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录入有误,到底是谁的错?

今天早上,腾讯新闻,腾讯视频同时发文,曝出一则医院因为体检报告录入错误,导致当事人将医院告上法庭的报道。
几日前,李女士单位组织员工集体到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近日,当李女士拿到体检中心的体检报告时崩溃了,体检报告中在赫然写着李女士曾经流产7次,早产24次,这下着实把她吓了一跳。体检报告录入有误,到底是谁的错?
李女士将体检报告带回家,她自认为这是医院搞错了,没什么大不了,清者自清。然而结果并不是她想的那样。当丈夫看到该体检报告时,将信将疑,冷嘲热讽,婆婆还真的信以为真,“这就是事实,医院不可能冤枉你。”一张体检报告,让李女士家蒙上了一层阴云,这让李女士很苦恼。于是,她抽空到医院,想找出整个事情的纰漏出在哪里?体检报告录入有误,到底是谁的错?
去医院确认后,院方承认是工作人员在录入李女士的信息时候出现了错误录入,所以导致了录入了错误的信息。院方愿意向李女士赔偿两只老母鸡作为补偿。院方的这种态度显然让李女士不能接受,自己被这张错误的体检报告都引起了家庭纠纷,院方不帮自己出面澄清,却用如此滑稽的做法来处理此事。一气之下,李女士把医院告上了法庭。体检报告录入有误,到底是谁的错?

上述闹剧其实并不是个例,此前,也有因为由于医院的信息录入错误,把没病变有病,把小病变大病,让病人自身,病人家庭都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搞得身心疲惫。放在大城市,一次录入错误,患者还可以通过去另外的医院确诊来推翻此前的结论。如果是放在偏远的,医疗设施不那么完善的地区,一次这样的录入错误,可能就导致一个家庭的晴天霹雳,乃至家破人亡。

那医院数据的录入有误,这到底是谁的错?
虽然,这并不是真正的误诊,但是把诊断结果在录入时发生纰漏,发生了错误的录入,其结果跟误诊的性质是差不多的。其实,事情很明显,很多医院在这一块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觉得医院在病人诊断的环节上不出差错,服务质量弄上去就是好的。在信息录入这个环节却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这也不能完全责怪医院,医院每日的患者访问量大,录入的数据信息就多,然而医生在给病人问诊看病的同时,还要将病人的情况录入到医院的信息系统中。如果病人一多,看病的时间都不够,录入信息时就更不可能仔细核对。

这也并不是个别医院碰到的问题,而是一个普遍现象。医院的数据录入所碰到的问题,确实是让有些医院头疼。他们普遍采用人工手动来录入数据,这无疑根本就保证不了数据的准确性,而且工作效率也低。碰到需向上级医院数据上报的工作节点时,就只能通过加班加点,多安排些人来做数据录入的工作。当往往由于数据量之大,搞得人头昏眼花,在机械的“复制粘贴”的工作中,难免就会出现错录和漏录。

其实在医疗信息化的今天,目前已经有相当多的解决方案能够让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走得不那么“曲折”和“艰难”。比如,博为小帮软件机器人,就能很好的帮助医院完成批量数据录入的工作,它能模拟人工进行数据录入的工作,而且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现在很多医院都用信息化工具在解决院内的一些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上报,数据迁移的相关工作,这将大大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临床问诊与科研中去。较人工手动的方式而言,效率已经是天差地别。

所以,医院发生的数据录入错误,只能说明医院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数据录入的解决办法。其实这个并不是什么难题了,希望这个事件能引起医院对数据录入的环节的重视。毕竟,对于医院而言,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工作效率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