ABC分级才更有意义。

学习笔记——数据分析在电商行业常用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