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原理

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原理

zookeeper的数据存储结构是一种树状结构,其有节点(Znode)组成,要实现分布式锁,先了解一下Znode的几种类型:持久节点、持久顺序节点、临时节点、临时顺序节点

1、持久节点

默认的节点类型。创建节点的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依旧存在 。

2、持久顺序节点

在创建节点时,Zookeeper根据创建的时间顺序给该节点名称进行编号
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原理

3、临时节点

和持久节点相反,当创建节点的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临时节点会被删除。
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原理

4、临时顺序节点

临时顺序节点结合临时节点和顺序节点的特点:在创建节点时,Zookeeper根据创建的时间顺序给节点名称进行编号;当创建节点的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临时节点会被删除。

实现分布式锁的原理

其应用了临时顺序节点的特性

获取锁步骤如下:

  1. 先创建一个持久节点LOCK,所有要获得锁的Client,需要在LOCK节点上创建一个临时顺序节点。例如:Client1要获取锁,需要在LOCK上创建一个临时顺序节点ZLock1;Client1查找Lock下面所有的临时顺序节点判断自己所创建的节点Lock1是不是最靠前的一个。如果是第一个节点,则成功获得锁。
    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原理
  2. 当Client2获取锁时,同样在LOCK节点上创建一个临时顺序节点ZLock2;Client2查找LOCK下面所有的临时顺序节点,判断自己所创建的节点Lock2是不是顺序最靠前的一个,结果不是;于是,Client2向排序仅比它靠前的节点ZLock1注册Watcher,用于监听ZLock1节点是否存在。这意味着Client2获取锁失败,进入了等待状态。
    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原理
    这样一来,Client1得到了锁,Client2监听了ZLock1,取锁的过程大致就是这样,那么其如何释放锁呢–删除对应节点就可以。

释放锁有两种情况:

  1. 正常情况,任务完成,Client端主动释放

    当任务完成时,Client1会主动调用删除节点ZLock1的指令,以此释放锁。
    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原理

  2. 异常情况,Client异常断开

    获得锁的Client1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断开与Zookeeper服务端的链接。根据临时节点的特性,相关联的节点ZLock1会自动删除。
    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原理
    不管哪种情况,由于Client2一直监听着ZLock1的存在状态,当ZLock1节点被删除,Client2会立刻收到通知。这时候Client2会再次查询Lock下面的所有节点,确认自己创建的节点ZLock2是不是第一个节点。如果是,则Client2就会成功获得锁。

以上就是使用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的大致原理及流程,相较于Redis实现的分布式锁,添加和删除节点的性能较低,这也可能是大多使用Redis来实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