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网络分层

在了解物理层之前,先记录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同局域网通信时,第一个包被丢弃的原因?

如果把数据通过路由器不同网段通信时,一般第一个包会被丢弃
因为第一次把数据发送到路由时,路由不知道目标ip地址的MAC地址
那么路由就需要先通过ARP协议查找目标IP地址MAC地址
但是路由器会忙不过来,因此会先把第一包丢弃,先处理查看目标IP地址的MAC地址;
查找到目标IP地址的MAC地址后,路由器保存下来;
但是因为第一包已经被丢弃了,所以会超时;但是IP会发送4次请求,那么到了第二次之后的包,因为路由已经知道目标IP地址的MAC地址,所以会很容易根据缓存的表,查找到目标IP地址的MAC地址,直接发送。

一、网络分层

为了更好的促进互联网网络的研究和发展,国际标准组织ISO在985年制定了网络互联模型;即OSI参考模型,具有7层结构,如下图:
04-网络分层
这个模型,只是理论的模型,但是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遵守TCP/IP协议,如下图:
04-网络分层
但是对于我们学习来说,最好是按照5层来学习,如下图:
04-网络分层
这三种模型的差别,可以用这个图来归纳一下:
04-网络分层

二、请求在网络层的过程

当客户端发起一个网络请求后,难道只是把客户端发起的请求直接发送给服务器吗?真的只是这么简单吗?不如看看下图都做了什么?
04-网络分层

  • 简单的说,就是 客户端发起一个请求,要把“5”发送给服务器
  • 那么经过运输层后,运输层会在“5”的基础上包装一层关于运输层的数据,然后将这个包装好的数据(也叫做)发送给网络层;
  • 经过网络层的时候,会在运输层的数据上,包装一层关于网络层的数据,将这个包装好的数据(也叫做)发送给数据链路层;
  • 经过数据链路层后,又会在网络层的数据上,包装一层关于数据连路程的数据,将这个包装好的数据(也叫做)发送给物理层;
  • 经过物理层后,又会在数据链路层上的数据,包装一个层,然后将这个数据(也叫做比特流)经过路由器或者其他的方式发送给服务器;
  • 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后;走的路径就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 每向上一层传数据时,都要把之前加的数据去掉;这样到服务器的应用层后,就是客户端发送的数据“5”。

经过每一层的数据都要准守每一层对应的协议,每一层的数据,对应的叫法也不一样,如下图:
04-网络分层

三、物理层的了解

物理层定义了接口准线、线缆标准、传输速率、传输方式等。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例如:光纤、缆线、接收器和发送器、终端设备等、或者光纤接口的类型等。

带宽:指每秒钟内能通过的比特(BIT)数,以减少信道上的拥塞

主要作用:

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即0101,将他们转化成电流的强弱来传输,到达目的后,再转化成0101,也就是数模转换

信道:

04-网络分层

四、数据链路层的了解

04-网络分层

4.1 封装成帧

04-网络分层

4.2 透明传输

04-网络分层

4.3 差错检验

04-网络分层

4.4 CSMA/CD协议

04-网络分层

4.5 Enternet 2.0 标准

04-网络分层

4.6 PPP协议

04-网络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