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集群的搭建
1.下载地址:http://zookeeper.apache.org/releases.html#download
2.对下在的文件进行解压(我都放在了/apps下)
命令:tar -xzvf zookeeper** zookeeper
3.修改配置文件:
命令:cd /apps/zookeeper/conf
复制一份 zoo_sample.cfg文件到zoo.cfg:
命令:cp zoo_sample.cfg zoo.cfg
在zoo.cfg中配置信息如下:
命令:vim zoo.cfg
配置数据和日志路径:
dataDir=/hadoop/zookeeper/data
dataLogDir=/hadoop/zookeeper/log
配置节点信息(注意映射关系问题,修改/etc/hosts文件)
4.按照上面的信息
在相应路径创建这几个文件:
进入/hadoop/zookeeper/data,创建myid文件,内容为服务器编号 :
命令 echo 1 > myid
5.配置环境变量:
在etc/profile.d/目录下创建一个zookeper.sh文件: touch zookeeper.sh
命令:vim zookeeper
编辑如下内容:
配置完成之后,加载环境变量: source /etc/profile
6.重复以上步骤在其他节点
7.启动查看状态:
1、 jps(查看进程)
2、 zkServer.sh status(查看集群状态,主从信息)
启动: zkServer.sh start
查看状态:zkServer.sh status
命令:jps
yi
Zookeeper虽然在配置文件中并没有指定master和slave
但是,zookeeper工作时,是有一个节点为leader,其他则为follower
Leader是通过内部的选举机制临时产生的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整个选举的过程.
假设有五台服务器组成的zookeeper集群,它们的id从1-5,同时它们都是最新启动的,也就是没有历史数据,在存放数据量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假设这些服务器依序启动,来看看会发生什么.
1) 服务器1启动,此时只有它一台服务器启动了,它发出去的报没有任何响应,所以它的选举状态一直是LOOKING状态
2) 服务器2启动,它与最开始启动的服务器1进行通信,互相交换自己的选举结果,由于两者都没有历史数据,所以id值较大的服务器2胜出,但是由于没有达到超过半数以上的服务器都同意选举它(这个例子中的半数以上是3),所以服务器1,2还是继续保持LOOKING状态.
3) 服务器3启动,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服务器3成为服务器1,2,3中的老大,而与上面不同的是,此时有三台服务器选举了它,所以它成为了这次选举的leader.
4) 服务器4启动,根据前面的分析,理论上服务器4应该是服务器1,2,3,4中最大的,但是由于前面已经有半数以上的服务器选举了服务器3,所以它只能接收当小弟的命了.
5) 服务器5启动,同4一样,当小弟.
搭建完成!
zkCli.sh
一些简单的命令 :
1、使用 ls 命令来查看当前 ZooKeeper 中所包含的内容:
命令: ls /
2、创建一个新的 znode ,使用 create /zk myData 。这个命令创建了一个新的 znode 节点“ zk ”以及与它关联的字符串:
命令:create /zk "myData“
3、我们运行 get 命令来确认 znode 是否包含我们所创建的字符串:
命令: get /zk
#监听这个节点的变化,当另外一个客户端改变/zk时,它会打出下面的
#WATCHER::
#WatchedEvent state:SyncConnected type:NodeDataChanged path:/zk
命令: get /zk watch
4、下面我们通过 set 命令来对 zk 所关联的字符串进行设置:
命令:set /zk "zsl“
5、下面我们将刚才创建的 znode 删除:
命令: delete /zk
6、删除节点:rmr
命令: rmr /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