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的细节,“误差”是如何反向传播的,我们又是如何利用梯度来优化参数的。

在学吴恩达机器学习视频的神经网络那节时,给出了许多公式,比如计算每层的误差,每层参数的梯度,但并没有给出推导过程,可能也是考虑入门级,大多人并不要知道其中含义就可以运用算法了。接下来我会给出详细的推导过程,帮助大家理解。

注意接下来所讲是未正则化的神经网络。

1 计算公式

1.1 正向传递

假设现在有一个三层的神经网络,如图:

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参数含义:

  • θ(i)i 层的参数矩阵
  • z(l)l 层的输入
  • a(l)l 层的输出

传递过程:

  • a(1)=x
  • z(2)=θ(1)a(1)
  • a(2)=g(z(2))(adda0(2))
  • z(3)=θ(2)a(2)
  • h=a(3)=g(z(3))

其中g 为sigmoid**函数。

1.2 反向传播

我们用δ(l) 表示每层的”误差“,y 为每个样本的标签,h 为每个样本的预测值。

吴恩达在课里面提到,”误差“的实质是 δ(l)=Jz(l) ,没错,后面详细说明。

先来从后往前计算每层的“误差“。注意到这里的误差用双引号括起来,因为并不是真正的误差。

  • δ(3)=hy (1)
  • δ(2)=(θ(2))Tδ(3)g(z(2)) (2)

注意第一层是没有误差的,因为是输入层。

然后来计算每层参数矩阵的梯度,用Δ(l) 表示

  • Δ(2)=a(2)δ(3) (3)
  • Δ(1)=a(1)δ(2) (4)

最后网络的总梯度为:

  • D=1m(Δ(1)+Δ(2)) (5)

    到这里反向传播就完成了,接着就可以利用梯度下降法或者更高级的优化算法来训练网络。

2 推导

这里只推导 δΔ 是怎么来的,其余的比较好理解。

首先明确我们要优化的参数有 θ(1)θ(2) ,利用梯度下降法的思想,我们只需要求解出代价函数对参数的梯度即可。

假设只有一个输入样本,则代价函数是:

J(θ)=ylogh(x)(1y)log(1h)

回顾下正向传递的过程,理解其中函数的嵌套关系:

  • a(1)=x
  • z(2)=θ(1)a(1)
  • a(2)=g(z(2))(adda0(2))
  • z(3)=θ(2)a(2)
  • h=a(3)=g(z(3))

然后我们来求解代价函数对参数的梯度,θ(2)J(θ)θ(1)J(θ)

根据链式求导法则,可以计算得到:

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把我画红线的地方令为δ(3) ,是不是就得到了反向传播中的公式(1)?

把画绿线的部分令为Δ(2) ,就得到了公式(3)。我们接着算:

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同样把红线部分令为δ(3) ,紫色部分令为δ(2) ,就得到了公式(2)。

绿线部分令为Δ(1) ,就得到了公式(4)。

至此,推导完毕。得到这个规律后,便可以应用到深层次的网络中,计算反向传播时就很方便了。

上面的公式因为书写麻烦,便只写了结果。如果你用笔去慢慢推几分钟,会发现其实很简单。


下面是大半年前给实验室做报告做的PPT,没想到现在重新学到这里,感觉许多小细节记不清,故温故一遍。
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