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l、权限、内部类

Final关键字:用于修饰不可改变的内容,可以用于修饰类、方法、变量

:被修饰的类,不能被继承

final、权限、内部类

 

方法:被修饰的方法,不能被重写

final、权限、内部类

变量:被修饰的变量,不能被重新赋值

局部变量-----基本类型:基本类型的局部变量,被final修饰后,只能赋值一次不能再更改

 

final、权限、内部类

局部变量------引用类型:被final修饰后,只能指向一个对象,地址不能再更改,但是不影响对象内部的成员变量值的修改

final、权限、内部类

成员变量:成员变量涉及到初始化的问题,初始化方式有两种,只能二选一

显示初始化

final、权限、内部类

构造方法初始化(set方法都不行)

final、权限、内部类

权限修饰符:使用不同的访问权限修饰符修饰时,被修饰的内容会有不同的访问权限

public:公共的

protrude:受保护的

default:默认的(要与接口中的默认方法的default关键字区别开来)

private:私有的

 

不同权限的访问能力:

 

final、权限、内部类

编写代码时,如果没有特殊的考虑,建议这样使用权限:

成员变量使用private,隐藏细节

构造方法使用public,方便创建对象

成员方法使用public,方便调用方法

不加权限修饰符,其访问能力就是default权限

 

内部类的定义和使用:

什么是类部类

类中类:将一个类A定义在另一个类B里面,里面的那个类A就称为内部类,B则称为外部类

成员类部类:定义在类中方法外的类,和成员变量及成员方法同级别位置

final、权限、内部类

访问特点:

在外部类范围内访问

从内到外的访问: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包括私有成员

从外到内的访问:外部类访问内部类的成员,必须要先建立内部类的对象后访问

不管是内部类还是外部类,其成员的访问都是基于对象访问的

final、权限、内部类

在其他类中,创建内部类对象格式

final、权限、内部类

内部类仍然是一个独立的类,在编译之后内部类会被编译成独立的.class文件,但前面是冠以外部类的类名和$符号

 

局部内部类:

在方法中也可以定义类,这个类称为局部内部类,和变量一样理解,在方法中的变量为局部变量

final、权限、内部类

访问特点:只能在局部内部类所在方法中访问

从外到内:局部内部类只能在其所在方法范围内访问,和局部变量一样,而且同样需要创建对象

从内到外:局部内部类如果要使用所在方法的局部变量,那么这个局部变量必须是有效final的

final、权限、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

什么是匿名内部类:就是没有名字的内部类

前提:匿名内部类必须继承一个父类或者实现一个父接口

final、权限、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结合匿名对象的使用方式

以接口为例,匿名内部类的使用,代码如下:

定义接口:

final、权限、内部类

匿名子对象本质上就是在堆内存中没有变量名指向的对象. 只能在创建的时候使用到一次.