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之上下文管理器对象
在学习Python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with
语句,比如在进行文件操作时,会使用下面这样的语法:
with open("1.txt", "r") as f:
print(f.read())
这里就会产生一个疑问:f是不是就是open()函数的返回值呢?
其实并不是,这里涉及到上下文管理器方面的知识,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上下文管理器对象吧。
我们都知道,Python属于鸭子类型的语言,只要一个类实现了__getitem__()
方法或者__iter__()
方法,那个这个类的对象就是可迭代的。同样,如果一个类实现了__enter__()
和__exit__()
方法,那么这个类的对象就是上下文管理器对象。
当with语句开始执行时,会获取上下文管理器对象,上面的例子中open()函数返回的就是一个实现了__enter__()
和__exit__()
方法的上下文管理器对象。接着会执行上下文管理器对象的__enter__()方法,如果这个方法有返回值,就会将这个返回值绑定在as
后面定义的对象上面。
这里我们通过自定义一个上下文管理器对象来验证一下:
class MyContextManager:
def __enter__(self):
print("进入__enter__方法")
return "hello"
def __exit__(self, exc_type, exc_value, traceback):
return True
上面我们自己定义了一个实现__enter__()方法和__exit__()方法的上下文管理器类,接着我们使用with
语句来测试一下这个类:
with MyContextManager() as f:
print(f)
看一下输出:
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到,f确实是__enter__()方法的返回值。So,一定不要认为f是with后面语句的返回值,它是上下文管理器对象进入__enter__()方法后的返回值!
那么在__exit__()方法为什么会接受那么多的参数呢?还有为什么要返回True呢?
我们在使用with句法的时候,难免会在其中写一些错误的代码,比如1/0
这种,当with语句遇到这种异常,就会进入上下文管理器对象的__exit__()方法,同时将异常类,异常值和traceback传递给该方法,如果该方法返回None或者True,就代表上下文管理器对象处理了该异常,运行代码时就不会报错,如果返回的不是None或True,异常就会向上抛出。
下面来用代码测试一下:
class MyContextManager:
def __enter__(self):
print("进入__enter__方法")
return "hello"
def __exit__(self, exc_type, exc_value, traceback):
if exc_type is not None:
print("出现了异常")
return True
if __name__ == '__main__':
with MyContextManager() as f:
print(f)
1 / 0
在__exit__()方法中,我们首先判断是否出现了异常,如果有异常发生,就输出一句话,同时返回True,告诉with语句上下文管理器对象已经处理了这个异常。
输出结果如下,可以看到输出结果中并没有异常发生:
如果我们在__exit__()方法中返回其它值会是什么结果呢?来看看执行结果:
可以看到如果__exit__()方法在发生异常时返回空字符串的话,with语句一旦出现异常,就会向上抛出。
所以__exit__()方法的作用就在于可以让用户定义哪些异常需要向上抛出,哪些不需要。
今天的上下文管理器对象就介绍到这里啦!有时间可以去看看《Fluent Python》的第十五章对于上下文管理器对象的详细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