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研 | 研究了500+理财号后,我发现了一个规律

市场调研 | 研究了500+理财号后,我发现了一个规律
最近在做市场调研,发现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情,分享给大家。

研究了差不多200多个理财类公众号,100多个微博大V,以及知乎、雪球和一些内容社区的财经板块后,我有点惊讶地发现,居然83%的号不是金融从业者做的,仔细研究内容和一些偶尔出现的生活经历,发现大致分为:看书自学的理财达人类财经媒体出身的记者类这两种。

这就造成一些有趣的现象——有时候不知道是A洗了B的稿然后再被C洗,还是干脆大家都是抄书抄来的,一些明显不符合实操的理论居然会被反复提及。

大家都知道家居界有一种隐藏折叠床,一直打着小户型神器的标志。然而用户评论却异常清醒,点评:“穷人买不起,富人用不上。”

一针见血。

理财界也同样如此,反复看到一些写收入分配的文章在提及“40%的收入用于投资与投机,30%的用于消费,20%的用于储蓄,10%的用于保险。”

这个概念就属于典型的“穷人用不上,富人看不上。”

20多岁的北上广职场新人,每个月5000的月薪,2000的房租水电,2000的外卖,300的交通,剩下的话费日用衣服鞋子800以内搞定,还能有储蓄,有保险,有投资预算?每年攒的一点钱换个手机换个电脑就没了,甚至谈个恋爱就没了。这个时候讲“40%的投资与投机,30%的消费,20%的储蓄,10%的保险。”简直就是“何不食肉糜”。

30多岁有房有车有娃,被定义为中产的骨干人士,夫妻双方大部分储蓄都用来付首付了,家庭月收入的50%甚至80%用来还房贷车贷了,剩下的一点钱大部分都花在孩子身上了,碰上夫妻任何一人失业,家里立刻就要出现财务危机。这个时候真正让人焦虑的是紧张不已的现金流问题。

40岁~50岁的社会中坚人士,早年买了房,没有房子的压力,孩子也大了,教育投入也到了收尾阶段,但新的压力就来了,老人的赡养问题、自己的退休问题。这个时候,是投资需求更大还是保险需求更大?

60岁~70岁,上班的基本退休了,开公司的还可以再坚持几年。老人赡养问题前几年能安置妥当的基本安置了,安置不了的到了这个阶段还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孩子的婚育问题提上了日程,婚宴、婚房、带孙子的问题,能用钱解决最好,没钱可能就是三代人一起吃苦解决了。富一代到这个阶段就开始面临传承问题,只有一个孩子的要操心怎么不让自己辛苦打下的*被败掉,有2、3个孩子的在思考怎么合理分配。

70岁~90岁,真的到了不服老不行了的年纪,摔一跤都能要命。然而跟孩子住一起估计是没戏了,2018年都住不到一起,何况2068年。也不知道这个时期的物价如何存款够不够用,养老院的床位好不好抢,护工会不会虐待人,医疗有没有涨价医保+商业险额度够不够用,墓地还买不买得起。

看完上述这些真实的需求和问题,会发现单纯一句“40%的投资与投机,30%的消费,20%的储蓄,10%的保险。”根本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理财这件事,看似在打理钱,实质上是在打理真实的人生。

无论我们年轻时多么努力赚钱,最后都会回归到让金钱为我们服务的那一天。

学会让金钱为我们服务,才是理财真正的作用。

比起公式化的理财理论,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解决方案才是重点。

而每个人的需求都不太一样,同时所处阶段的变化也会造成理财需求的变化,比如上面的例子,仅仅通过年龄划分了一下不同的场景后,就会发现需求的转移。

因此对于真实的理财用户来说,与其单纯的找一位理财达人提问“20W如何理财”这种话题,不如先列出详细的年龄、职业、收入、城市和家庭情况,清晰现阶段的需求,再确定具体的理财方式,更加贴合实际。

举个例子,拿“20W如何理财”这个热门话题来假设场景:

用户A,男,27岁,未婚,农村家庭985硕士毕业,在北上广当程序员,3年攒下20W,问如何理财。

用户B,女,32岁,已婚,二线城市公务员,父母公务员,自己和老公也是公务员,有房有车有娃,存了20W问如何理财。

很明显,用户A和用户B的20W,对于他们各自的重要性并不相同,所产生的需求也不相同。

用户A的20W,面临着许多需求,首当其冲的就是他未来几年的婚育问题,他本人的医疗问题,他父母的医疗养老问题。这就决定了这部分钱必须要能实质性解决需求,不能投高风险和流动性差的产品。同时处于事业上升期,会过多分散精力的产品也要排除,为了投资收益而损失了自己的未来收入很明显得不偿失。

用户B的20W,则显然面临的需求比较少,首先父母和她以及老公都是公务员,未来的医疗和养老压力大概只有用户A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然后就是已经有房有车有娃的情况下,结余了20W的存款,这部分钱在理财时承担的需求更少,很明显可选择的余地更多也更灵活。

这样一对比,也就会发现,理财不是单纯的根据金额来选择产品的。

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人手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拿最简单的买保险来说,用户A如果要为自己和父母买保险,首当其冲就是大病医疗和重疾,用医保+大病医疗报销大部分费用,再用重疾险的赔偿现金填补生病期间的收入空白。

而对于用户B来说,公务员医保基本上可以实现全部报销,同样属于报销制的大病医疗意义就不大了,反而是重疾险值得买更高保额的,一旦生病会直接得到现金赔偿。相当于为家庭增加了一笔收入。

反观股票、房产都是同样,对于用户A,股票可能只是买房前的资金暂存处,买房要能用于结婚。对于用户B,股票可以买了放10年不动,房子买在本地还是买在越南区别不大,就看哪里升值空间大。

越去对比,就越会发现,没有万能的投资配方。

走对了,更上一层楼;走错了,归零重来。

然而同样是跃龙门,有人是鲤鱼,有人是泥鳅,越过去了都是龙,但失败了,鲤鱼还是鲤鱼,依旧可以海清河晏,泥鳅也依然是泥鳅,只能回到泥巴里继续努力。

所以,泥鳅们更要谨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